以崔家的地位,崔克礼继任家主,这在整个青州,都是一件大事,要邀请很多人来观礼,需要些时间准备,考虑到蓬莱仙道大会在即,最终商议的结果,是等到蓬莱仙道大会归来,再行举行仪式。
一辆马车驶出青州城门,在几名骑马修士的护卫下,沿着向东的官道驶去。
马车颇为宽大,坐在马车中的是崔克礼。
这位儒家读书人,是半刻也闲不下来,赶路的途中都在车厢里读书,马车虽然有些摇晃,但崔克礼好歹也有几分修为,并不受这些影响,读到兴致来的时候,他还会奋笔疾书。
李晔和苏娥眉、卫小庄两人,都策马行在车厢前面。
卫小庄跟李晔说起道观的时候,兴致勃勃:“咱们道观虽然不种田,但菜园子还是有的,说起来这还是师姐一手拾掇出来的。我记得小时候,大概七八岁那会儿,我们第一次跟师父下来,看到了山下的村民和农田,那回回来后,每日晌午,师姐都会一个人,神神秘秘的跑到道观旁边,在一片平整荒地里拾掇一阵,捡石子、拔荒草,好不容易弄出一块地方,她就把山里的野菜,移栽到地里,然后就满怀期待守在那里看,想着也能弄出一片菜园。晚上还起来去看一阵,折腾得我和师父都睡不着。”
“到了第二天,起来一看,你猜怎么着,全死了,哈哈。为此我和师父还笑话了她好一阵,都把师姐闹哭了,一个人坐在菜园子旁边,生了大半天闷气没理会我们。师父心里觉得过意不去,就去山里找了些野菜籽,交给师姐,还教她怎么开垦荒地。其实师父也是一知半解,他根本就没种过田,就看别人种过,结果菜籽撒下去,一点动静都没有。那会儿是冬天了,田里都打了霜,菜籽哪里能生出来,哈哈,我还忘不了,师姐蹲在菜园子边上,望着菜园子默默守候的情景,可刚下了一场雪,菜园子里除了厚厚一层积雪,什么都没有。”
卫小庄见李晔颇感兴趣,一直在认真听,就更来劲:“然后师姐又生气了,不过这回是生自己的闷气,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大半天没出门。到了第二年春天,菜籽好不容易长出了几棵,真的只有几棵啊,是三棵还是四棵来着?老可怜了。这还不是最好笑的,李兄你知道最好笑的是什么嘛,那些菜籽根本就不是菜籽,生出来的压根儿就不是野菜,你猜是什么?是他娘的喇叭花!哈哈,笑死我了。”
“我嘲笑了师父好久,那也是师父第一次红脸,是给他自己羞的,师姐就闷闷不乐,泪水都在眼眶里打转,哈哈,你可以想象那个场景,我们三个人,就我一个人乐......”
李晔笑问道:“然后呢?”
“然后?当然是我被揍了。他俩一起揍的我,混合双打啊,最后就我一个人哭,他俩都乐了,气死我了!”
苏娥眉暗暗咬牙切齿,狠狠瞪了卫小庄一眼,吓得卫小庄赶紧闭嘴,李晔看她窘迫,兴致更浓,问卫小庄:“后来如何?”
卫小庄嘿嘿笑道:“后来师父面子上过意不去,毕竟把野草籽当作野菜籽给了师姐,害得师姐吓忙活了一个冬天一个春天,那时候师姐还是那么小,于心何忍。而且,他无所不能的形象全毁了,为了维持这个形象,他带着我们下山,去向山下的村民请教,这才弄明白了这里面的学问。师父在村子里名声不错,救过不少病人,后来村民挨家挨户的,就给师姐凑了一大捧菜籽,师姐兜着菜籽上山的时候,硬是没让我们碰一下,像护着崽儿一样,可凶了,哼哼,小时候师姐其实很小家子气的。”
接触到苏娥眉杀人般的的眼神,卫小庄尴尬的扰扰头,清了清嗓子,继续道:“后来师姐拾掇菜园子的时候,师父和我要帮忙,全被她挥着小手赶出来了。她不完全不信任我们啊,就一个人抱着一把大锄头,那锄头都到她下巴了,在菜园子里折腾得可起劲儿了。”
“后来终于长出了一窝葱,那些天,看着那窝葱长大,师姐开心跟什么似的,每天都要跑过去十几二十回,那脚丫子敏捷的,跟猫儿一样。第一窝葱长出来了,师姐却硬是不让我们拔了吃,无论我和师父怎么劝,她都挡着菜园子,倔强摇头,跟拿啥,母鸡护崽一样。那是菜啊,不吃用来干什么,可师姐偏偏不让。”
“最后我和师父都没辙了,也就不抱希望,只是相顾叹息,觉得命苦哇,这好不容易生出来一窝菜,能看不能吃,简直没有天理。直到有一天晚上,师姐端出来蒸饼的时候,我和师父讶异的发现,蒸饼上竟然有无数绿点,可香可好看了,原来师姐还是把葱拔了,给切碎了合在了蒸饼里。嘿嘿,那顿饭,吃得我和师父老享受了,当时就跟吃李兄你做的烤鸡一样,觉得人间绝味,不过如此了,哈哈。”
李晔被逗乐了,看了苏娥眉几眼,后者羞涩的下头,不敢见人,他对卫小庄道:“你师姐怎么就突然想通了,她不是不让吃么?”
卫小庄嘿嘿笑道:“她哪是想通了,那是葱都快黄了,再不吃就殃了,她没办法了,这才拿出来!”
苏娥眉充满杀气的目光落在卫小庄身上,一副要拔剑刺死这厮的模样:“卫小庄!”
“好了好了,不说了!”卫小庄举手投降,圆滚滚的脸却笑得连眼睛都看不见,就看到一张豁开的大嘴。
李晔不禁又多看了苏娥眉几眼,这妮子原来还有这么可爱的一面,也是,小女孩少有不可爱的,小男孩无法媲美,小男孩小时候多是调皮捣蛋招人嫌,那小女孩只要不老爱哭鼻子,小时候谁不是蠢萌蠢萌的?
明明生得娇艳如花,连牡丹见了都要羞煞的苏娥眉,偏偏气质婉约,性子内敛,察觉到李晔看过来,她像是做错事被人抓了现行一样,根本就不敢看李晔,但又不能一直低着头,索性就微微偏过头去,看着道路另一边,将轮廓柔和唯美的侧脸,和精致小巧的耳朵,完全展现在李晔面前。
此时夕阳正好在苏娥眉偏头的那一侧,这张娇艳欲滴的安静脸庞,在红日夕阳的衬托下,让李晔都看得有几分失神。大抵是感受到李晔的目光,苏娥眉有些窘迫,脸庞白里透红,正似这时节成熟的白桃,她下意识的抿了抿下唇,这位细微的动作,让李晔心跳都快了一拍,赶紧收回目光。
卫小庄将李晔的模样看在眼里,在一旁小声嘿嘿傻笑。
见李晔看过来,卫小庄继续兴致勃勃的倒豆子:“师父还在道观里养了两条鱼,一缸一条,一黑一白,从我和师姐记事起就有了,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也没见那两条小鱼长大,还是那么小。”
他拇指和食指比了一下:“我就跟师父说,这鱼反正养不大,不如就这样下锅吧?师父当时就揍了我一顿,约莫是怕我趁他不在的时候,偷偷把两条鱼吃了,那一顿揍得特别狠,我屁股都开了花。”
李晔笑道:“然后你就真没偷吃?”
“怎么可能!我是那么胆小的人吗?”卫小庄大声嚷嚷道,随即就泄了气,怏怏道:“趁着有一回师父下山,我就去捞,可是捞了半天也没捞起来,那鱼明明就在水缸里,可就是碰不着,手指都能直接从它身体里穿过去,跟不存在似的。我还叫师姐和我一起捞来着,师姐多懂事啊,一开始不肯,后来听我说怎么都碰不着,不相信,就过来试着捞,也没捞起来。”
李晔饶有兴致:“然后呢?”
“然后师父就回来了,罚我俩跪了一夜呢。”卫小庄嘿嘿笑着,“师父后来跟我们说,不能再打那两条鱼的主意,说什么我和师姐未来成就有多高,就靠这两条小鱼了。又在吹牛,我和师姐都不信,不过往后也确实没捞了。但它们还是没长大。”
李晔听得有趣,心里却开始若有所思。
怎么看,这两条小鱼,都跟牛首山那一池青莲,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等李晔想明白,崔克礼撩开车帘,招呼李晔进去。
李晔进了车厢,跟崔克礼相对而坐,他不由得想起,在离开崔家之前,崔书林曾今跟他有过一番交谈,当时慈祥和蔼的崔书林,除了对他表示感谢和赞赏外,就在不停旁敲侧击他的身份,好在李晔穿越前,毕竟活了那么久,说谎这种事手到擒来,倒也没有露馅。当然这是他自己认为的。
崔克礼叫李晔进来,是想跟他谈谈儒家学说,当时李晔初进崔克礼的屋子,看到对方的书稿,便表示过钦佩,那会儿崔克礼就有些欣喜,对读书人而言,有朋自远方来,无论何时都值得座谈一番。
“自汉以来,儒家治国之学,渐为世人所接受,得以发展壮大,也曾有过辉煌之时,然而儒门与道门相比,在修炼一途上,短板太过明显,世人追求力量,谁不急功近利?道门修炼体系完整简洁,不是其他三门可比,儒家士子一朝进士及第,便几乎都会转修道法,就是明证。”
李晔说着,摇了摇头:“儒门要大兴,困难重重。”
崔克礼却不同意李晔的意见,他反问道:“儒家读书人,以立功立德立言为毕生追求,求的是为君王分忧,解黎民之倒悬,说到底,是要经世治国,让天下苍生,都能衣食无忧,进而知书识礼,忠君报国,儒家读书人,要修为做甚么,要那么强的个人实力做什么?”
“若说山野有盗贼,边境有战火,难道凭着几个修士,都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若是能,国家还要军队做什么?若是能,当今天下,如此多的修士,为何乱贼屡禁不绝,边境烽火常年不熄?”
李晔笑了笑:“那先生的意思是?”
崔克礼肃然道:“儒释道兵四家,说到底要受朝廷节制,这天下,可以没有儒释道兵,但不能没有强大的朝廷。朝廷若强,君王威服天下,三省六部节制四方,如此一来,无论是儒释道兵,还是百业百工,都能各司其职,为苍生之福,贡献自身之力。一言以蔽之,朝廷是中枢,治理天下是目的,儒释道兵各门各派,不过是手段而已。”
李晔道:“儒家崇古否今,虽有治国之言,但多是泛泛而谈,儒家士子,若论道德文章、诗词歌赋,为其它各派不能比,但若论身体力行,去做实事......对百业的了解,儒家不如百工,行军征战,儒家不如兵家......”
“我曾听闻这样一段对话,君王问,何以治国?儒家答,仁义礼仪。君王问,何以击退犯边敌军?儒家答,仁义礼仪。君王问,天灾横行人祸不断,天下如何平定?儒家答,仁义礼仪......”
“儒家经世治国,可有明确学说?儒家之言,不过就是仁义礼仪而已。且以此为尊,视商贾百工、贩夫走卒等,为低贱之民,视强国富民之学,为舍本逐末。好似在儒家看来,仁义礼仪这等治心之学,才是上乘的东西,可以解决世间一切症结。”
“但事实是,并不能。儒家士子长于空谈,而短于时事,满嘴忧国忧民之言,意气风流之词,实则更多情况是,既不能上阵杀敌,也不能治一人之病。一言以蔽之,儒家治学治心,唯独不治时务。治时务的,也不是儒家,而是融汇了百家其它学问的读书人。”
崔克礼先是睁大了眼,而后渐渐陷入深思,最后李晔说完,他叹息一声:“公子何其谬矣!”
说完这话,他又仰头长叹:“世人误我!世人误先贤!”
叹息罢了,崔克礼看着李晔,认真道:“公子所言之事,的确不是空穴来风,但也并非都是先贤教诲。自汉以来,朝廷多有用儒学治国的时候,为了适应君王治国的需要,儒学的确有很多地方,都已面目全非。”
说到这,他严肃道:“但孔孟之言,君子六艺之术,任何时候,都是至理。世人误会我儒家,多是对孔孟之言,不曾详解,而是轻信世人,对儒家后来学说的批判之词啊!”
崔克礼长叹一声:“儒家学说,的确不曾尽善尽美,也有诸多不周到的地方,但天下事物,十全十美者能有多少?我等读书人,只能求尽善尽美。秦汉前期,百家汇流,百家士子,都在吸纳彼此学派的精义,而不断完善本门学说,彼时是有可能,诞生一门真正的完善学说出来的。”
“只不过,自汉以来,独尊儒术,儒家没了对手,又多谄媚君王,附和君王治国之需,擅改先贤之言,这才走上自我堕落的路子。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世事在变,任何一门学说,都要不断吸纳别家精粹,不能改善自身,才能真正有用,应付新的局面和问题,而儒家没有做到。不仅没有做到,为了迎合君王需要,保证君王对国家的绝对统治,还不断堕落,不断修改精义,所以世人误会我儒家,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李晔不置可否,反问道:“那以先生之意?”
崔克礼正色道:“人若没有敌人,必然懈怠,国家若是封闭,则会衰退,儒家没有对手,岂能不堕落?先贤之言,非尽善尽美之言。公子所言,儒家治学治心,唯独不治时务,也非无的放矢。但正因如此,我辈读书人,才更应该自强不息,完善本门之学!若是什么都让先贤做了,若是先贤什么都对,还要我们今世之人做什么?”
李晔怔了怔,倒是没有料到,崔克礼会有这样一番话。
崔克礼坐直身躯,眉目凛然:“天下之所以会大乱,便是人事没有做好,我辈读书人,既然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当知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先贤之言,势必要完善改良,经世治国的道理,也要不断精研。如此,才能早日为君王百姓,贡献出真正完备有用的治国之学,方不负读书人这三个字!天下一日不太平,苍生一日没有脱离疾苦,读书人便没有资格,自称读书人!”
李晔肃然起敬,拱手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一辆马车驶出青州城门,在几名骑马修士的护卫下,沿着向东的官道驶去。
马车颇为宽大,坐在马车中的是崔克礼。
这位儒家读书人,是半刻也闲不下来,赶路的途中都在车厢里读书,马车虽然有些摇晃,但崔克礼好歹也有几分修为,并不受这些影响,读到兴致来的时候,他还会奋笔疾书。
李晔和苏娥眉、卫小庄两人,都策马行在车厢前面。
卫小庄跟李晔说起道观的时候,兴致勃勃:“咱们道观虽然不种田,但菜园子还是有的,说起来这还是师姐一手拾掇出来的。我记得小时候,大概七八岁那会儿,我们第一次跟师父下来,看到了山下的村民和农田,那回回来后,每日晌午,师姐都会一个人,神神秘秘的跑到道观旁边,在一片平整荒地里拾掇一阵,捡石子、拔荒草,好不容易弄出一块地方,她就把山里的野菜,移栽到地里,然后就满怀期待守在那里看,想着也能弄出一片菜园。晚上还起来去看一阵,折腾得我和师父都睡不着。”
“到了第二天,起来一看,你猜怎么着,全死了,哈哈。为此我和师父还笑话了她好一阵,都把师姐闹哭了,一个人坐在菜园子旁边,生了大半天闷气没理会我们。师父心里觉得过意不去,就去山里找了些野菜籽,交给师姐,还教她怎么开垦荒地。其实师父也是一知半解,他根本就没种过田,就看别人种过,结果菜籽撒下去,一点动静都没有。那会儿是冬天了,田里都打了霜,菜籽哪里能生出来,哈哈,我还忘不了,师姐蹲在菜园子边上,望着菜园子默默守候的情景,可刚下了一场雪,菜园子里除了厚厚一层积雪,什么都没有。”
卫小庄见李晔颇感兴趣,一直在认真听,就更来劲:“然后师姐又生气了,不过这回是生自己的闷气,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大半天没出门。到了第二年春天,菜籽好不容易长出了几棵,真的只有几棵啊,是三棵还是四棵来着?老可怜了。这还不是最好笑的,李兄你知道最好笑的是什么嘛,那些菜籽根本就不是菜籽,生出来的压根儿就不是野菜,你猜是什么?是他娘的喇叭花!哈哈,笑死我了。”
“我嘲笑了师父好久,那也是师父第一次红脸,是给他自己羞的,师姐就闷闷不乐,泪水都在眼眶里打转,哈哈,你可以想象那个场景,我们三个人,就我一个人乐......”
李晔笑问道:“然后呢?”
“然后?当然是我被揍了。他俩一起揍的我,混合双打啊,最后就我一个人哭,他俩都乐了,气死我了!”
苏娥眉暗暗咬牙切齿,狠狠瞪了卫小庄一眼,吓得卫小庄赶紧闭嘴,李晔看她窘迫,兴致更浓,问卫小庄:“后来如何?”
卫小庄嘿嘿笑道:“后来师父面子上过意不去,毕竟把野草籽当作野菜籽给了师姐,害得师姐吓忙活了一个冬天一个春天,那时候师姐还是那么小,于心何忍。而且,他无所不能的形象全毁了,为了维持这个形象,他带着我们下山,去向山下的村民请教,这才弄明白了这里面的学问。师父在村子里名声不错,救过不少病人,后来村民挨家挨户的,就给师姐凑了一大捧菜籽,师姐兜着菜籽上山的时候,硬是没让我们碰一下,像护着崽儿一样,可凶了,哼哼,小时候师姐其实很小家子气的。”
接触到苏娥眉杀人般的的眼神,卫小庄尴尬的扰扰头,清了清嗓子,继续道:“后来师姐拾掇菜园子的时候,师父和我要帮忙,全被她挥着小手赶出来了。她不完全不信任我们啊,就一个人抱着一把大锄头,那锄头都到她下巴了,在菜园子里折腾得可起劲儿了。”
“后来终于长出了一窝葱,那些天,看着那窝葱长大,师姐开心跟什么似的,每天都要跑过去十几二十回,那脚丫子敏捷的,跟猫儿一样。第一窝葱长出来了,师姐却硬是不让我们拔了吃,无论我和师父怎么劝,她都挡着菜园子,倔强摇头,跟拿啥,母鸡护崽一样。那是菜啊,不吃用来干什么,可师姐偏偏不让。”
“最后我和师父都没辙了,也就不抱希望,只是相顾叹息,觉得命苦哇,这好不容易生出来一窝菜,能看不能吃,简直没有天理。直到有一天晚上,师姐端出来蒸饼的时候,我和师父讶异的发现,蒸饼上竟然有无数绿点,可香可好看了,原来师姐还是把葱拔了,给切碎了合在了蒸饼里。嘿嘿,那顿饭,吃得我和师父老享受了,当时就跟吃李兄你做的烤鸡一样,觉得人间绝味,不过如此了,哈哈。”
李晔被逗乐了,看了苏娥眉几眼,后者羞涩的下头,不敢见人,他对卫小庄道:“你师姐怎么就突然想通了,她不是不让吃么?”
卫小庄嘿嘿笑道:“她哪是想通了,那是葱都快黄了,再不吃就殃了,她没办法了,这才拿出来!”
苏娥眉充满杀气的目光落在卫小庄身上,一副要拔剑刺死这厮的模样:“卫小庄!”
“好了好了,不说了!”卫小庄举手投降,圆滚滚的脸却笑得连眼睛都看不见,就看到一张豁开的大嘴。
李晔不禁又多看了苏娥眉几眼,这妮子原来还有这么可爱的一面,也是,小女孩少有不可爱的,小男孩无法媲美,小男孩小时候多是调皮捣蛋招人嫌,那小女孩只要不老爱哭鼻子,小时候谁不是蠢萌蠢萌的?
明明生得娇艳如花,连牡丹见了都要羞煞的苏娥眉,偏偏气质婉约,性子内敛,察觉到李晔看过来,她像是做错事被人抓了现行一样,根本就不敢看李晔,但又不能一直低着头,索性就微微偏过头去,看着道路另一边,将轮廓柔和唯美的侧脸,和精致小巧的耳朵,完全展现在李晔面前。
此时夕阳正好在苏娥眉偏头的那一侧,这张娇艳欲滴的安静脸庞,在红日夕阳的衬托下,让李晔都看得有几分失神。大抵是感受到李晔的目光,苏娥眉有些窘迫,脸庞白里透红,正似这时节成熟的白桃,她下意识的抿了抿下唇,这位细微的动作,让李晔心跳都快了一拍,赶紧收回目光。
卫小庄将李晔的模样看在眼里,在一旁小声嘿嘿傻笑。
见李晔看过来,卫小庄继续兴致勃勃的倒豆子:“师父还在道观里养了两条鱼,一缸一条,一黑一白,从我和师姐记事起就有了,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也没见那两条小鱼长大,还是那么小。”
他拇指和食指比了一下:“我就跟师父说,这鱼反正养不大,不如就这样下锅吧?师父当时就揍了我一顿,约莫是怕我趁他不在的时候,偷偷把两条鱼吃了,那一顿揍得特别狠,我屁股都开了花。”
李晔笑道:“然后你就真没偷吃?”
“怎么可能!我是那么胆小的人吗?”卫小庄大声嚷嚷道,随即就泄了气,怏怏道:“趁着有一回师父下山,我就去捞,可是捞了半天也没捞起来,那鱼明明就在水缸里,可就是碰不着,手指都能直接从它身体里穿过去,跟不存在似的。我还叫师姐和我一起捞来着,师姐多懂事啊,一开始不肯,后来听我说怎么都碰不着,不相信,就过来试着捞,也没捞起来。”
李晔饶有兴致:“然后呢?”
“然后师父就回来了,罚我俩跪了一夜呢。”卫小庄嘿嘿笑着,“师父后来跟我们说,不能再打那两条鱼的主意,说什么我和师姐未来成就有多高,就靠这两条小鱼了。又在吹牛,我和师姐都不信,不过往后也确实没捞了。但它们还是没长大。”
李晔听得有趣,心里却开始若有所思。
怎么看,这两条小鱼,都跟牛首山那一池青莲,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等李晔想明白,崔克礼撩开车帘,招呼李晔进去。
李晔进了车厢,跟崔克礼相对而坐,他不由得想起,在离开崔家之前,崔书林曾今跟他有过一番交谈,当时慈祥和蔼的崔书林,除了对他表示感谢和赞赏外,就在不停旁敲侧击他的身份,好在李晔穿越前,毕竟活了那么久,说谎这种事手到擒来,倒也没有露馅。当然这是他自己认为的。
崔克礼叫李晔进来,是想跟他谈谈儒家学说,当时李晔初进崔克礼的屋子,看到对方的书稿,便表示过钦佩,那会儿崔克礼就有些欣喜,对读书人而言,有朋自远方来,无论何时都值得座谈一番。
“自汉以来,儒家治国之学,渐为世人所接受,得以发展壮大,也曾有过辉煌之时,然而儒门与道门相比,在修炼一途上,短板太过明显,世人追求力量,谁不急功近利?道门修炼体系完整简洁,不是其他三门可比,儒家士子一朝进士及第,便几乎都会转修道法,就是明证。”
李晔说着,摇了摇头:“儒门要大兴,困难重重。”
崔克礼却不同意李晔的意见,他反问道:“儒家读书人,以立功立德立言为毕生追求,求的是为君王分忧,解黎民之倒悬,说到底,是要经世治国,让天下苍生,都能衣食无忧,进而知书识礼,忠君报国,儒家读书人,要修为做甚么,要那么强的个人实力做什么?”
“若说山野有盗贼,边境有战火,难道凭着几个修士,都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若是能,国家还要军队做什么?若是能,当今天下,如此多的修士,为何乱贼屡禁不绝,边境烽火常年不熄?”
李晔笑了笑:“那先生的意思是?”
崔克礼肃然道:“儒释道兵四家,说到底要受朝廷节制,这天下,可以没有儒释道兵,但不能没有强大的朝廷。朝廷若强,君王威服天下,三省六部节制四方,如此一来,无论是儒释道兵,还是百业百工,都能各司其职,为苍生之福,贡献自身之力。一言以蔽之,朝廷是中枢,治理天下是目的,儒释道兵各门各派,不过是手段而已。”
李晔道:“儒家崇古否今,虽有治国之言,但多是泛泛而谈,儒家士子,若论道德文章、诗词歌赋,为其它各派不能比,但若论身体力行,去做实事......对百业的了解,儒家不如百工,行军征战,儒家不如兵家......”
“我曾听闻这样一段对话,君王问,何以治国?儒家答,仁义礼仪。君王问,何以击退犯边敌军?儒家答,仁义礼仪。君王问,天灾横行人祸不断,天下如何平定?儒家答,仁义礼仪......”
“儒家经世治国,可有明确学说?儒家之言,不过就是仁义礼仪而已。且以此为尊,视商贾百工、贩夫走卒等,为低贱之民,视强国富民之学,为舍本逐末。好似在儒家看来,仁义礼仪这等治心之学,才是上乘的东西,可以解决世间一切症结。”
“但事实是,并不能。儒家士子长于空谈,而短于时事,满嘴忧国忧民之言,意气风流之词,实则更多情况是,既不能上阵杀敌,也不能治一人之病。一言以蔽之,儒家治学治心,唯独不治时务。治时务的,也不是儒家,而是融汇了百家其它学问的读书人。”
崔克礼先是睁大了眼,而后渐渐陷入深思,最后李晔说完,他叹息一声:“公子何其谬矣!”
说完这话,他又仰头长叹:“世人误我!世人误先贤!”
叹息罢了,崔克礼看着李晔,认真道:“公子所言之事,的确不是空穴来风,但也并非都是先贤教诲。自汉以来,朝廷多有用儒学治国的时候,为了适应君王治国的需要,儒学的确有很多地方,都已面目全非。”
说到这,他严肃道:“但孔孟之言,君子六艺之术,任何时候,都是至理。世人误会我儒家,多是对孔孟之言,不曾详解,而是轻信世人,对儒家后来学说的批判之词啊!”
崔克礼长叹一声:“儒家学说,的确不曾尽善尽美,也有诸多不周到的地方,但天下事物,十全十美者能有多少?我等读书人,只能求尽善尽美。秦汉前期,百家汇流,百家士子,都在吸纳彼此学派的精义,而不断完善本门学说,彼时是有可能,诞生一门真正的完善学说出来的。”
“只不过,自汉以来,独尊儒术,儒家没了对手,又多谄媚君王,附和君王治国之需,擅改先贤之言,这才走上自我堕落的路子。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世事在变,任何一门学说,都要不断吸纳别家精粹,不能改善自身,才能真正有用,应付新的局面和问题,而儒家没有做到。不仅没有做到,为了迎合君王需要,保证君王对国家的绝对统治,还不断堕落,不断修改精义,所以世人误会我儒家,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李晔不置可否,反问道:“那以先生之意?”
崔克礼正色道:“人若没有敌人,必然懈怠,国家若是封闭,则会衰退,儒家没有对手,岂能不堕落?先贤之言,非尽善尽美之言。公子所言,儒家治学治心,唯独不治时务,也非无的放矢。但正因如此,我辈读书人,才更应该自强不息,完善本门之学!若是什么都让先贤做了,若是先贤什么都对,还要我们今世之人做什么?”
李晔怔了怔,倒是没有料到,崔克礼会有这样一番话。
崔克礼坐直身躯,眉目凛然:“天下之所以会大乱,便是人事没有做好,我辈读书人,既然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当知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先贤之言,势必要完善改良,经世治国的道理,也要不断精研。如此,才能早日为君王百姓,贡献出真正完备有用的治国之学,方不负读书人这三个字!天下一日不太平,苍生一日没有脱离疾苦,读书人便没有资格,自称读书人!”
李晔肃然起敬,拱手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