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练了许久的《塞上曲》。弹了无数遍、谱子烂熟于心的《塞上曲》。
    原来是这样的。
    也不知过了多久,最后一个音节落下。
    应文林把憋了许久的一口气长长吐出来,嘴唇翕动,叹息般道:这才是《塞上曲》
    许乔半睁开眼,就听见楼上楼下如雷的掌声。
    嘈杂的声音登时响起,不少人涌到楼梯处想看看上头弹奏的人是谁。
    只是许乔和应文林这桌是贵宾区,两侧都有隔断,待在楼梯口根本看不见,想再靠近点又有服务员给拦住了。
    客人们有些遗憾,又不好硬闯,只好回到自己座位上。不少人不死心,目光还盯着楼梯口,想等着刚刚弹奏的大师下来。
    将琵琶还给小春,许乔摸了摸她脑袋:《塞上曲》五首分曲在结构、旋律和情感表达上都比较接近,你弹的时候要注意其中的起承转合。
    小春接过琵琶,吸吸鼻子点了点头,有些无助地看着应文林,半晌说不出话来。
    应文林知道自己这侄女是被震撼到,又被打击到了。
    她父母亲戚都是民乐大师,从小接收着熏陶教诲,兼之自己天赋不错,跟同期学习的孩子们相比是最出色的那个。
    这么一来就少不了心气高,平日里老师的教导时常听不进去。
    但就像应文林先前对她的评价死物两个字一样,小春技法够了,更深层内里的东西却领悟不到。
    应文林叹了口气,眼神复杂地看向许乔。
    这弹奏琵琶的水平,别说小春了,就是自己也被震撼了一把。
    现在他才明白许乔那句三弦弹得最次,不是什么自谦的说法了。说的是大实话啊,就许乔这琵琶水平,民乐团找不出第二个。
    侄女被打击打击也好,收收浮躁的心,沉淀沉淀有好处没坏处。
    这么想着,应文林望向眼泪汪汪的小春:小春,我跟你许乔哥哥说点事,你先回去吧。
    小春埋着头,抬眼瞥了瞥许乔,磨磨蹭蹭半天才抱着琵琶走了。
    刚下楼,就有人拦住她:小春,刚刚弹琵琶的是谁啊?
    小春犹豫了下,好歹许乔是个明星,她也不知道能不能就这么说了。
    见小姑娘支支吾吾半天,有人在旁问道:难不成是应老师?
    茶楼的熟客都是知道小春和应文林是叔侄关系的。
    小春听了胡乱点点头,抱着琵琶匆匆离开,留下一堆摸不着头脑的人。
    真是应老师啊?
    应该吧能弹成这样的大概也就应老师办得到了。
    我咋记得应老师琵琶水平没这么强呢?
    等小春走了,应文林拿起茶壶给许乔添了杯茶:我这侄女,是民乐团小辈里表现最出彩的一个。
    放下茶壶,他摇了摇头,脸上有些无奈:水平你也看到了,不错是不错,但还是差得远。
    许乔手指摩梭茶杯,笑了一下:她年纪还小,以后前途无量。
    年纪小?应文林轻哼一声,她今年十六,三岁开始学琵琶,学了足足十三年了。许乔,你告诉我,你学了多少年?
    许乔回忆了下,半晌看向应文林:十多年。
    十多年。应文林忽然百感交集,我从前想着勤能补拙,再笨的鸟儿提前学飞,总能追得上的。可是年纪越大,越知道天分这两个字有多难得。
    有的人,是勉强跟老天爷讨饭吃,有的人,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应文林越说越激动起来,我摸民乐快四十年了,别人喊我一声大师,我就真能把自己当大师了吗?
    应老师
    应文林抬手打断许乔的话:我的老师们看我勤奋,退居幕后了把民乐团交到我手上,可是自打我接手了这民乐团,这一年年的,是一年不如一年。
    许乔,先前在《国风》我就知道,你对三弦的运用技巧在我之上,结果除了三弦,这琵琶同样也是。你就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啊。
    许乔抿了抿唇没再说话。
    他在青楼那本书里跟着教习嬷嬷学了十多年乐器,从小打骂长大,日日苦练,哪里又不是吃过苦过来的。
    应文林继续说道:先前跟你说过,我老师们退居幕后,民乐团在世界音乐交流会上的表现就不大行了。从几年前我就一天天不是往茶楼跑就是往各大音乐学院跑,为的就是找能撑得住场的好苗子。
    他拿起先前就摆放在身旁的琴盒:这是给你打的三弦,老师傅用好木料做出来的,原本想着靠这把三弦把你忽悠过来,现在
    应文林苦笑一下,现在听了许乔这琵琶功底,他越发觉得这点筹码实在是不算什么了,拿出来也是惹人笑话。
    正当应文林丧着脸时,许乔接过他手里琴盒:应老师看得起我。
    应文林愣了一下,明白过来许乔话里意思后,脸上从沮丧瞬间绽出了朵花。
    第74章 协和性理论
    应文林所在的民乐团是文化部直属的国家艺术院团, 有自己的训练场馆和演出厅。
    许乔跟着他过来的时候,一路穿过排练室,路过某个门开着的排练室时,应文林探头进去看了一眼。
    哟,小唐, 吹箫呐。
    里头吹着萧的年轻人放下手里的箫,满脸悲愤:应老师你干嘛呀!
    能不能, 别用这种语气, 什么什么吹箫啊。学箫的, 咋就逃不开被黄段子攻击呢?
    应文林哼了一声:说了几遍了,训练的时候关门,别影响到别人。下次再不关门我就罚你去天桥底下卖艺挣经费了啊。
    知道了知道了。小唐摸摸鼻子,视线飘向应文林身后的许乔,诶这不是
    没等他说完, 应文林砰一声替他关上了排练室的门。
    小唐:
    这不是许乔嘛?小唐踮着脚透过窗户好奇地看了看许乔背影。
    虽然以前没见过, 但民乐团众人对许乔都不陌生。
    先前许乔和应文林参加国风综艺,回来后应文林把他弹三弦那段截出来反反复复给乐团众人听了好多遍。
    水平确实没话说, 就那三弦的功底,民乐团小辈人里就没有比得上他的。
    小唐目光追随着两人背影,直到看不见了才重新拿起箫。
    见了真人, 心里还有些激动。
    应文林拉着许乔继续往里走,没走多久就到了排练大厅。乐团成员正在进行合奏训练, 两人停下脚步站在一旁看了会。
    民乐团分为吹管、拉弦、弹拨、打击四组, 成员整体年纪不大, 看上去都挺年轻的。
    许乔扫了一圈,看到弹拨那组小春正抱着琵琶弹奏,从她所坐的位置来看,小春在组里算是核心。
    训练间隙,小春活动了下手腕,一抬头就看到自家叔叔和许乔站在那里,先是一愣,随即兴奋地朝两人招了招手。
    旁边人发现她动作,也纷纷顺着她目光看过来。
    应老师!
    许乔??
    哇应老师你竟然真把许乔请来了。
    看着大家激动的模样,应文林咳了一声,向下压压手掌示意大家安静:行了啊,都淡定点,以后你们跟许乔相处的日子还长。
    听了这话众人眼睛都亮了亮,这说明什么,说明下半年交流会许乔要跟他们一起去啊!
    应文林:今天就是带许乔过来看看,跟大家认识认识,后面训练时间我跟许乔再商量。
    说完又让许乔简单介绍下自己。
    没管众人眼巴巴想让许乔现场再来一段弹奏,应文林已经带着他往休息室去了。
    一时间训练心思都淡了不少,众人讨论起来。
    真想现场听听他弹三弦。
    小春不是说他琵琶也厉害嘛,小春,到底是个怎么厉害法子啊?
    小春抱着自己的琵琶,骄傲说道:那天许乔哥哥就是用我这把琵琶弹的呢!你们不知道,整个茶楼听到许乔哥哥弹都鸦雀无声的,我就站旁边听,那《塞上曲》被他弹得
    想了半天没想到合适的形容词,小春憋出了两个字:绝了!
    休息室里,应文林拿出民乐团的宣传册放到许乔跟前,在他翻的时候问道:你刚刚也听了会大家训练,感觉怎么样?
    许乔沉吟了一下说道:技术上都挺不错的。
    毕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苗子,各个基本功都在。
    应文林点头:是啊,乐团里最年轻的就是小春,那也摸了乐器十三年了,其他人基本都在十五年往上跑。
    十多年功底摆在那,又本身天赋不错,演奏上自然没话说。
    只是能撑得住大场面的还是少,老一辈都退了,中间有些断层,这些小辈还差点火候。应文林看许乔缓慢翻着宣传册,坐在椅子上,听着隐约传来的乐声,叹了口气,还是先前跟你说的,民乐团在国际上表现差了一筹。
    以前我老师去各个国家音乐厅演出,独奏,好家伙,一个人抵得过一个乐团,那真是长脸啊。
    现在老师们都退了,我们这些人呢,开始搞什么民族交响乐。
    应文林摇了摇头:你三弦琵琶这些都会,肯定也是知道的,咱们民乐在合奏上有劣势在。
    民乐是个体突出。许乔接了一句。
    是啊,在咱们的传统音乐体系里,哪有什么交响一说呢?民族交响音乐?呵,那交响乐本身就是西方音乐的产物,是以西方审美作为标准的,参加这个交流会应文林按了按太阳穴,对这些小辈来讲各方面都不容易。
    许乔明白应文林的意思。
    相比于西洋乐在音乐厅里整齐有序的合奏,民乐给人的印象大多还是自立门户。
    西洋乐在合奏乐器配置上有统一的模式、固定的范式。小到二十人左右的小管弦乐队,大到一百多人的交响乐队,都有其标准化的编制。
    在演奏上,气势与共鸣不用多说。
    而中国传统乐器以高中音为主,缺少通奏低音,这就需要引进西方的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和贝斯来加强低音声部,包括发明低音键笙、低音唢呐等等来改进。
    近几年民乐团改革很多,说是和国际对标,结果改来改去,倒像是个山寨版的交响乐团了。应文林自嘲一声,咱们民乐有时候被人称为草台戏班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民乐的优势很明显,乐器个性强,单个乐器就有极强的表现力,琵琶、三弦、二胡等等都可以构造出丰富奇谲的旋律。
    但这同时也是它的劣势所在。个性强,包容性就差。
    大多数民族乐器创造的最初目的就不是合奏,在合奏上比起西方交响乐团肯定是竞争力差得多,节奏上意境上,都得慢慢磨合。
    应文林脸上表情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遗憾:以前的民乐不强调和弦,整体上不如西洋乐有层次,传统乐曲也是口传心授,又哪有什么专责作曲的概念。现在借鉴了西洋乐的编制,委托作曲家作曲,好了,中西结合的产物出来了!
    我前几天还问个来咱们民乐团学习的娃娃,我就逗她,你觉得咱们民乐团什么乐器最重要啊?结果她跟我说大提琴。他摇了摇头,嚯,大提琴。你要说她错人家说的也有道理啊,大提琴可不是在和声这块重要的很嘛。
    许乔被应文林无语的表情逗笑了。
    应文林看他笑,脸上也带着点无奈的笑:你那水平,不管是三弦还是琵琶,独奏都能镇得住场面了。合奏这块我想着也是扬长避短,到时候你也跟咱们大家伙沟通沟通,看看怎么表现。
    许乔心里头倒是有不少想法,目光落在应文林给他的这本介绍宣传册上,看着上头现在民乐团的编制构成,许乔思索了会,看向应文林:应老师,有纸笔吗?
    应文林不知道他要干嘛,点点头,起身拿了一叠纸笔递给他。
    许乔握着笔,顿了顿,就开始写起来。
    盲目参照西方那套乐器理论,对民族乐团来讲存在的问题太多了,音色协和性上,各种。
    许乔写下的几个字是:民乐协和性理论。
    应文林刚看到他落笔,心里还由衷赞叹一声好字,紧接着目光就凝固住了。
    许乔所写的是他自己的一些见解,并不是完善成熟的理论,只能当作参考来用。但应文林看着他书写下来的内容,心里的震撼却难以言表。
    他觉得这些年在推进民乐团发展中遇到的那些困难,那些隐隐约约能摸到却又打不破的瓶颈,似乎有了点松动。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许乔停了笔,将纸张交给应文林:应老师,都是些不成形的理论,您可以看看能不能有些思路。
    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许乔听到应文林问:你就这么给了我,也不怕我剽窃你成果?
    许乔笑了一下,这些都只能算是他自己的一些经验和理解,根本不成系统,哪算是什么成果。
    要是应文林真能有点思路,推着民乐往更高处发展,也是好事一件。但这事急不来,少不得要他花上半辈子功夫慢慢推敲完善。
    不能算是成果,一点思路而已。许乔给自己倒了杯水,润了润有些发干的嗓子。
    你这是点拨了我。应文林摇头笑道,也许哪天你这叠手稿就被收进博物馆了,我回家可得好好裱起来。
    许乔无奈:应老师说笑了,哪有那么夸张。
    应文林拍拍他肩膀没说话了。
    许乔拿着应文林送的三弦回了家,回去后照旧是天天去工作室健身房跟着康伟训练体能,隔几天去一趟民乐团,跟着大家一起训练。
    莫成弘又给他接了几个通告采访,闲下来还得拿小号配合高茗做做末世游戏的宣传,许乔觉得自己这日程是越来越满了。
    这么充实地过了一阵子,《求生》第二期在观众期待下终于开始。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穿书后我又穿回来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懒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懒就并收藏穿书后我又穿回来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