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布兰德利饰演的杰克在电影里是一个懦弱的小人物(起码一开始是),而布拉德·皮特饰演的泰勒,剧本里从一开始便写了“拥有杰克没有、又希望拥有的所有优点”,可想而知泰勒会是一个多么张扬肆意的人物:泰勒既脸蛋英俊肌肉结实,又有着这个时代已经快要消失了的嬉皮士般的个性,他的头脑里有着无数疯狂的点子,又能如数把他们化为现实,在搏击俱乐部里,泰勒能对别人狠,但他对自己更狠,所以在女人眼中,泰勒是个魅力无边的情人,在男人眼中,泰勒是个人格魅力十足的领导者。
布拉德·皮特一直都很擅长饰演这种非常人类角色,他曾获得过的两项重要荣誉,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和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一个是靠演凶残杀手(《加州杀手》)另一个是靠演喋喋不休的精神病患(《十二只猴子》)得来的,所以泰勒这种角色,对他来说挑战力度不大,演起来简直游刃有余。
虽然总被片商认成是花瓶演员,但一个奥斯卡提名已经证明布拉德·皮特是有演技的,他不是初入好莱坞的愣头青,也很是和几个大导演合作过,更有过和汤姆·克鲁斯在《夜访吸血鬼》里抢镜头的经历,皮特深谙抢风头的精髓,他知道要怎么让和自己同处一个镜头里的演员存在感变弱,还不会轻易被导演、制片人看出来——起码他自认比小了他快十五岁的威廉·布兰德利要懂。
一开始布拉德·皮特成功过几次,新角色的出场总是抢眼的,更何况泰勒·德顿,皮特拼上了自己多年的表演功底,只用了几个镜头,就将泰勒的玩世不恭刻画的惟妙惟肖,将男人味十足的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不用在晚上专门去剪辑室看镜头,皮特就知道,他会赢。
不过,为了亲眼看到布兰德利被自己衬托的有多苍白,布拉德·皮特还是会在每天拍摄结束后,来到剪辑室,装作是要查看自己当天表演寻找不足的样子,其实则是盯着所有威廉·布兰德利的镜头猛看,并和自己的镜头做对比。
布拉德·皮特很是拥有了一段心情畅快的日子,每天晚上带来的好心情,让他在第二天拍摄的时候更加投入,泰勒·德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了他几年来最投入也最用心的角色,自从《十二只猴子》后,布拉德·皮特已经很久没有对一部电影花费如此多的精力。
但是,好景不长,慢慢的,基本上每晚都会把当天拍摄内容重看一遍的布拉德·皮特发现,泰勒渐渐遮挡不住杰克这个角色释放出来的光芒了。
威廉·布兰德利竟然将杰克这个原本有点无聊的角色,演的非常有层次,不,或者说,杰克就像一个独立的人,随着拍摄日期的增长而不断成长的,每一天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他跟布兰德利一起拍摄的人可能轻易察觉不了,就像每天见面的家人总是很难察觉对方有变老一样,但是像布拉德·皮特这种,会回过头去看之前拍摄下的镜头的人,日积月累,才发现了这种变化——
威廉·布兰德利扮演的杰克,有着三段非常明显的性格转变,最初的杰克小心翼翼唯唯诺诺,是个非常无聊的人,而当杰克遇到泰勒之后,他的行为举止不自觉的在向对方靠拢,无论是说话的方式还是肢体语言,都和最初的懦弱形象不太一样了,不过这时候的靠拢是有挣扎的,杰克经常会有一些思想上的斗争,会觉得泰勒的行为是错的,这时候的杰克大体上还是在做他自己,但在后来有那么几个瞬间,杰克的性格像是彻底“泰勒”化了,尤其是杰克用自残的方式威胁上司的那一幕,表情乖戾神情自信,举止夸张行为疯狂……
如果对方的表演的仅止于这个水平,那么布拉德·皮特会觉得惊讶,却也不会过度震惊,因为这个程度的演技在好莱坞并不是非常罕见的,重点是威廉·布兰德利在诠释完杰克的整个“泰勒化”过程后,又将杰克“回归本我”的情感挣扎刻画的也很酣畅淋漓——如此层次清晰的情感处理方式,如此深沉内敛的表演方式,让布拉德·皮特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败。或者说,是泰勒这个角色的失败。
泰勒·德顿依旧很耀眼,这一点没有改变,但布拉德·皮特将之诠释的越张狂,对比着杰克潜移默化的转变,越显得泰勒这个角色只有一面,层次单薄的厉害——可以这么说,当观众看到《搏击俱乐部》这部电影时,他们或许会在一开始被泰勒惊艳,但到最后打动观众甚至能令他们思考的,肯定是杰克。
而且泰勒和杰克一动一静,反倒显得泰勒张狂的就像乍然绽放的烟花,只有一瞬间的绚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过后仔细回味,形象不够丰富,也不够有韵味。
发现这一点后,布拉德·皮特的心情烦躁极了,但更让他感觉糟糕的是大卫·芬奇竟然对他感到越来越满意,原因是:“干得好布拉德,泰勒这个角色有些时候就是要成为杰克的陪衬,在这一点上你做的很好。”
原来这就是导演及其他人的想法?泰勒是杰克的陪衬,而他布拉德·皮特其实完全没有抢掉威廉·布兰德利的风头?
见鬼!
这该死的剧组!该死的电影!
……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怎么可能会晚,接完机我立刻开车去格兰中心行不行?肯定不会缺席颁奖礼,也不会迟到。”威廉对着话筒反复保证,语气都快接近谄媚了,才让亚蒙·高夫曼打消了直接跑到国际机场来绑人的想法。
--
布拉德·皮特一直都很擅长饰演这种非常人类角色,他曾获得过的两项重要荣誉,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和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一个是靠演凶残杀手(《加州杀手》)另一个是靠演喋喋不休的精神病患(《十二只猴子》)得来的,所以泰勒这种角色,对他来说挑战力度不大,演起来简直游刃有余。
虽然总被片商认成是花瓶演员,但一个奥斯卡提名已经证明布拉德·皮特是有演技的,他不是初入好莱坞的愣头青,也很是和几个大导演合作过,更有过和汤姆·克鲁斯在《夜访吸血鬼》里抢镜头的经历,皮特深谙抢风头的精髓,他知道要怎么让和自己同处一个镜头里的演员存在感变弱,还不会轻易被导演、制片人看出来——起码他自认比小了他快十五岁的威廉·布兰德利要懂。
一开始布拉德·皮特成功过几次,新角色的出场总是抢眼的,更何况泰勒·德顿,皮特拼上了自己多年的表演功底,只用了几个镜头,就将泰勒的玩世不恭刻画的惟妙惟肖,将男人味十足的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不用在晚上专门去剪辑室看镜头,皮特就知道,他会赢。
不过,为了亲眼看到布兰德利被自己衬托的有多苍白,布拉德·皮特还是会在每天拍摄结束后,来到剪辑室,装作是要查看自己当天表演寻找不足的样子,其实则是盯着所有威廉·布兰德利的镜头猛看,并和自己的镜头做对比。
布拉德·皮特很是拥有了一段心情畅快的日子,每天晚上带来的好心情,让他在第二天拍摄的时候更加投入,泰勒·德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了他几年来最投入也最用心的角色,自从《十二只猴子》后,布拉德·皮特已经很久没有对一部电影花费如此多的精力。
但是,好景不长,慢慢的,基本上每晚都会把当天拍摄内容重看一遍的布拉德·皮特发现,泰勒渐渐遮挡不住杰克这个角色释放出来的光芒了。
威廉·布兰德利竟然将杰克这个原本有点无聊的角色,演的非常有层次,不,或者说,杰克就像一个独立的人,随着拍摄日期的增长而不断成长的,每一天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他跟布兰德利一起拍摄的人可能轻易察觉不了,就像每天见面的家人总是很难察觉对方有变老一样,但是像布拉德·皮特这种,会回过头去看之前拍摄下的镜头的人,日积月累,才发现了这种变化——
威廉·布兰德利扮演的杰克,有着三段非常明显的性格转变,最初的杰克小心翼翼唯唯诺诺,是个非常无聊的人,而当杰克遇到泰勒之后,他的行为举止不自觉的在向对方靠拢,无论是说话的方式还是肢体语言,都和最初的懦弱形象不太一样了,不过这时候的靠拢是有挣扎的,杰克经常会有一些思想上的斗争,会觉得泰勒的行为是错的,这时候的杰克大体上还是在做他自己,但在后来有那么几个瞬间,杰克的性格像是彻底“泰勒”化了,尤其是杰克用自残的方式威胁上司的那一幕,表情乖戾神情自信,举止夸张行为疯狂……
如果对方的表演的仅止于这个水平,那么布拉德·皮特会觉得惊讶,却也不会过度震惊,因为这个程度的演技在好莱坞并不是非常罕见的,重点是威廉·布兰德利在诠释完杰克的整个“泰勒化”过程后,又将杰克“回归本我”的情感挣扎刻画的也很酣畅淋漓——如此层次清晰的情感处理方式,如此深沉内敛的表演方式,让布拉德·皮特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败。或者说,是泰勒这个角色的失败。
泰勒·德顿依旧很耀眼,这一点没有改变,但布拉德·皮特将之诠释的越张狂,对比着杰克潜移默化的转变,越显得泰勒这个角色只有一面,层次单薄的厉害——可以这么说,当观众看到《搏击俱乐部》这部电影时,他们或许会在一开始被泰勒惊艳,但到最后打动观众甚至能令他们思考的,肯定是杰克。
而且泰勒和杰克一动一静,反倒显得泰勒张狂的就像乍然绽放的烟花,只有一瞬间的绚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过后仔细回味,形象不够丰富,也不够有韵味。
发现这一点后,布拉德·皮特的心情烦躁极了,但更让他感觉糟糕的是大卫·芬奇竟然对他感到越来越满意,原因是:“干得好布拉德,泰勒这个角色有些时候就是要成为杰克的陪衬,在这一点上你做的很好。”
原来这就是导演及其他人的想法?泰勒是杰克的陪衬,而他布拉德·皮特其实完全没有抢掉威廉·布兰德利的风头?
见鬼!
这该死的剧组!该死的电影!
……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怎么可能会晚,接完机我立刻开车去格兰中心行不行?肯定不会缺席颁奖礼,也不会迟到。”威廉对着话筒反复保证,语气都快接近谄媚了,才让亚蒙·高夫曼打消了直接跑到国际机场来绑人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