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枫明白即便如此,首先,危险小行星处于天文专家监控下,能够精确预测小行星的飞行轨道。在撞击即将到来时,也可以用相应的方法改变小行星轨道。
具体方案有几种。首先就是用机械力改变轨道,即发射人造天体到太空后,把它调整到和小行星平行,并使两者的相对速度为零,然后用机械力推小行星一下,它就会改变轨道了。
其次还可以用改变颜色的方式以改变小行星轨道。如果原来小行星是灰的,可以将它变成纯黑,物体的颜色可决定吸收热量的多少,轨道也会随之改变了。
再次,爆炸法也可以实现小行星轨道的改变。对于组成元素是铁质的、结构结实的行星,可以利用或是核装置对其进行攻击,理想的状态是将它炸成一分为二的两部分,这样质量就发生了变化,轨道也就跟着变了。
最后就是通过给小行星安“太阳帆”,即在小行星体表面上安装一台大型火箭发动机,或者一个“太阳帆”,把行星从地球的轨道上推开。
如果一颗近地小行星将与地球发生相撞,科学家可以使用核武器加以遏制。使用核弹攻击来袭小行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将其摧毁,而是改变小行星的轨道。如果将其摧毁,来袭小行星的致命碎片仍会坠落地球,给人类带来灾难。核爆产生的强辐射能够蒸发小行星的部分表面,使其向太空喷射表面物质。这种喷射就如同为小行星安装了无数个微型火箭,进而达到改变其轨道的目的。
一些科学家认为使用核武器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做法有点“反应过度”,通过撞击小行星的方式同样能够达到改变其轨道的目的。
美国宇航局提出了所谓的“动力学”,这种方式就像用弹丸枪发射一个旋转的保龄球,用撞击促使小行星偏离撞地轨道。据美国太空网报道,如果在预测的撞击前20年发射这种“保龄球”,时速1英里(约合每小时16公里)的撞击便足以让小行星偏离出原轨道17万英里(约合2735万公里)。
给小行星“上漆”也是一种应对方式,虽然听起来有些荒诞可笑。这种方式利用的是太阳能轨道力学。在炎热的夏季,你一定会选择白衬衫,而不是黑衬衫,因为白色能够反射更多太阳辐射,而黑色则会吸收更多辐射。“上漆法”利用的便是这种原理。
如果给小行星的部分表面刷成白色,这些区域便会受到太阳辐射产生的更多“推力”,从而逐渐将小行星推出原有轨道,与地球说“再见”。“上漆法”使用的“漆”可以是浅色粉尘、白垩或者其他任何能够改变小行星反射和吸收辐射比例的材料。
给小行星“上漆”可能不会吸引所有人的眼球,但在多种通过改变轨道应对小行星撞击的方式中,太阳风能都将扮演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例如,科学家可以派遣一艘飞船,负责为小行星安装巨型“太阳帆”,利用强大的太阳风能让小行星偏离原有轨道,进而防止其撞击地球。
在科学家提出的一些设想中,太阳帆甚至可以进行调整,允许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远程操控。不过,很多专家对“给小行星安装太阳帆”的策略产生质疑,因为小行星一直处于翻滚和旋转状态,即使能够派遣无人飞船登陆小行星,我们也很难架设起足以改变其轨道的太阳帆。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认为,一张重约550磅(约合249公斤)的碳纤维网便足以改变类似毁神星(又称阿波菲斯)这样的来袭小行星的轨道。这种“天网”所用的材料能够起到太阳帆的作用,增加小行星吸收和放射的太阳辐射。
在2029年前,毁神星并不会与地球上演危险的亲密接触。2036年,这颗小行星将再次光临地球。科学家认为即使毁神星被套在网中的时间只有短短18年,也足以让这个“太空恶魔”远离地球。
为了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我们不必兴师动众地使用核武器,只需镜子便可达到相同效果。镜子的作用是聚集阳光,加热小行星表面的一小部分区域,使其向外喷射蒸汽。这种物质喷射会产生推力,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
早期的设想建议使用所谓的“单一巨型太空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认为部署多镜系统能够产生更理想的效果。一些科学家将镜子法称之为“激光升华”。
无论是太阳帆还是太空镜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改变来袭小行星的轨道,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给小行星安装一枚巨型火箭,利用火箭产生的巨大推力改变其轨道呢?相比之下,这种方式更为直接,也更为迅速。对于巨型火箭法,一些科学家持赞同观点。根据他们提出的设想,可以派遣一艘飞船登陆小行星,而后在上面挖洞并放入采用化学燃料驱动的重型火箭,最后点燃火箭,利用火箭产生的推力“一脚踢开”企图毁灭地球的小行星。
在很多人眼里,引力拖拽听起来似乎是《星际迷航》中编剧凭空想象出来的技术,拥有惊人的复杂性,实际上却恰恰相反。宇宙万物都会产生引力拖拽,包括小行星和人造飞船在内。引力可能是宇宙中最微弱的力之一,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利用的一种力,因为你需要的不过是一点质量罢了。
这里的质量指的是负责拖拽的装置。理论上说,一个在小行星附近飞行的重型机器人便足以利用引力拖拽改变小行星的轨道。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支持采用这种方式。为了防止航天器撞击小行星,推进器必须对准小行星的行进方向。此外,这种方式的成本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根据美国宇航局出资实施的模块化小行星偏移任务计划(adn)提出的设想,科学家可以派遣核动力机器人攻击威胁地球的小行星。登陆之后,它们便在小行星上展开挖掘 形象地说,“吞噬”小行星表面物质 同时利用电磁体让碎片高速喷射到太空。这种物质喷射会产生与火箭相同的推力,同时无需任何化学燃料。不过,科学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以确定这种方式能否奏效。
如果上述9种改变小行星轨道的方式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人类在来袭小行星面前基本上已经无能为力,即使提前几百年就预见到这种威胁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坦然接受,在惊恐和混乱中目睹作为地球统治者的人类最终因无比强大的自然力量走向灭绝。
月球就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卫星。太阳系已知的天然卫星总数(包括构成行星环的较大的碎块)至少有160颗。
天然卫星是指环绕行星运转的星球,而行星又环绕着恒星运转。就比如在太阳系中,太阳是恒星,我们地球及其它行星环绕太阳运转,月亮、土卫一、天卫一等星球则环绕着我们地球及其它行星运转,这些星球就叫做行星的天然卫星。土星的天然卫星第二多,已知62颗。。木星的天然卫星最多,其中63颗已得到确认,至少有6颗尚待证实。
天然卫星的大小不一,彼此差别很大。其中一些直径只有几千米大,例如,火星的两个小月亮,还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外围的一些小卫星。还有几个却比水星还大,例如,土卫六、木卫三和木卫四,它们的直径都超过5200千米 。
太阳系内最大的卫星(超过3000公里)包括地球的卫星月球、木星的伽利略卫星木卫一(埃欧)、木卫二(欧罗巴)、木卫三(盖尼米德)、木卫四(卡利斯多)、土星的卫星土卫六(泰坦),以及海王星捕获的卫星海卫一(特里同)。更小的卫星参见各个相关行星条目。
这里是以直径和所环绕星体划分的一个太阳系卫星分类表,最右一列也列出了部分的小行星,行星及柯伊伯带天体用于对比。由于表格空间有限,凡中文名超过三字的卫星均以数字表示,中文名三字及以下的按正式命名列出。
木星卫星satellites of jupite
木星的其他卫星比伽利略卫星暗得多,要用较大的望远镜才能看见。美国天文学家巴纳德在1892年用望远镜发现的木卫五在木卫一轨道以内运动。
1979年3月,“旅行者”1号空间探测器发现木卫五呈浅灰色,上面有一个长约130公里、宽公里的微红区域。木星的其他卫星则是1904年以来用照相方法陆续发现的,它们在木卫四以外的轨道上运动。木星的13个卫星中,有的半径达二千多公里,有的半径仅几公里或十几公里。
。
--
具体方案有几种。首先就是用机械力改变轨道,即发射人造天体到太空后,把它调整到和小行星平行,并使两者的相对速度为零,然后用机械力推小行星一下,它就会改变轨道了。
其次还可以用改变颜色的方式以改变小行星轨道。如果原来小行星是灰的,可以将它变成纯黑,物体的颜色可决定吸收热量的多少,轨道也会随之改变了。
再次,爆炸法也可以实现小行星轨道的改变。对于组成元素是铁质的、结构结实的行星,可以利用或是核装置对其进行攻击,理想的状态是将它炸成一分为二的两部分,这样质量就发生了变化,轨道也就跟着变了。
最后就是通过给小行星安“太阳帆”,即在小行星体表面上安装一台大型火箭发动机,或者一个“太阳帆”,把行星从地球的轨道上推开。
如果一颗近地小行星将与地球发生相撞,科学家可以使用核武器加以遏制。使用核弹攻击来袭小行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将其摧毁,而是改变小行星的轨道。如果将其摧毁,来袭小行星的致命碎片仍会坠落地球,给人类带来灾难。核爆产生的强辐射能够蒸发小行星的部分表面,使其向太空喷射表面物质。这种喷射就如同为小行星安装了无数个微型火箭,进而达到改变其轨道的目的。
一些科学家认为使用核武器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做法有点“反应过度”,通过撞击小行星的方式同样能够达到改变其轨道的目的。
美国宇航局提出了所谓的“动力学”,这种方式就像用弹丸枪发射一个旋转的保龄球,用撞击促使小行星偏离撞地轨道。据美国太空网报道,如果在预测的撞击前20年发射这种“保龄球”,时速1英里(约合每小时16公里)的撞击便足以让小行星偏离出原轨道17万英里(约合2735万公里)。
给小行星“上漆”也是一种应对方式,虽然听起来有些荒诞可笑。这种方式利用的是太阳能轨道力学。在炎热的夏季,你一定会选择白衬衫,而不是黑衬衫,因为白色能够反射更多太阳辐射,而黑色则会吸收更多辐射。“上漆法”利用的便是这种原理。
如果给小行星的部分表面刷成白色,这些区域便会受到太阳辐射产生的更多“推力”,从而逐渐将小行星推出原有轨道,与地球说“再见”。“上漆法”使用的“漆”可以是浅色粉尘、白垩或者其他任何能够改变小行星反射和吸收辐射比例的材料。
给小行星“上漆”可能不会吸引所有人的眼球,但在多种通过改变轨道应对小行星撞击的方式中,太阳风能都将扮演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例如,科学家可以派遣一艘飞船,负责为小行星安装巨型“太阳帆”,利用强大的太阳风能让小行星偏离原有轨道,进而防止其撞击地球。
在科学家提出的一些设想中,太阳帆甚至可以进行调整,允许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远程操控。不过,很多专家对“给小行星安装太阳帆”的策略产生质疑,因为小行星一直处于翻滚和旋转状态,即使能够派遣无人飞船登陆小行星,我们也很难架设起足以改变其轨道的太阳帆。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认为,一张重约550磅(约合249公斤)的碳纤维网便足以改变类似毁神星(又称阿波菲斯)这样的来袭小行星的轨道。这种“天网”所用的材料能够起到太阳帆的作用,增加小行星吸收和放射的太阳辐射。
在2029年前,毁神星并不会与地球上演危险的亲密接触。2036年,这颗小行星将再次光临地球。科学家认为即使毁神星被套在网中的时间只有短短18年,也足以让这个“太空恶魔”远离地球。
为了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我们不必兴师动众地使用核武器,只需镜子便可达到相同效果。镜子的作用是聚集阳光,加热小行星表面的一小部分区域,使其向外喷射蒸汽。这种物质喷射会产生推力,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
早期的设想建议使用所谓的“单一巨型太空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认为部署多镜系统能够产生更理想的效果。一些科学家将镜子法称之为“激光升华”。
无论是太阳帆还是太空镜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改变来袭小行星的轨道,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给小行星安装一枚巨型火箭,利用火箭产生的巨大推力改变其轨道呢?相比之下,这种方式更为直接,也更为迅速。对于巨型火箭法,一些科学家持赞同观点。根据他们提出的设想,可以派遣一艘飞船登陆小行星,而后在上面挖洞并放入采用化学燃料驱动的重型火箭,最后点燃火箭,利用火箭产生的推力“一脚踢开”企图毁灭地球的小行星。
在很多人眼里,引力拖拽听起来似乎是《星际迷航》中编剧凭空想象出来的技术,拥有惊人的复杂性,实际上却恰恰相反。宇宙万物都会产生引力拖拽,包括小行星和人造飞船在内。引力可能是宇宙中最微弱的力之一,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利用的一种力,因为你需要的不过是一点质量罢了。
这里的质量指的是负责拖拽的装置。理论上说,一个在小行星附近飞行的重型机器人便足以利用引力拖拽改变小行星的轨道。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支持采用这种方式。为了防止航天器撞击小行星,推进器必须对准小行星的行进方向。此外,这种方式的成本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根据美国宇航局出资实施的模块化小行星偏移任务计划(adn)提出的设想,科学家可以派遣核动力机器人攻击威胁地球的小行星。登陆之后,它们便在小行星上展开挖掘 形象地说,“吞噬”小行星表面物质 同时利用电磁体让碎片高速喷射到太空。这种物质喷射会产生与火箭相同的推力,同时无需任何化学燃料。不过,科学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以确定这种方式能否奏效。
如果上述9种改变小行星轨道的方式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人类在来袭小行星面前基本上已经无能为力,即使提前几百年就预见到这种威胁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坦然接受,在惊恐和混乱中目睹作为地球统治者的人类最终因无比强大的自然力量走向灭绝。
月球就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卫星。太阳系已知的天然卫星总数(包括构成行星环的较大的碎块)至少有160颗。
天然卫星是指环绕行星运转的星球,而行星又环绕着恒星运转。就比如在太阳系中,太阳是恒星,我们地球及其它行星环绕太阳运转,月亮、土卫一、天卫一等星球则环绕着我们地球及其它行星运转,这些星球就叫做行星的天然卫星。土星的天然卫星第二多,已知62颗。。木星的天然卫星最多,其中63颗已得到确认,至少有6颗尚待证实。
天然卫星的大小不一,彼此差别很大。其中一些直径只有几千米大,例如,火星的两个小月亮,还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外围的一些小卫星。还有几个却比水星还大,例如,土卫六、木卫三和木卫四,它们的直径都超过5200千米 。
太阳系内最大的卫星(超过3000公里)包括地球的卫星月球、木星的伽利略卫星木卫一(埃欧)、木卫二(欧罗巴)、木卫三(盖尼米德)、木卫四(卡利斯多)、土星的卫星土卫六(泰坦),以及海王星捕获的卫星海卫一(特里同)。更小的卫星参见各个相关行星条目。
这里是以直径和所环绕星体划分的一个太阳系卫星分类表,最右一列也列出了部分的小行星,行星及柯伊伯带天体用于对比。由于表格空间有限,凡中文名超过三字的卫星均以数字表示,中文名三字及以下的按正式命名列出。
木星卫星satellites of jupite
木星的其他卫星比伽利略卫星暗得多,要用较大的望远镜才能看见。美国天文学家巴纳德在1892年用望远镜发现的木卫五在木卫一轨道以内运动。
1979年3月,“旅行者”1号空间探测器发现木卫五呈浅灰色,上面有一个长约130公里、宽公里的微红区域。木星的其他卫星则是1904年以来用照相方法陆续发现的,它们在木卫四以外的轨道上运动。木星的13个卫星中,有的半径达二千多公里,有的半径仅几公里或十几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