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色的海水下,六个身影在避水符推开的球形水幕中分散开来。
“检测通讯连接。”林冲在通讯器里问询。
“通讯连接正常。”一番检查后,华枫回应道。
“随时保持通讯连接,打开深水摄像,全程记录。”林冲按照任务程序交代道。
片刻后,华枫找到一片平坦的广场地带,几个人慢慢下落。
“华枫,你们知道亚特兰蒂斯大陆以前的事情吗?”通讯器里,林冲的声音传来。
“不太清楚,之大概知道是个消失的文明,很多事情也都是道听途说而已。”华枫回应。
“是呀,我们接到的任务也只有简单的说明。”王悦说道。
“你们先不要着急动作,以蛟龙潜艇为中心建立水下营地,在你们忙活儿的时候,我来给你们介绍下官方资料中的亚特兰蒂斯。”
“特遣小队明白。”
紧接着几个人便开始了紧张的忙碌,通讯器里林冲的声音在继续:
“1八9八年夏,有一艘船在布雷斯特同科德角之间铺设电缆。突然间海底电缆发生断裂,船上的工人马上投入抢修工作。出事地点在亚速尔群岛之前900公里处,水深3100米。
人们发现海底具有陆地山脉的特点,其表面除谷底外没有淤泥,岩石顶端呈锋利的尖状。船员们带回一块岩石,这块“玄武玻璃”一直保存在矿业学院。
“玄武玻璃”引起法国地质学家皮埃尔·泰尔米埃的极大兴趣。这块玄武岩石在水中一直未变硬,在空气中却坚硬起来。因此,泰尔米埃得出结论:这块岩石曾受到大气压力,因为在此地,海底岩石过去曾同周围地区一样露出水面;显然,发生的地壳激变使此处下陷3000米;欧洲同美洲之间曾经有过一块陆地,在激烈的地质变动时消失。
20世纪初,在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发现一张古代世界地图,上面清楚地绘出整个美洲和南极洲的位置和轮廓,旁边标注:“参照古代地图原本,绘制于14世纪。”
直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人们才知道美洲。而这张14世纪从古人之处仿制的世界地图,竟然画出世界大陆、大洋全貌,当时尚未发明精确的罗盘定位装置,无法远航,甚至不知道地球是圆的!
毫无疑问,该图的原本由史前人类绘制,在十四世纪重新发现并根据其绘制古世界地图。
学者发现在这张古地图上,南极洲的轮廓和南极大陆有较大差别,而美洲大陆和美洲的形状几乎完全一致。这个谜团直到卫星遥感技术出现,拍摄到冰层以下南极大陆面貌之后才圆满解开。
当把远古地图上的南极洲与卫星测绘的冰川下的南极大陆图样相比较时,发现二者惊人地一致!也就是说,史前人类绘制的是没有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当时的南极大陆是一片温暖的土地。
南极洲在几百万年以前是一块温暖湿润的大陆。因为南极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南极洲边缘发现古代陆生动植物化石,说明几百万年前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和繁多的动物。
既然史前时期的南极洲是一片生机盎然的世界,那里一定会有人类居住,至少他们已经能准确地绘制世界航海图。于是有学者大胆提出——南极洲是否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
此说并未引起多少重视。因为南极大陆在大西洋的对岸,与传说中亚特兰蒂斯位置差别太大,而且当时人们不知道南极大陆急剧降温的原因,以致一个发达的“南极文明”绝灭得未遗留任何痕迹。”
众人听完林冲的介绍,感觉一下子开拓了很多的眼界。水下营地在几个人的通力协作之下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这时候李龙,突然开口道:
“我知道一种地图启示的假设,根据南极洲在史前时期的气候特征,我们其实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假设。就是史前时期地球的轴心与现在并不一致。试推测,当时地球的自转轴心并不稳定,或者说未进入可以产生恒定自转运行的轨道,那么史前时期的气候变化规律将不能够被现今的气候变化理论所正确解释。
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当时的两极并非两极,赤道的位置也可能跟现今的不一致。这样假定史前时期南极洲所在的气候区是相对较低的纬度,那么南极洲有温带甚至是热度的气候特征就并不奇怪了,随之产生的高度发达的文明也成为了可能。
19世纪初,在接近北极圈的西伯利亚和跨越北极圈的新西伯利亚半岛的永久冻土地带,发现大量冻存完整的大型哺乳动物遗骸,其中主要是猛犸象、犀牛和河马等巨兽。这些动物都是温带的物种,为何聚集到一起,奔向北极“自寻死路”?学者分析动物胃里的食物,发现竟然有未消化的温带草本植物。
动物当年经历了一个“速冻保鲜”过程,这是古代全球气候巨变的确凿证据。表明当时发生了一场全球性的气候剧变——从温带气候骤然变成极地气候,巨变发生在1.1万年前。
地球大气层的热量相对平衡,单纯局部气候的巨变是不存在的。地球的另一端——南极大陆原来也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肯定了上述判断。”
王悦也说出了自己知道的一些资料:“196八年以来,人们不断地在比米尼岛一带发现巨大的石头建筑群静卧在大洋底下,像是街道、码头、城墙、门洞等,与英国南部索尔兹伯里的史前遗迹巨石阵和蒂林特巨石城墙十分相像。
根据长在这些建筑上的红树根化石,表明其至少有12000年的历史。海底建筑结构严密,气势雄伟,石砌街道宽阔平坦,路面由一些长方形或正多边形的石块排列成各种图案。
1967年,美国的“阿吕米诺”号潜水艇在佛罗里达、佐治亚、南卡罗来纳群岛沿岸曾发现一条“海底马路”。“阿吕米诺”号装上两个特殊的轮子之后,就能像汽车奔驰在平坦的马路上前进。1974年,苏联的一艘“勇士号”科学考察船,在直布罗陀海峡外侧的大西洋海底,成功拍摄了八张海底照片。从照片中可以清楚了看出,除腐烂的海草外,有海底山脉、古代城堡的墙壁和石头阶梯等。这些照片足以证明,此处曾经是陆地并且有人类居住过。”
霜凝接过话头:”同时,美、法科学家在百慕大三角区的西部海域发现一座巨大的海底金字塔,据测量其底边长300米、高200米,塔尖距海面100米。
研究表明它比埃及金字塔还要古老。所有这一切表明:曾经存在一个古代大陆及其文明社会埋葬于大洋底下。种种迹象表明这些石块极有可能是亚特兰蒂斯遗址。
果真如此,亚特兰蒂斯文明曾经高度发达。生物学家、人种学家、地质学家、人类学家以及考古学家证明:从亚速尔群岛到百慕大群岛,人们在海底发现的大片遗迹,昔日曾经是露出水面的大地。”
“看来大家在来之前还是做了不少功课的。不错,不愧是飞龙营出来的!”林冲赞赏道。
“好了,完工!”华枫那边终于和云梦,白凤,给最后一个定桩做完了加固。
--
“检测通讯连接。”林冲在通讯器里问询。
“通讯连接正常。”一番检查后,华枫回应道。
“随时保持通讯连接,打开深水摄像,全程记录。”林冲按照任务程序交代道。
片刻后,华枫找到一片平坦的广场地带,几个人慢慢下落。
“华枫,你们知道亚特兰蒂斯大陆以前的事情吗?”通讯器里,林冲的声音传来。
“不太清楚,之大概知道是个消失的文明,很多事情也都是道听途说而已。”华枫回应。
“是呀,我们接到的任务也只有简单的说明。”王悦说道。
“你们先不要着急动作,以蛟龙潜艇为中心建立水下营地,在你们忙活儿的时候,我来给你们介绍下官方资料中的亚特兰蒂斯。”
“特遣小队明白。”
紧接着几个人便开始了紧张的忙碌,通讯器里林冲的声音在继续:
“1八9八年夏,有一艘船在布雷斯特同科德角之间铺设电缆。突然间海底电缆发生断裂,船上的工人马上投入抢修工作。出事地点在亚速尔群岛之前900公里处,水深3100米。
人们发现海底具有陆地山脉的特点,其表面除谷底外没有淤泥,岩石顶端呈锋利的尖状。船员们带回一块岩石,这块“玄武玻璃”一直保存在矿业学院。
“玄武玻璃”引起法国地质学家皮埃尔·泰尔米埃的极大兴趣。这块玄武岩石在水中一直未变硬,在空气中却坚硬起来。因此,泰尔米埃得出结论:这块岩石曾受到大气压力,因为在此地,海底岩石过去曾同周围地区一样露出水面;显然,发生的地壳激变使此处下陷3000米;欧洲同美洲之间曾经有过一块陆地,在激烈的地质变动时消失。
20世纪初,在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发现一张古代世界地图,上面清楚地绘出整个美洲和南极洲的位置和轮廓,旁边标注:“参照古代地图原本,绘制于14世纪。”
直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人们才知道美洲。而这张14世纪从古人之处仿制的世界地图,竟然画出世界大陆、大洋全貌,当时尚未发明精确的罗盘定位装置,无法远航,甚至不知道地球是圆的!
毫无疑问,该图的原本由史前人类绘制,在十四世纪重新发现并根据其绘制古世界地图。
学者发现在这张古地图上,南极洲的轮廓和南极大陆有较大差别,而美洲大陆和美洲的形状几乎完全一致。这个谜团直到卫星遥感技术出现,拍摄到冰层以下南极大陆面貌之后才圆满解开。
当把远古地图上的南极洲与卫星测绘的冰川下的南极大陆图样相比较时,发现二者惊人地一致!也就是说,史前人类绘制的是没有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当时的南极大陆是一片温暖的土地。
南极洲在几百万年以前是一块温暖湿润的大陆。因为南极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南极洲边缘发现古代陆生动植物化石,说明几百万年前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和繁多的动物。
既然史前时期的南极洲是一片生机盎然的世界,那里一定会有人类居住,至少他们已经能准确地绘制世界航海图。于是有学者大胆提出——南极洲是否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
此说并未引起多少重视。因为南极大陆在大西洋的对岸,与传说中亚特兰蒂斯位置差别太大,而且当时人们不知道南极大陆急剧降温的原因,以致一个发达的“南极文明”绝灭得未遗留任何痕迹。”
众人听完林冲的介绍,感觉一下子开拓了很多的眼界。水下营地在几个人的通力协作之下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这时候李龙,突然开口道:
“我知道一种地图启示的假设,根据南极洲在史前时期的气候特征,我们其实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假设。就是史前时期地球的轴心与现在并不一致。试推测,当时地球的自转轴心并不稳定,或者说未进入可以产生恒定自转运行的轨道,那么史前时期的气候变化规律将不能够被现今的气候变化理论所正确解释。
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当时的两极并非两极,赤道的位置也可能跟现今的不一致。这样假定史前时期南极洲所在的气候区是相对较低的纬度,那么南极洲有温带甚至是热度的气候特征就并不奇怪了,随之产生的高度发达的文明也成为了可能。
19世纪初,在接近北极圈的西伯利亚和跨越北极圈的新西伯利亚半岛的永久冻土地带,发现大量冻存完整的大型哺乳动物遗骸,其中主要是猛犸象、犀牛和河马等巨兽。这些动物都是温带的物种,为何聚集到一起,奔向北极“自寻死路”?学者分析动物胃里的食物,发现竟然有未消化的温带草本植物。
动物当年经历了一个“速冻保鲜”过程,这是古代全球气候巨变的确凿证据。表明当时发生了一场全球性的气候剧变——从温带气候骤然变成极地气候,巨变发生在1.1万年前。
地球大气层的热量相对平衡,单纯局部气候的巨变是不存在的。地球的另一端——南极大陆原来也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肯定了上述判断。”
王悦也说出了自己知道的一些资料:“196八年以来,人们不断地在比米尼岛一带发现巨大的石头建筑群静卧在大洋底下,像是街道、码头、城墙、门洞等,与英国南部索尔兹伯里的史前遗迹巨石阵和蒂林特巨石城墙十分相像。
根据长在这些建筑上的红树根化石,表明其至少有12000年的历史。海底建筑结构严密,气势雄伟,石砌街道宽阔平坦,路面由一些长方形或正多边形的石块排列成各种图案。
1967年,美国的“阿吕米诺”号潜水艇在佛罗里达、佐治亚、南卡罗来纳群岛沿岸曾发现一条“海底马路”。“阿吕米诺”号装上两个特殊的轮子之后,就能像汽车奔驰在平坦的马路上前进。1974年,苏联的一艘“勇士号”科学考察船,在直布罗陀海峡外侧的大西洋海底,成功拍摄了八张海底照片。从照片中可以清楚了看出,除腐烂的海草外,有海底山脉、古代城堡的墙壁和石头阶梯等。这些照片足以证明,此处曾经是陆地并且有人类居住过。”
霜凝接过话头:”同时,美、法科学家在百慕大三角区的西部海域发现一座巨大的海底金字塔,据测量其底边长300米、高200米,塔尖距海面100米。
研究表明它比埃及金字塔还要古老。所有这一切表明:曾经存在一个古代大陆及其文明社会埋葬于大洋底下。种种迹象表明这些石块极有可能是亚特兰蒂斯遗址。
果真如此,亚特兰蒂斯文明曾经高度发达。生物学家、人种学家、地质学家、人类学家以及考古学家证明:从亚速尔群岛到百慕大群岛,人们在海底发现的大片遗迹,昔日曾经是露出水面的大地。”
“看来大家在来之前还是做了不少功课的。不错,不愧是飞龙营出来的!”林冲赞赏道。
“好了,完工!”华枫那边终于和云梦,白凤,给最后一个定桩做完了加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