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虎臣 作者:曾经淡然

    第 245 章

    这个传统不是他济尔哈朗的专利,当年他老子就是靠着见势不妙撒腿就跑才活了好多年才有了建州人的崛起。燕京城内的多尔衮已经在逃跑的路上,他济尔哈朗此时不逃等待何时。

    第319章滚滚洪流

    一次炮击已经够了,济尔哈朗转身就跑也够了。

    几万人的崩溃不是被周虎臣散兵线击溃,也不是被火炮击溃,而是军心,炮声只是一个敌军崩溃的讯号。

    轰然而散的场面很惊人,周虎臣举着千里镜忍不住了:“建奴已经行动了,估计北都的建奴已经在逃跑途中,全力追吧!”

    这话是对黄得功说的,因为黄得功的军队在后面,他还有几千骑兵。

    “那就追吧!这也…太不禁打了!才一炮!”黄得功没有想到这样容易,一贯强悍的建奴怎么会这样?

    北都一线。

    多尔衮的确在逃跑,在济尔哈朗还没有与周黄联军接战的前一天就开始逃跑了,而且还带着众多的满清**和家眷在跑,当然也包括皇帝和他那两位姑侄嫂子还有那些前明**。

    济尔哈朗、阿济格和多尔衮实际上已经达成了一致,济尔哈朗负责阻击牵制正面周黄联军的速度,而阿济格则是在西侧战线对付王德用。八旗战兵,骑兵其实已经绝大部分汇集在一起在燕京城北等待,他们的任务是护送满清的皇家贵胄直奔北方的古北口逃到关外。

    古北口长城是中国长城史上最完整的长城体系,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共同组成,它包括卧虎山、蟠龙山、金山岭和司马台四个城段。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的最重要长城要塞,也是辽东平原和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是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辽、金、元、明这几朝,大大小小争夺古北口的战争从未停止过,因此,古北口长城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满清显贵的逃跑无疑使用了手段,因为在多尔衮天还未亮就偷偷出城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带领和通知那些来自关外的普通旗人。而在多尔衮逃出燕京几个时辰后,在接近中午的时候,来自关外的所有旗人接到了通知;大清国要撤离燕京回关外了,所有人赶紧跑,方向古北口。

    多尔衮这种不告而逃的手段挽救了燕京城,也挽救了燕京城的无数汉人百姓,至于普通旗人的命运多尔衮已经顾不过来,只是尽力而已。

    当所有旗人得到消息匆忙行动,整个燕京城立刻陷入了无边的混乱。

    不但自己要走,财产想要带走,奴仆也想带走,甚至有些愚昧不识字的旗人还要把地契带走。

    清军迁都燕京后,可以说在北都内戒备森严,规定燕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居内城,汉民住外城。为控制汉民在街巷设防木栅栏近两千座,并有巡逻兵来回巡视。外城东、西、南、北、中,还有五城御史管辖。

    清廷在定都过程中以及定都之后,采取了许多重要笼络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自己入主中原后的地位,这些措施主要是对汉族士大夫以及地主阶级加以笼络,同时他们还为崇祯帝后发丧,保护明陵,对明王及勋戚给以表面上的礼遇。同时也优待和重用明朝降官,如任命洪承畴为大学士,提拔原明朝给事中陈名夏为吏部尚书等等。安抚士人和缙绅阶层是有效的一种手段,实际上在明廷失去北方后清廷对北都和附近地区已经实现了有效控制。

    可惜,大清国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毁在了周虎臣的北伐手中,大乱开始了……

    乱就一个字。

    而这种乱无疑就是多尔衮的机会,无边的混乱就是最好的掩护,这些身后逃窜的普通旗人其实也是炮灰的一种。

    仅仅一个时辰之后,北都的东北方出现了滚滚的人潮组成的洪流,无数的旗人有的骑着马、骑着骡子、骑着驴,有着甚至推着鸡公车带着财产和家人一路向北狂奔。

    旗人的逃跑让北都的汉人百姓终于反应过来,仇恨已经等待的太久,没有武器还有菜刀,还有斧头,没有这些利器还有棍棒,民族的仇恨和长期压榨的忍耐在瞬间爆发。北都汉人是旗人的数十倍,当这些能够拿得动“武器”的人开始追赶,更大的洪流出现了……

    济尔哈朗选择的时机非常好,就在周黄两军对付那些崩溃的炮灰时,济尔哈朗的骑兵开始向西绕过燕京城。

    阿济格与鳌拜传言在昌平对付出居庸关的王德用,实际上两人留下李率泰和吴三桂两个炮灰,他们在昌平做足样子已经率领嫡系的八旗士兵在顺义开始接应多尔衮。

    而在保定一线也已经不是保定,何腾蛟的大军已经进入顺天府的房山。

    李率泰从来就是一个善战而勇敢的人,曾经屡屡大破明军和李自成军,这位满汉混血还是有些继承了满人的凶悍,他终于勇敢的和明军进行了一个“接触战”。

    所谓接触战就是和火炮亲密接触了一下,当李率泰率领手下骑兵进入炮击范围,何腾蛟军中的炮手毫不客气的就是一通疯狂炮击。勇敢的人会做勇敢的事,留下百余名骑兵尸体,李率泰转身毫不犹豫的就向北勇敢的跑了。

    大**吴三桂一直在看戏,李率泰这个戏码对他来说其实是小儿科,李率泰的逃跑在他预料之中。既然李率泰开始逃跑,吴三桂自然也不会客气,他直接指挥自己的所有手下也开始撤离。吴三桂手下还算有些实力,还有两万余人,就可惜这两万余人步兵太多,骑兵太少,一直保存实力的吴三桂不敢扔下最后的这些力量,所以跑不快。

    跑不快也比乌龟爬一样的何腾蛟跑的快,吴三桂撤出战场后算是暂时安全了。

    而大军出居庸关的王德用在昌平州还有一战。

    因为害怕被超了后路,多尔衮安排在昌平负责昌防御的是建州甲喇章京陈泰。

    陈泰,钮祜禄氏,镶黄旗人,他的祖辈就跟随努尔哈赤四处征战,而陈泰本人也算是战功卓著的一员猛将。松锦之战曾有他的影子,天聪三年入关到达京师德胜门外有他的影子,大凌河之战同样有他的影子,征服朝鲜和蒙古同样有他的影子,潼关之战大破李自成更是留下了他勇猛的身影。

    这是绝对信任的将领,这样的将领被放在昌平无疑让多尔衮很放心。

    甲喇章京陈泰手下率领两千骑兵,其中八旗马兵千五,科尔泌蒙古骑兵五百骑,另外还有步卒两万五千余人,当然,这些步卒全部是新附汉军。这些新附汉军注定还是炮灰,而陈泰手下率领的两千骑兵也可能成为炮灰,因为多尔衮给他的任务是必须阻击住昌平一线的明军,时间是一天。

    第320章就玩玩吧

    陈泰知道自己不是王德用的对手任务艰巨,形同送死。

    兵力悬殊是一个方面,而在武器方面陈泰有了新的认识,明军的火器已经变得无可阻挡,与他昔年参加的那些战斗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明军的火器更新换代的可怕,弓马娴熟和勇猛已不能代表一切,和硕豫亲王多铎兵败身死,陪葬的那些将领无不名噪一时,这些将领哪一个拿出来也不是他陈泰可以比肩。而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的失败更不要细说,明军成功北上并沿途屡屡击败勇敢的建州勇士已经代表了一切。

    已不是从前,明军已彻底变了,建州勇士的战斗方式落后了,变得陈泰已经对以前的明军记忆有些模糊。

    昌平州到燕京,到北面的古北口前的密云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坦地带,很适合大规模的军事作战。

    王德用的军队在压上,他需要扫除眼前的障碍,随后的目标不是京师,而是古北口。明军气势惊人,整个军阵都是横向的长形阵列,最前面是盾牌手(其实是火铳手),后面是火铳手(装填手),而在火铳手的后面陈泰看不清,他估计应该是明军那些可怕的火炮手。

    几个阵列中夹杂着骑兵,这些骑兵不多,估计约万人左右。虽然万人的骑兵不多,可以也是陈泰的三倍有余。

    骑兵在这种巨大而厚重的阵列面前其实无可奈何,不要说明军的火器犀利,就是没有那些让人恐惧的火器,三千骑兵在这样严密的阵列面前也不够看。

    朝陈泰没有办法,只能指挥自己的军队缓缓后撤,不是他怕死,死没有什么可怕,多年的拼杀陈泰看到的生死太多,勇士马革裹尸不是耻辱,是一种宿命。

    任务是在这样的平坦地带守御一天的时间,应对明军十几万甚至二十万的军队,自己只有两千骑兵和为数不多的一些八旗步卒。

    当然那些新附汉军还有些用途,可以摇旗呐喊,这些新附军能稳住阵脚不直接溃逃就已经不错了,至于勇敢的冲上去战斗,陈泰没做那种妄想。

    昌平距北都只有四十里的距离,这四十里的距离如果不进行阻击,根本用不了一天,何况明军还有很多骑兵。陈泰必须一战,而这一战的选择也许就是陈泰的死期。

    兵贵神速,现在的王德用需要速战速决。

    鼓声如雷,震撼的声音回荡在长空,明军在稳步加速,陈泰的军队在后撤,不停的后撤,陈泰有意识的保持着距离,而那些新附军已经明显出现了乱象,距离京师只有三十里了。

    “列阵!”

    已经没有选择,陈泰再后撤这些新附军就必定会散掉,仅有的三千骑兵无法完成任务,也许…现在一战是最好的选择。

    第 245 章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大明虎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曾经淡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曾经淡然并收藏大明虎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