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虎臣 作者:曾经淡然

    第 131 章

    一支整整齐齐的队伍在骑兵身后出现,这支队伍更长,长的看不到尽头。

    当庞大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开始进城,扬州的百姓们突然发现,这支规整的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队伍在微笑,所有的士兵都在微笑,目不斜视的微笑。

    秋毫无犯,面带微笑的队伍,还是官兵,这是什么样的队伍,是谁的军队?

    震惊还在继续,普通明军都是使用刀枪,而这些最前方的步卒带的竟然都是火铳,每杆火铳的铳口都带着一个铳刺,这些官兵的队列太齐整了,火铳扛在肩上,那一排排铳刺闪着慑人的光芒。这些火铳手太多了,数也数不过来。

    盾牌手、长枪手出现了……

    步卒过去了,后面赫然是大车组成的庞大车队。前面的这些大车没有车厢,上面铺的是木板,木板上是火炮,这是一种小型火炮,整整几十大车昂首向天的小型火炮。

    “这火炮恐怕有近千吧?!”

    两侧的百姓人山人海,看热闹的人已经把街道两旁挤得水泄不通。这支军队好像不需要什么恐慌,那些士兵的微笑充满着善意,街上的很多人禁不住开始惊叹。

    小型火炮后面是什么?

    还是火炮,整整十门,这十门火炮巨大的如同巨兽,这个巨兽还是钢铁结构。那长长的炮管,金属的车轮,整个钢铁的构架是那样威猛,仿佛在诉说着它的强大威力。

    压阵的是后勤部队,这支军队没有前面的军队那样整齐,但是,同样是面带笑容,队形也是丝毫不乱。随后是一辆辆运载着物资的车辆,这些车辆装的满满的。

    这是一种震撼……

    这是周虎臣故意而为,这叫什么?

    这叫彰显军威,必不可少。自然,这是周虎臣的杰作,他需要给扬州人一个别样的震撼,也需要让扬州人放心,这支队伍不但有着强大的力量,还有着严明的军纪,这就是给扬州人看的。

    扬州的官员和士兵充分表现出了一种无奈,士兵一直围着这些进入者在转。可惜,他们人数太少,和周遇吉的军队相比少的可怜。这些扬州城的士卒转的人晕头转向,就差加入这支队伍了。

    当然,肯定打不起来,做戏而已。

    盐运使杨振熙和扬州府马鸣騄今天表现的有些夸张,他们带领一众人拦在了队伍的最前面,指手画脚的在大声的不停嚷嚷。其实…已经很晚了,整支队伍都已经进入的差不多了。

    蔡懋德很配合,他带着自己手下的文官也迎头而上,一大群乌纱帽在大街上是那样悦目。各种口音,南腔北调毫不示弱的大喊大叫,除了没有骂人和动手,吵得四周的人就差捂住耳朵了……

    周遇吉的军队进入扬州消息终于传开;为了防止扬州遭到敌人的攻击,大明太子少保、左都督、山西总兵官周遇吉率七万大军入驻扬州。

    整个扬州一片哗然。

    但这是充满惊喜的哗然,不到半个时辰,扬州城内竟然响起了鞭炮声,而且,迅速的连成一片,这让整个扬州城充满了鞭炮的味道。百姓们开始上街庆祝,他们眼睁睁看着这支军队开始布防,接管城头和城门的防守,随后开始在城区的一些校场和闲置之地布置军营。

    周遇吉的名声太响亮了,他军队的纪律性天下皆知,那个曾经窥视扬州的高杰显然和他有着巨大差距,扬州人不会欢迎高杰的军队。可周遇吉是谁,百姓怎么会抗拒这样的军队。

    扬州是惊喜的哗然,而在南京,必定也要哗然,至于怎么哗然,已经不关周虎臣的事情了。

    军队进入扬州驻军的同时,周虎臣和蔡懋德两人却出了扬州城。

    镇江,古称“宜”、“朱方”、“丹徒”、“京口”、“润州”。镇江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素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

    镇守在镇江的将领名叫许自强,许自强是谁?他是昔日张国维任苏州巡抚时的嫡系下属,和周遇吉有过数面之缘,和蔡懋德也很熟悉。而镇江知府名叫白广寅,这位知府大人是浙江人,标准的江南人士,他…曾是蔡懋德的同僚兼下属。

    在仪征赶往镇江很方便,只需要乘船就可以了。

    六万多人,还带着大量物资和各种工坊的设备,这次的转移阵地用了足足一天时间。如果不是黄得功帮忙,这次转移恐怕要用两三天的时间。

    每艘船带着大量的家属、工匠,但也有很多士兵。黄得功很谨慎,因为在镇江隔江斜对的地方,有一个名叫瓜洲的地方。

    瓜洲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是京杭大运河入长江的重要通道之一,素称“南北扼要之地,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每岁漕船数百万,浮江而至,百州贸易迁涉之人,往还络绎,必停泊于是,其为南北之利”。

    这种防范自然有道理,因为,这里有高杰的一支驻军和家属,领军将领是高杰手下参将杨成即。

    周虎臣是一个很大方的人,这种大方往往体现在自己人身上。可惜,他对于威胁好像从来不够大方。

    在镇江安置好这些重要的人员,周虎臣开始尽显他的不够大方。

    三千骑兵,五千步卒在扬州出发到达瓜洲用了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后,高杰的手下参将杨成即突然发现自己被包围了,不但在是陆上,在瓜洲的南侧的江中,东侧的运河中都有很多大船,无论陆地还是船上的士兵都虎视眈眈。

    杨成即手下有三千余士兵,这些士兵就是用来保护整支军队家眷的。可惜,现在这些士兵好像作用有限。

    整整一个军营四周全部是火铳手,铳口的铳刺在阳光下是那样刺目。杨成即清清楚楚的可以看到,后铳手后面是骑兵,几千骑兵。杨成即已经知道周遇吉的军队前两日进入了扬州,但这个周遇吉怎么来的他不知道。杨成即已派人给自己的大帅高杰去通报了这个令人很不快的消息。

    自己的军队不让进入扬州情有可原,家眷也不让进入扬州,这让高杰一直耿耿于怀,当然,杨成即也耿耿于怀。

    周虎臣当然不会在乎杨成即的耿耿于怀,跳下船,周虎臣直接下令:“去喊话,一个时辰的时间,让这些人都给我滚蛋,不滚蛋就全部扔到江里!”

    现在杨成即不用耿耿于怀了,不离开瓜洲是不可能的。这些家眷和士兵占据的是一个村落,这个村落等于是被他们强行占据。没有民心,面对这些虎视眈眈的“友军”,杨成即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不但不是周遇吉的对手,更不是黄得功的对手。

    至于高杰和黄得功的过节,这好像由来已久,曾经的各种小摩擦无法详述。尤其是最近的一件事情,让黄得功和高杰两人结下了不解之仇。

    第167章史可法其实很好对付

    这个不解之仇的发起者是高杰。

    说起来还是与李自成攻陷燕京,皇帝驾崩有关。随着李自成在燕京称帝,他自然而然的开始扩展自己的占领区域,燕京附近省份和州府的一些官员、将领由于力量有限,不是纷纷撤离,就是去投降了李自成。

    山东登莱总兵黄蜚和黄得功同性,两人关系不错,素以兄弟相称。在这个混乱的阶段,黄蜚没有投降李自成,而是决定撤到江南再图大业。朝廷也得到了黄蜚就要到来的消息,并准备给他任命。

    得知黄蜚要来江南,黄得功便率三百名骑兵从仪征到高邮去迎接他。高杰同样是和黄蜚一样逃到了江南,就是逃的较快和较早而已。高杰的副将胡茂知道了黄得功去迎接黄蜚这个消息,于是他用快马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高杰。黄得功和高杰一直关系紧张,而高杰一直也有些忌怕黄得功,抓住这个机会,高杰便偷偷率领精兵埋伏在了半路。

    一场截杀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在这场冲突中,勇猛的黄得功险些丧命,部下三百骑兵无一生还。而从仪真来的兵将也遭到高杰部的攻击,死伤过半。

    这就是不解之仇的来源,而真正原因,其实…不仅仅是一次截杀这么简单。

    史可法安排黄得功驻守仪征本来就有牵制高杰部的意思,这种不信任是高杰想要杀掉黄得功的原因之一。以往的小小摩擦也不会导致如此的内讧,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弘光朝的一项特殊政令。

    这还要追溯到弘光朝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朱由菘刚刚在南京登基,为了让四镇更好的听从指挥,服从命令,经过皇帝和首辅马士英的首肯,也为了报答四镇的拥立之功,朝廷对这最大的四镇给予了一些特殊照顾。

    四镇都拥有独立的财权和军权,各镇有权自行在辖地征税,所得收入不必上缴南京,还有权开荒、采矿和征收商税权。各镇若能从贼寇手中收复失地,则亦划归该镇管辖,并享有同样的财政、军事特权。并许诺,一旦天下重新统一,四镇统帅将皆进爵为公,并子孙世袭。

    第 131 章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大明虎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曾经淡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曾经淡然并收藏大明虎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