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近乡情怯一样,楚霁先是夸了手中的清茶,然后又对书房中的摆设挨个品评了一番,最后实在无话可说了,才敢借着喝茶的机会偷偷看了谢暄一眼。
谢暄一直听着楚霁顾左右而言他,什么话也没说。
楚霁渐渐忍不了这种凌迟一般的感觉了,干脆心一横说了出来:景玄,六年前那些事,是我欠你一个解释。
谢暄捏着杯子的手紧了又松:你不欠我,六年前我求一个解释不过是年少天真罢了。事情的原委如何我不是不了解,没有必要听你把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扯出来再说一遍。楚霁,你从来都比我清醒,今日又何必非要来跟我说这番话呢?
他们两个之间的问题,从来就不在一个解释上面。
楚霁苦笑了一下,忽然哑了声。
窗外传来打更的声音,三更。
楚霁仿佛忽然被惊到了,站了起来:景玄,天晚了,你好好休息。我回去了。
等一下,谢暄忽然叫住了他,把伞拿上吧。
楚霁看了那把伞一眼,装作不知道谢暄的意思,没有拿,推开门走了。
谢暄一个人喝完了一盏茶,原本就寥寥的睡意彻底没有了。雨夜湿冷,他觉得身上的骨头又隐隐疼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门外响起了敲门的声音,谢莺时的声音响了起来:阿暄,你在吗?
谢暄停下了脑中纷乱的思绪,揉了揉额角:阿姐,你进来吧。
谢莺时端着一碗姜汤走了进来,一进门就嗔怪道:我听下人说你吩咐小厨房煮了姜汤?你都这个样子了,怎么还跑出去淋雨?
谢暄没想到会惊动谢莺时,也没有办法说要喝汤的人已经走了,只能一边默默听着姐姐的教训,一边灌下了一碗汤。
喝下后全身暖洋洋的,倒是连带着腿疼都好了不少。
谢莺时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下了说话,看了弟弟半晌,忽然叹了一口气:我听说,今天摄政王来过了?
第二十七章
谢莺时冷不防这么一问,谢暄整个人都僵了一下。
谢莺时看到弟弟的表情就猜到了大半,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亦陵今年都十九了,前段时间我把谢氏的账本交给他打理也都井井有条。我想着你要不要把手头的事分一部分给亦陵,也好歇一歇,安心养好身体。
谢暄不禁笑了笑:亦陵都十九了啊。
谢莺时也笑:是啊,一转眼孩子都长大了,我们也算不负兄长和父亲的托付了。
谢莺时又道:前段时间我找到了一本前朝史官留下的孤本,这史官历经武帝和灵帝两朝。看他写的东西,大约就是这世间万物,都是有盛衰的,一个人拼了命也不过能保百年繁荣,剩下的都要靠后来人。
不知怎么的,谢暄忽然想起了谢远临走前跟他说过的那一句话:谢家有我来全君臣之义,剩下的,就靠你了。
他抿了抿唇,点头:阿姐,你放心,我都知道。
谢莺时认真地看着他:阿暄,无论是我,还是父亲兄长,我们都想要你好好的。你做的都已经很好了,往后你想做什么,姐姐都在你身后。
谢暄从成年之后就惯于把亲朋护在身后一个人承受世间风雨,乍然有个人愿意对他说这样的话,哪怕这个人是他的亲姐姐,他也还是感受到了一丝不自在。
从上一次楚霁活捉了匈奴单于和大王子,匈奴对大愈就再没有了动作,而是专注于内斗。一连斗了几个月,最后以二王子干掉了几个部落首领登上大位而告终。老单于和大王子都在京城养的白白胖胖了,新单于才记起自己还有老父亲和哥哥在京城当人质,赶在六月末尾亲自来了京城,向俞国奉上了自愿称臣的书信,顺便再把老父亲和哥哥接回去。
柳晏被师兄拉来了礼部帮两天忙,天天一边看着一叠账本愁眉苦脸,一边对着楚霁哭穷:这老单于父子两个人也吃得太多了吧?还有这个迎宾的宴席,还有当天要请的歌舞坊月白你看看,这么点预算怎么才能够这么多花销啊。
楚霁白了他一眼:不过是叫你来帮两天忙,你怎么还替礼部精打细算上了?
柳晏颇为不好意思:嘿嘿那个,礼部尚书家有个小女儿,人长得挺好看的。
楚霁直接把人给打了出去。
匈奴单于来的那几天,谢暄销了婚假。以他的身份,免不了要来宫宴上占一个位置。
楚霁早早来了宫里看着小皇帝布置,最后检查了几个有疏漏的地方,一转眼就看见一角白衣穿过绿树掩映的小径往这边走过来。
他把手里的东西丢给柳晏,匆匆忙忙整理了一下衣服就往人来的地方凑。柳晏定睛一看,连忙把人拉住了:哎哎哎月白,我记得那边还有一处桌子没有摆好,我们过去看看吧!
楚霁冲他温和地笑了一下,柳晏脊背一凉,把手松开了。
然后他就看着万人敬仰的摄政王跟个花孔雀似的上去对谢暄嘘寒问暖,不忍直视地用折扇捂住了眼睛。
恍然之间,他竟然觉得像是回到少年时代了。
如果不是谢暄过于冷淡的表情的话。
然后这个生来就享尽了荣华富贵不知人间疾苦的柳小公子,折扇后的表情忽然就落寞下来。
楚霁热脸贴够了冷屁股,心满意足地回来了。
柳晏看他的样子,收了折扇,叹了一口气:月白,我多嘴一句,放下不好吗?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你这个样子,你们两个谁都不能安生。
不好。楚霁斩钉截铁地回了一句,不安生就不安生吧,人这一辈子要是一直安生着,跟死了有什么区别。清明,我最近一直在想,我跟他在一起了又能怎么样,是会造成百姓流离失所还是俞国当场灭国还是会伤害到别人?不会,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在一起?
六年前我想对他说一句话,没说出来,我一直都很后悔。
柳晏沉默了一下:也罢,你们往后怎么样都是自己的事,我也管不着。只是我必须要提醒你一句,景玄现在是有家室的人,你好好掂量一下吧。
楚霁古怪地看了他一眼:你不知道?
柳晏纳闷:我知道什么?
楚霁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开了。
往年也有匈奴来使,少不得要给俞国找几件事。今年这新单于倒是乖觉,什么不该说的话也没说,什么多余的事情也没做,只顾着对人敬酒,长得好看的夸一夸,有本事的夸一夸,实在没什么可夸的就称赞一下今天的衣裳真好看,完全不记得自己是来接自己的父亲和哥哥回家的。
宴会结束得很顺利,楚霁看着没有什么大事了,下意识去找谢暄的身影,一看座位却是空无一人。
春季最繁盛热闹的花期已经过去了,御花园里一片葱茏。
谢暄顺着柳家下人的指引走进了御花园。
柳郁文提早泡好了茶在凉亭中等着谢暄,见他来冲他招了招手:景玄啊,来,陪老头子我下一盘。
谢暄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弟子礼,唤了一句:先生。
也许是到了年纪的缘故,柳先生这两年比起早年宽和了不少,尤其是对着已经离开国子监的学子,今天见到谢暄这个样子,还难得开了个玩笑:你这年纪轻轻的,怎么比我这个七老八十的老头子还要古板?
看着谢暄还是不动声色的一张脸,柳郁文不由得在心里叹息了一声,他这个学生虽说从小就冷冷清清的,以前最起码还有点人气,现在却寡淡得像一池波澜不惊的水。
两个人面对面坐着,棋下到一半,柳郁文忽然问了一句:景玄,你觉得当下世家的前途何在?
谢暄落了一子:世家谨守本分,上佐君主下庇黎民,自然便有前途。
柳郁文又问:那你可曾想过,为何是世家上佐君主下庇黎民?
谢暄沉默了一会儿:学生愚钝。
柳郁文道:我年幼时曾拜过一位开蒙先生。这位先生学问极好博古通今,连现在的我都自愧不如。可这位先生出身寒门,终其一生未得进入仕途,四十岁上下就郁郁而去了。这些年我传道授业,总是会想起那位先生,视之为平生憾事。
真正上佐君主下庇黎民的,应该是有才有识之士,而非一个家世。这个道理,照理来说你们年轻人应该比我明白。
任是曾经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世家的时代也终究是要过去了,以一己之力强行对抗的,不过是陪葬罢了。
谢暄笑了笑,岔开了话题:先生,该您落子了。
第二十八章
月后的一个早朝上,柳郁文主动上了一道折子,想要在国子监之外再设一个学府,用于招收有奇才的寒门学子,取的是鲤鱼跃龙门之意。
这事其实跟上一次在朝堂上争论的东西差不多,不过是换了个壳子罢了。
众人都明白了,柳先生是铁了心要跟皇室站在一起了。
老先生在殿上侃侃而谈:如今大愈百废俱兴,正是急需用人之际。家世有贵贱,而学识无贵贱,凡有才之士皆为朝廷所用,才可振兴我朝。
王穆承出列反驳道:世家子弟岂可与寒门贫子混为一谈!
王尚书,您刚刚是没有听到柳祭酒的话吗?新设一个学府,哪里混为一谈了?楚霁出来帮着柳郁文解释道,然后顺口就把问题抛给了楚逸,不知皇上以为柳祭酒的提议如何?
楚逸接收到皇叔似笑非笑的眼神,心里暗骂了一句,面上却和蔼可亲地跟楚霁唱双簧:柳祭酒的提议虽说有疏漏,但也并非全无道理。今年连考核带入学应该是来不及了,不如这个龙门监就从明年开始试行一年,众卿以为如何?
说是试行,这个口子一开还能不能关就不好说了。
王穆承言辞悲切地喊了一声:皇上!
楚霁立刻跑出来曲解他的意思:王尚书可是觉得试行一年看不出效果?无妨,那就试行三年吧。
往后又有几个王家一系的官员出来反驳,都被楚霁轻描淡写地怼回去了。
王穆承焦急地去给谢暄使眼色,谢暄站在原地,没有说话也没有动。
谢暄不动,跟谢家有千丝万缕关系的那些官员就更不可能动了。
眼看着满朝除了他自己这一系没有人可以帮他了,王穆承愤愤甩袖,回到了原位。
楚霁皱了皱眉,这王家可真是太嚣张了些。
下朝之后,王穆承主动找上了谢暄。
谢暄被王穆承拦了去路,只能停下来应付他:不知王尚书找谢某何事?
王穆承冷笑了一声:谢家主如此不作为,怕不是对合作一词有什么误解?
谢暄不动声色:谢家忠于家国,凡于家国有利的,皆是谢家的合作对象。
很好。王穆承目光阴毒,谢暄,你尽管做皇家的狗,将来可别后悔!
放完这句狠话,王穆承就拂袖离开了。
谢暄蹙了眉,总觉得王穆承这态度耐人寻味了一些。
王穆承走后,楚霁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他旁边,忽然叫了他一声:景玄。
谢暄回过头,两人过近的距离让他心颤了一下,他不着痕迹地后退了一步,说:臣还有事,先走了。
楚霁往前走了一步,冲他笑道:景玄,你今天没有开口,我很高兴。
谢暄像是被他灼灼的目光烫到了,匆忙转了头,语气生硬地转移话题:王爷有空还是多留意一下王家吧。
他没有给楚霁说话的机会,当即就离开了。
大概平生最狼狈就是对着一个已经下定决心不再交集的人心跳还是会忍不住加速吧。
蝉声虫鸣还在一声声地叫,东边正在升起的太阳也渐渐有了热度,只是总叫人觉得不如前段时间热闹了。
终究是到了夏末了。
四更的时候摄政王府里接到了一封密信,楚霁披衣而起,书房里的灯火一直亮到了天明。
第二天一早楚霁就在朝堂上宣布了陈州知府起兵叛乱的消息,因为陈州离京城近,唯恐危机京城安危,当即就带了一半的京城守卫前去平乱。
王穆承站在送行的人群里,眼中划过一丝诡谲的光。
谢暄想起今天早上在京城中抓到的细作,暗中叫人来吩咐了几句,看着楚霁坐在马上意气风发的模样,心忽然沉了下来。
下午的时候,谢府的人按照谢暄的吩咐又抓了几个可疑的人,无一例外都在被抓到的那一刻咬破嘴里藏的毒自尽了。
恋耽美
谢暄一直听着楚霁顾左右而言他,什么话也没说。
楚霁渐渐忍不了这种凌迟一般的感觉了,干脆心一横说了出来:景玄,六年前那些事,是我欠你一个解释。
谢暄捏着杯子的手紧了又松:你不欠我,六年前我求一个解释不过是年少天真罢了。事情的原委如何我不是不了解,没有必要听你把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扯出来再说一遍。楚霁,你从来都比我清醒,今日又何必非要来跟我说这番话呢?
他们两个之间的问题,从来就不在一个解释上面。
楚霁苦笑了一下,忽然哑了声。
窗外传来打更的声音,三更。
楚霁仿佛忽然被惊到了,站了起来:景玄,天晚了,你好好休息。我回去了。
等一下,谢暄忽然叫住了他,把伞拿上吧。
楚霁看了那把伞一眼,装作不知道谢暄的意思,没有拿,推开门走了。
谢暄一个人喝完了一盏茶,原本就寥寥的睡意彻底没有了。雨夜湿冷,他觉得身上的骨头又隐隐疼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门外响起了敲门的声音,谢莺时的声音响了起来:阿暄,你在吗?
谢暄停下了脑中纷乱的思绪,揉了揉额角:阿姐,你进来吧。
谢莺时端着一碗姜汤走了进来,一进门就嗔怪道:我听下人说你吩咐小厨房煮了姜汤?你都这个样子了,怎么还跑出去淋雨?
谢暄没想到会惊动谢莺时,也没有办法说要喝汤的人已经走了,只能一边默默听着姐姐的教训,一边灌下了一碗汤。
喝下后全身暖洋洋的,倒是连带着腿疼都好了不少。
谢莺时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下了说话,看了弟弟半晌,忽然叹了一口气:我听说,今天摄政王来过了?
第二十七章
谢莺时冷不防这么一问,谢暄整个人都僵了一下。
谢莺时看到弟弟的表情就猜到了大半,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亦陵今年都十九了,前段时间我把谢氏的账本交给他打理也都井井有条。我想着你要不要把手头的事分一部分给亦陵,也好歇一歇,安心养好身体。
谢暄不禁笑了笑:亦陵都十九了啊。
谢莺时也笑:是啊,一转眼孩子都长大了,我们也算不负兄长和父亲的托付了。
谢莺时又道:前段时间我找到了一本前朝史官留下的孤本,这史官历经武帝和灵帝两朝。看他写的东西,大约就是这世间万物,都是有盛衰的,一个人拼了命也不过能保百年繁荣,剩下的都要靠后来人。
不知怎么的,谢暄忽然想起了谢远临走前跟他说过的那一句话:谢家有我来全君臣之义,剩下的,就靠你了。
他抿了抿唇,点头:阿姐,你放心,我都知道。
谢莺时认真地看着他:阿暄,无论是我,还是父亲兄长,我们都想要你好好的。你做的都已经很好了,往后你想做什么,姐姐都在你身后。
谢暄从成年之后就惯于把亲朋护在身后一个人承受世间风雨,乍然有个人愿意对他说这样的话,哪怕这个人是他的亲姐姐,他也还是感受到了一丝不自在。
从上一次楚霁活捉了匈奴单于和大王子,匈奴对大愈就再没有了动作,而是专注于内斗。一连斗了几个月,最后以二王子干掉了几个部落首领登上大位而告终。老单于和大王子都在京城养的白白胖胖了,新单于才记起自己还有老父亲和哥哥在京城当人质,赶在六月末尾亲自来了京城,向俞国奉上了自愿称臣的书信,顺便再把老父亲和哥哥接回去。
柳晏被师兄拉来了礼部帮两天忙,天天一边看着一叠账本愁眉苦脸,一边对着楚霁哭穷:这老单于父子两个人也吃得太多了吧?还有这个迎宾的宴席,还有当天要请的歌舞坊月白你看看,这么点预算怎么才能够这么多花销啊。
楚霁白了他一眼:不过是叫你来帮两天忙,你怎么还替礼部精打细算上了?
柳晏颇为不好意思:嘿嘿那个,礼部尚书家有个小女儿,人长得挺好看的。
楚霁直接把人给打了出去。
匈奴单于来的那几天,谢暄销了婚假。以他的身份,免不了要来宫宴上占一个位置。
楚霁早早来了宫里看着小皇帝布置,最后检查了几个有疏漏的地方,一转眼就看见一角白衣穿过绿树掩映的小径往这边走过来。
他把手里的东西丢给柳晏,匆匆忙忙整理了一下衣服就往人来的地方凑。柳晏定睛一看,连忙把人拉住了:哎哎哎月白,我记得那边还有一处桌子没有摆好,我们过去看看吧!
楚霁冲他温和地笑了一下,柳晏脊背一凉,把手松开了。
然后他就看着万人敬仰的摄政王跟个花孔雀似的上去对谢暄嘘寒问暖,不忍直视地用折扇捂住了眼睛。
恍然之间,他竟然觉得像是回到少年时代了。
如果不是谢暄过于冷淡的表情的话。
然后这个生来就享尽了荣华富贵不知人间疾苦的柳小公子,折扇后的表情忽然就落寞下来。
楚霁热脸贴够了冷屁股,心满意足地回来了。
柳晏看他的样子,收了折扇,叹了一口气:月白,我多嘴一句,放下不好吗?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你这个样子,你们两个谁都不能安生。
不好。楚霁斩钉截铁地回了一句,不安生就不安生吧,人这一辈子要是一直安生着,跟死了有什么区别。清明,我最近一直在想,我跟他在一起了又能怎么样,是会造成百姓流离失所还是俞国当场灭国还是会伤害到别人?不会,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在一起?
六年前我想对他说一句话,没说出来,我一直都很后悔。
柳晏沉默了一下:也罢,你们往后怎么样都是自己的事,我也管不着。只是我必须要提醒你一句,景玄现在是有家室的人,你好好掂量一下吧。
楚霁古怪地看了他一眼:你不知道?
柳晏纳闷:我知道什么?
楚霁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开了。
往年也有匈奴来使,少不得要给俞国找几件事。今年这新单于倒是乖觉,什么不该说的话也没说,什么多余的事情也没做,只顾着对人敬酒,长得好看的夸一夸,有本事的夸一夸,实在没什么可夸的就称赞一下今天的衣裳真好看,完全不记得自己是来接自己的父亲和哥哥回家的。
宴会结束得很顺利,楚霁看着没有什么大事了,下意识去找谢暄的身影,一看座位却是空无一人。
春季最繁盛热闹的花期已经过去了,御花园里一片葱茏。
谢暄顺着柳家下人的指引走进了御花园。
柳郁文提早泡好了茶在凉亭中等着谢暄,见他来冲他招了招手:景玄啊,来,陪老头子我下一盘。
谢暄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弟子礼,唤了一句:先生。
也许是到了年纪的缘故,柳先生这两年比起早年宽和了不少,尤其是对着已经离开国子监的学子,今天见到谢暄这个样子,还难得开了个玩笑:你这年纪轻轻的,怎么比我这个七老八十的老头子还要古板?
看着谢暄还是不动声色的一张脸,柳郁文不由得在心里叹息了一声,他这个学生虽说从小就冷冷清清的,以前最起码还有点人气,现在却寡淡得像一池波澜不惊的水。
两个人面对面坐着,棋下到一半,柳郁文忽然问了一句:景玄,你觉得当下世家的前途何在?
谢暄落了一子:世家谨守本分,上佐君主下庇黎民,自然便有前途。
柳郁文又问:那你可曾想过,为何是世家上佐君主下庇黎民?
谢暄沉默了一会儿:学生愚钝。
柳郁文道:我年幼时曾拜过一位开蒙先生。这位先生学问极好博古通今,连现在的我都自愧不如。可这位先生出身寒门,终其一生未得进入仕途,四十岁上下就郁郁而去了。这些年我传道授业,总是会想起那位先生,视之为平生憾事。
真正上佐君主下庇黎民的,应该是有才有识之士,而非一个家世。这个道理,照理来说你们年轻人应该比我明白。
任是曾经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世家的时代也终究是要过去了,以一己之力强行对抗的,不过是陪葬罢了。
谢暄笑了笑,岔开了话题:先生,该您落子了。
第二十八章
月后的一个早朝上,柳郁文主动上了一道折子,想要在国子监之外再设一个学府,用于招收有奇才的寒门学子,取的是鲤鱼跃龙门之意。
这事其实跟上一次在朝堂上争论的东西差不多,不过是换了个壳子罢了。
众人都明白了,柳先生是铁了心要跟皇室站在一起了。
老先生在殿上侃侃而谈:如今大愈百废俱兴,正是急需用人之际。家世有贵贱,而学识无贵贱,凡有才之士皆为朝廷所用,才可振兴我朝。
王穆承出列反驳道:世家子弟岂可与寒门贫子混为一谈!
王尚书,您刚刚是没有听到柳祭酒的话吗?新设一个学府,哪里混为一谈了?楚霁出来帮着柳郁文解释道,然后顺口就把问题抛给了楚逸,不知皇上以为柳祭酒的提议如何?
楚逸接收到皇叔似笑非笑的眼神,心里暗骂了一句,面上却和蔼可亲地跟楚霁唱双簧:柳祭酒的提议虽说有疏漏,但也并非全无道理。今年连考核带入学应该是来不及了,不如这个龙门监就从明年开始试行一年,众卿以为如何?
说是试行,这个口子一开还能不能关就不好说了。
王穆承言辞悲切地喊了一声:皇上!
楚霁立刻跑出来曲解他的意思:王尚书可是觉得试行一年看不出效果?无妨,那就试行三年吧。
往后又有几个王家一系的官员出来反驳,都被楚霁轻描淡写地怼回去了。
王穆承焦急地去给谢暄使眼色,谢暄站在原地,没有说话也没有动。
谢暄不动,跟谢家有千丝万缕关系的那些官员就更不可能动了。
眼看着满朝除了他自己这一系没有人可以帮他了,王穆承愤愤甩袖,回到了原位。
楚霁皱了皱眉,这王家可真是太嚣张了些。
下朝之后,王穆承主动找上了谢暄。
谢暄被王穆承拦了去路,只能停下来应付他:不知王尚书找谢某何事?
王穆承冷笑了一声:谢家主如此不作为,怕不是对合作一词有什么误解?
谢暄不动声色:谢家忠于家国,凡于家国有利的,皆是谢家的合作对象。
很好。王穆承目光阴毒,谢暄,你尽管做皇家的狗,将来可别后悔!
放完这句狠话,王穆承就拂袖离开了。
谢暄蹙了眉,总觉得王穆承这态度耐人寻味了一些。
王穆承走后,楚霁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他旁边,忽然叫了他一声:景玄。
谢暄回过头,两人过近的距离让他心颤了一下,他不着痕迹地后退了一步,说:臣还有事,先走了。
楚霁往前走了一步,冲他笑道:景玄,你今天没有开口,我很高兴。
谢暄像是被他灼灼的目光烫到了,匆忙转了头,语气生硬地转移话题:王爷有空还是多留意一下王家吧。
他没有给楚霁说话的机会,当即就离开了。
大概平生最狼狈就是对着一个已经下定决心不再交集的人心跳还是会忍不住加速吧。
蝉声虫鸣还在一声声地叫,东边正在升起的太阳也渐渐有了热度,只是总叫人觉得不如前段时间热闹了。
终究是到了夏末了。
四更的时候摄政王府里接到了一封密信,楚霁披衣而起,书房里的灯火一直亮到了天明。
第二天一早楚霁就在朝堂上宣布了陈州知府起兵叛乱的消息,因为陈州离京城近,唯恐危机京城安危,当即就带了一半的京城守卫前去平乱。
王穆承站在送行的人群里,眼中划过一丝诡谲的光。
谢暄想起今天早上在京城中抓到的细作,暗中叫人来吩咐了几句,看着楚霁坐在马上意气风发的模样,心忽然沉了下来。
下午的时候,谢府的人按照谢暄的吩咐又抓了几个可疑的人,无一例外都在被抓到的那一刻咬破嘴里藏的毒自尽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