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尝尝我们食堂的红酒焖羊肉——放心,花不起外汇,都是内蒙近拉来的羊,酒也是烟台国产的。 ”
“这个法式的柠檬贻贝也试试,别嫌酸。自从这学期开了西餐礼仪课,食堂的规格一下子高了。只要自己掏钱,随时都能加餐,不要票。当是自费刻苦复习了。”
顾骜掏了两块钱,让三个人都吃了丰盛的肉菜。
刘记者一开始还有些忧虑,但是看到这些招待之后,彻底抛到了脑后。
她也算见过一些世面了,省里不少专项会议也采访过多次。不过那些来开会的人在招待所的待遇,起顾骜学校的食堂,简直是天差地别。
至于在武大念书的严平,平时吃得更差了。他们大学也算是排名在前10左右徘徊,能确保食堂里供应平价不限量、不要粮票的白面馒头,算是最好待遇了(只能吃,不能外带)
最突破严平三观的,还在于这边食堂的餐具。
当时几乎所有的单位食堂,不仅是大学,按理都不提供餐具。所以所有人都端着发黑的铝皮饭盒,饭菜都盛在一起,汤流得到处都是,串味儿也没办法。
但外交学院为了训练西餐礼仪,每一道菜都是单独用白瓷盘子装的,还有专门的食堂帮工负责洗碗。
这对于吃完后自己洗饭盒的人而言,简直是封建老爷和邪恶资本家的生活方式了。
严平内心对于顾骜与他的实力对,也在渐渐倾斜。
吃到最后,他惴惴不安地问:“小顾,你是不是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才肯在采访记录签字?有话你直说么,我能帮的一定帮。”
说完这句话,他觉得似乎味道还不够,又补充了一句:“算我帮不了的,只要我爸能帮的,我也帮。当然了,不能光让联和作协出力,这毕竟是宣传部门的事儿,该转托的他肯定会转托。”
毕竟严平本人在这次采访里,并没有什么利益,他只能是帮忙传话,不可能自己出血。
顾骜微微点了点头:“吃完再说吧,别急,我想问问,有个事儿你们能不能报道。”
……
该吃吃该喝喝,严平也知道,顾骜肯定是有所图了。
吃饱喝足离开食堂,顾骜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沏了茶,连刘记者都晾到了一旁,果然开始聊那些拿不台面的话。
“你们徽省,有个卖炒瓜子的,叫年广久,其实我也机缘巧合见过,稍微聊过几句。据我所知,如今他是个小雇主的生产模式,手下四五个帮工,还不都是长期的。”
“跟年广久一样的例子,我还知道几个。都是稍微雇佣了几个工人的,效益也不错,他们自己赚了钱,跟着他们干的人,赚得也普通人多……”
严平听了,很是紧张:“这些人……我不是很清楚,不过我吃过那牌子的瓜子——你问这些人做什么?”
顾骜果断地要求:“我是希望你们省的宣传部门,把这些事迹捅出来——我不求你们定调子、评价,只要事实判断部分如实报道,然后引发社会讨论行了。时间么,这个月如果来不及,下个月也行,最晚不要拖过12月份。”
严平吓了一大跳:“你这是把那些人架在炉火烤啊!他们说不定要掉脑袋的!具体分管经济治理工作的干部也会如临大敌。”
顾骜摆摆手:“没你说的那么严重——你们只是揭露,有什么错?这些年揭露歪风邪气的章还少么?至于讨论的后果,你也放心,我是外交学院的,我对京城的风向了解你透彻。面说了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会一棍子打死的,最多稍微放一放,在观察一下。
再说了,眼下也快秋收了吧。你们省的小岗村,到了交公粮的时候是绝对瞒不过去了,到时候是杀头掉脑袋还是合法化,总要等来判决的。手工业和农业口子,一口气捅出两件事儿,也不嫌多。”
小岗村的事儿,如今在徽省地方已经偷偷传得较开了。毕竟再有一个多月,历史要传到最高层。
所以严平倒也听到过些风声。
如此一想,让徽省的新闻部门,提前些打预防针、报道一些事实,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无非是在时间差,稍微政治投机一下。
严平花了好久,想明白顾骜行为的风险,心理总算愿意帮他奔走斡旋了,不过他依然不理解这么做对顾骜个人有什么好处。
“可是,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一言难尽了。我的想法,是希望你们那边把事实报道出来后,一个月之内能激起央的《人人日报》介入讨论……”
地方的省级机关报纸,可以只报道新闻事实,但《人人日报》是以社论了定调子为主了。如果是有政策代表性的事情,哪怕事件本身较小,被提来点评一番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顾骜赌的,是到时候与他论战的外国人,会注意国内的央机关舆论导向,然后在这里面找毛病挑刺。
而一旦《人人日报》的社论把这种“雇佣了少数几个工人”的经济体,放纵为“再观察一下”。外国人肯定会据此攻讦“华夏的改革走了修真的邪路”。
可是,偏偏顾骜手有《资本论》的底牌。他是绝对有把握在“七八下”的论战,把对方驳倒的。
在《历史转折的邓伟人》一剧,这个功劳本该是央经济政策研究室的专家林子里、到1982年才立的,并成功据此为个体户正名。
但这并不代表在此之前,国内理论专家没注意到过这个问题。只是因为当时国内报纸很少报道雇佣7人以下的犯错误分子的事儿,所以也没必要为他们找借口——林专家当时也是看了《人人日报》的形势章,才去找素材的。
如果《人人日报》的报道早一两年出现,说不定对应找借口的章也会同期提前。这是一个“装甲科技的发展与穿甲弹技术发展互相促进”的关系。
因为这个论证用到的是马克思的原著,最根正苗红,最原教旨主义,所以不但在国内有用,拿去跟其他社会注意国家论战也好用。
阿尔巴尼亚人或许可以不认某某思想、某某理论,但他们不能不认马克思的德语原。
顾骜现在缺的,只是让这个坑在他希望的时间、希望的地点被挖好。最好是韩婷那边对于出访的人士安排彻底敲定后,这边立**登报,再花点时间慢慢往走,最后再想办法引诱外国人跳坑——如不惜把这些社论翻译成阿尔巴尼亚语,主动找渠道散播。
当然,如果外国人没跳坑,他顾骜也没多大损失。
最多这趟去阿尔巴尼亚乖乖走个过场,全程低调一言不发,谨小慎微拎包别失礼,求个无功无过。
无非是白白请托了地方宣传部门,要欠萧/严家父子一个不小的人情罢了。
而且,他事后也依然能以自己的名义,写出林子里那篇学术讨论章,无非影响和效果不如在外交场合直接“被逼无奈反击”那么明显。
更重要的是,顾骜别无选择。
如果不故意挖坑、圈定战场,而是由对方自由发挥,那他一点机会都没有——马恩著作那么厚,他又不是搞政治理论的,临时抱佛脚怎么可能面面俱到?
只有摆龙门阵,集于一点突破,才是唯一的机会。
……
这些外交阴谋层次的更深考虑,如今自然是绝对的国家机密,所以顾骜也不能完全告诉严平。
他只能稍微透露一点逻辑无伤大雅的框架,然后主要用人情交换来利诱严平。
说白了,是“你别管我为什么非要这么干。你只要知道你帮了我之后,我会欠你多大一人情、将来愿意报答你多少好处”。
严平听得很吃力,最终还是误解了,还以为顾骜是想直接在《人人日报》投稿翻案章、博取个人学术名声呢,所以需要地方先投个饵直钩钓鱼。
毕竟以严平的阅历、智商,以及他知道的情报,这已经是想象力的极限。
顾骜也懒得再纠正:“你要这么想,也行,反正事情办成了,我承你情,将来必有报答。至于这次的采访,那更没得说了,我完全配合。以后如果还有采访,我也配合。”
肮脏的py交易完成。
严平想了想,郑重地说:“我只是带个话,这肯定要家长出面了。这种章,先得找个不怕死的愣头青当投稿人——这还算好找,不管许前程给好处,找个身价低的,总能搞定。
关键是这样的报道放出来,肯定会有一个省报的具体编辑人员负责。估计得看看有没有快退休、不怕影响将来仕途的人了。”
虽然严平也知道,问题不一定严重,如果顾骜方案章做成了,这些捅出报道的人反而会有功无过。但是在顾骜完成这一切之前,具体的经手人本人是并不知道全局的。他们肯当棋子,本身需要勇气,也得塞好处。
两人商量定了之后,顾骜全程配合。
采访工作完成得非常顺利。几天之后严平会回去,并且让他父亲出面,在省里的宣传部门各种托关系。后来回复顾骜一切搞定、随时可以发新闻捅娄子时,已经是11月初的事情了。
这些都是后话。
“这个法式的柠檬贻贝也试试,别嫌酸。自从这学期开了西餐礼仪课,食堂的规格一下子高了。只要自己掏钱,随时都能加餐,不要票。当是自费刻苦复习了。”
顾骜掏了两块钱,让三个人都吃了丰盛的肉菜。
刘记者一开始还有些忧虑,但是看到这些招待之后,彻底抛到了脑后。
她也算见过一些世面了,省里不少专项会议也采访过多次。不过那些来开会的人在招待所的待遇,起顾骜学校的食堂,简直是天差地别。
至于在武大念书的严平,平时吃得更差了。他们大学也算是排名在前10左右徘徊,能确保食堂里供应平价不限量、不要粮票的白面馒头,算是最好待遇了(只能吃,不能外带)
最突破严平三观的,还在于这边食堂的餐具。
当时几乎所有的单位食堂,不仅是大学,按理都不提供餐具。所以所有人都端着发黑的铝皮饭盒,饭菜都盛在一起,汤流得到处都是,串味儿也没办法。
但外交学院为了训练西餐礼仪,每一道菜都是单独用白瓷盘子装的,还有专门的食堂帮工负责洗碗。
这对于吃完后自己洗饭盒的人而言,简直是封建老爷和邪恶资本家的生活方式了。
严平内心对于顾骜与他的实力对,也在渐渐倾斜。
吃到最后,他惴惴不安地问:“小顾,你是不是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才肯在采访记录签字?有话你直说么,我能帮的一定帮。”
说完这句话,他觉得似乎味道还不够,又补充了一句:“算我帮不了的,只要我爸能帮的,我也帮。当然了,不能光让联和作协出力,这毕竟是宣传部门的事儿,该转托的他肯定会转托。”
毕竟严平本人在这次采访里,并没有什么利益,他只能是帮忙传话,不可能自己出血。
顾骜微微点了点头:“吃完再说吧,别急,我想问问,有个事儿你们能不能报道。”
……
该吃吃该喝喝,严平也知道,顾骜肯定是有所图了。
吃饱喝足离开食堂,顾骜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沏了茶,连刘记者都晾到了一旁,果然开始聊那些拿不台面的话。
“你们徽省,有个卖炒瓜子的,叫年广久,其实我也机缘巧合见过,稍微聊过几句。据我所知,如今他是个小雇主的生产模式,手下四五个帮工,还不都是长期的。”
“跟年广久一样的例子,我还知道几个。都是稍微雇佣了几个工人的,效益也不错,他们自己赚了钱,跟着他们干的人,赚得也普通人多……”
严平听了,很是紧张:“这些人……我不是很清楚,不过我吃过那牌子的瓜子——你问这些人做什么?”
顾骜果断地要求:“我是希望你们省的宣传部门,把这些事迹捅出来——我不求你们定调子、评价,只要事实判断部分如实报道,然后引发社会讨论行了。时间么,这个月如果来不及,下个月也行,最晚不要拖过12月份。”
严平吓了一大跳:“你这是把那些人架在炉火烤啊!他们说不定要掉脑袋的!具体分管经济治理工作的干部也会如临大敌。”
顾骜摆摆手:“没你说的那么严重——你们只是揭露,有什么错?这些年揭露歪风邪气的章还少么?至于讨论的后果,你也放心,我是外交学院的,我对京城的风向了解你透彻。面说了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会一棍子打死的,最多稍微放一放,在观察一下。
再说了,眼下也快秋收了吧。你们省的小岗村,到了交公粮的时候是绝对瞒不过去了,到时候是杀头掉脑袋还是合法化,总要等来判决的。手工业和农业口子,一口气捅出两件事儿,也不嫌多。”
小岗村的事儿,如今在徽省地方已经偷偷传得较开了。毕竟再有一个多月,历史要传到最高层。
所以严平倒也听到过些风声。
如此一想,让徽省的新闻部门,提前些打预防针、报道一些事实,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无非是在时间差,稍微政治投机一下。
严平花了好久,想明白顾骜行为的风险,心理总算愿意帮他奔走斡旋了,不过他依然不理解这么做对顾骜个人有什么好处。
“可是,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一言难尽了。我的想法,是希望你们那边把事实报道出来后,一个月之内能激起央的《人人日报》介入讨论……”
地方的省级机关报纸,可以只报道新闻事实,但《人人日报》是以社论了定调子为主了。如果是有政策代表性的事情,哪怕事件本身较小,被提来点评一番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顾骜赌的,是到时候与他论战的外国人,会注意国内的央机关舆论导向,然后在这里面找毛病挑刺。
而一旦《人人日报》的社论把这种“雇佣了少数几个工人”的经济体,放纵为“再观察一下”。外国人肯定会据此攻讦“华夏的改革走了修真的邪路”。
可是,偏偏顾骜手有《资本论》的底牌。他是绝对有把握在“七八下”的论战,把对方驳倒的。
在《历史转折的邓伟人》一剧,这个功劳本该是央经济政策研究室的专家林子里、到1982年才立的,并成功据此为个体户正名。
但这并不代表在此之前,国内理论专家没注意到过这个问题。只是因为当时国内报纸很少报道雇佣7人以下的犯错误分子的事儿,所以也没必要为他们找借口——林专家当时也是看了《人人日报》的形势章,才去找素材的。
如果《人人日报》的报道早一两年出现,说不定对应找借口的章也会同期提前。这是一个“装甲科技的发展与穿甲弹技术发展互相促进”的关系。
因为这个论证用到的是马克思的原著,最根正苗红,最原教旨主义,所以不但在国内有用,拿去跟其他社会注意国家论战也好用。
阿尔巴尼亚人或许可以不认某某思想、某某理论,但他们不能不认马克思的德语原。
顾骜现在缺的,只是让这个坑在他希望的时间、希望的地点被挖好。最好是韩婷那边对于出访的人士安排彻底敲定后,这边立**登报,再花点时间慢慢往走,最后再想办法引诱外国人跳坑——如不惜把这些社论翻译成阿尔巴尼亚语,主动找渠道散播。
当然,如果外国人没跳坑,他顾骜也没多大损失。
最多这趟去阿尔巴尼亚乖乖走个过场,全程低调一言不发,谨小慎微拎包别失礼,求个无功无过。
无非是白白请托了地方宣传部门,要欠萧/严家父子一个不小的人情罢了。
而且,他事后也依然能以自己的名义,写出林子里那篇学术讨论章,无非影响和效果不如在外交场合直接“被逼无奈反击”那么明显。
更重要的是,顾骜别无选择。
如果不故意挖坑、圈定战场,而是由对方自由发挥,那他一点机会都没有——马恩著作那么厚,他又不是搞政治理论的,临时抱佛脚怎么可能面面俱到?
只有摆龙门阵,集于一点突破,才是唯一的机会。
……
这些外交阴谋层次的更深考虑,如今自然是绝对的国家机密,所以顾骜也不能完全告诉严平。
他只能稍微透露一点逻辑无伤大雅的框架,然后主要用人情交换来利诱严平。
说白了,是“你别管我为什么非要这么干。你只要知道你帮了我之后,我会欠你多大一人情、将来愿意报答你多少好处”。
严平听得很吃力,最终还是误解了,还以为顾骜是想直接在《人人日报》投稿翻案章、博取个人学术名声呢,所以需要地方先投个饵直钩钓鱼。
毕竟以严平的阅历、智商,以及他知道的情报,这已经是想象力的极限。
顾骜也懒得再纠正:“你要这么想,也行,反正事情办成了,我承你情,将来必有报答。至于这次的采访,那更没得说了,我完全配合。以后如果还有采访,我也配合。”
肮脏的py交易完成。
严平想了想,郑重地说:“我只是带个话,这肯定要家长出面了。这种章,先得找个不怕死的愣头青当投稿人——这还算好找,不管许前程给好处,找个身价低的,总能搞定。
关键是这样的报道放出来,肯定会有一个省报的具体编辑人员负责。估计得看看有没有快退休、不怕影响将来仕途的人了。”
虽然严平也知道,问题不一定严重,如果顾骜方案章做成了,这些捅出报道的人反而会有功无过。但是在顾骜完成这一切之前,具体的经手人本人是并不知道全局的。他们肯当棋子,本身需要勇气,也得塞好处。
两人商量定了之后,顾骜全程配合。
采访工作完成得非常顺利。几天之后严平会回去,并且让他父亲出面,在省里的宣传部门各种托关系。后来回复顾骜一切搞定、随时可以发新闻捅娄子时,已经是11月初的事情了。
这些都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