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行商这些年 作者:手帕望明月
现在背馒头出去卖的人最多是背一百个,因为这是背篓能装下的极限,如果再多就得用驴子运了。可望海楼是有马的呀,他们会不会一口气买上两百个?
宋三娘被自己大胆的猜想吓坏了,但又觉得这样气派的酒楼,一口气买上两百个馒头应该也不算太难吧。
宋菽带李管事进正屋时,五娘也在里面,她一见宋菽和陌生人进来,立刻跑到宋菽身边,双手拉住他的胳膊,半个身子藏都到他身后。宋菽告诉她他与李管事有事要谈,问她想不想留下。
五娘不爱见生人,但又有些好奇,她思考了许久。
宋菽也不催,面带微笑等着她回答。
最后五娘点点头,留下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宋菽对五娘也有了些了解。这是个内秀的女孩,她的话虽然比宋阿南还少,有时因为沟通障碍,甚至显得有些楞,但其实是个聪明孩子。宋菽教她们馒头面团的配比,煮碱水的方法等,就数她领会得最快,干活也最细致。
有了了解后,宋菽有心培养她,这样的孩子得慢慢来,而且最好有自己陪着。今天这个机会倒是正好。
李管事进来打量了一眼屋子,对这家人的生活状态已经有了基本判断。
穷,贫农。
他来前听手下伙计说过,这家原是寡妇当家,最大的两个儿子在成丁前就被征去当了兵。按本朝律例,每家有二十亩永业田世代相传,另外男子十八成丁可分到八十亩口分田,六十以上老男和笃疾、废疾者分四十亩,寡妻妾则只有三十亩。
五十亩田,却要养这么一大家子人,更别说这几年的年景都不大好,在李管事看来,这群小子能活着已是天大的福气了。
而自己今天带来的,则是更大的福气。
昨天,他把从程家村买来的馒头交给大师傅们和东家尝,几人一致说好吃,并决定在望海楼出售。
在大涂县,任何一种吃食,只要能与望海楼沾上边,那就是顶好的。任何一个厨子只要在望海楼谋到差事,那都会变成香饽饽。
“抱歉,但我不能去。”
多少人对望海楼趋之若鹜,这个宋家的小子也不会例外……嗯?
李管事眨眨他的小眼睛,他常年在外奔波,皮肤晒得很黑,人又高又瘦,且总一脸严肃,手下的伙计们都怕他,可今天,他准备好的一番恭喜宋菽的话直接被堵,不知该笑该怒,脸上的表情一时间滑稽无比。
连沉默的五娘都笑了。
宋菽拒绝,这在李管事看来绝不可能,但他的东家却有所预料,给过他另一方案。
此刻,李管事不由在心里狠狠佩服了东家的深谋远虑,并当作没有听到五娘的笑声,重新扳起脸。
“如此,很是可惜。那么,可否向望海楼供应你做的馒头?”
“那当然,任何人想来我这里买馒头,我都不会拒绝。”宋菽笑。
李管事的神情差一点又僵了。采买是个朝南坐的差事,他接触的那些农户,乃至村长和富户,哪个不是对他客客气气、有求必应?那些人但凡听到望海楼的大名,都没有一个不字。
可今天,他却在这乡野小子这儿,连吃了两回闭门羹。
他刚才这话好像是同意,实则还是拒绝,他说任何人来买都不会拒绝,言下之意就是说望海楼和任何人一样,要来买馒头就得乖乖排队,没有特例。
难道让他望海楼也每天一大早派人过来,像其他农户那样排队买馒头吗?
不可能。
望海楼什么时候做过这么掉价的事了。
城里的柳家蒸饼铺也给他们供应蒸饼,人可是按照他们要求的规格,每天准时准点按需送来的。什么时候让他们的人去排过队?
李管事很想立刻转身走人,但东家说了,宋家的馒头必须拿下。
无奈之下,他只好耐着性子,跟这乡野小子仔仔细细说了他们的要求。每个馒头要一般大小,品相要好看,并且在每天卯正前送到。
“你们跟望海楼的合作是长期买卖,初期我们每天要两百个,之后会逐步增加。柳家的蒸饼也在望海楼有售,比本铺卖的更大更好,每天的订购量是五百个,逢年过节能高达两三千。”李管事特意提柳家,就是给宋菽看看实例,让他知道跟望海楼合作有多少好处,免得这个乡野里出来的小子短视。
“这样啊,”宋菽仿佛思考了一会儿,说,“李管事也瞧见了,我家连头驴子也没有,白天还要做馒头,实在没功夫给您送,要么您遣人每天来拿吧,我卯初……啊不,寅正给您备好,您拿回去刚好卯正,一点也不耽误。”
真是一点也不耽误。
李管事要吐血。宋菽他们送,那望海楼馒头这块卯正开工即可,宋菽他们不送,望海楼可得丑正就派出人手,一来一回四个时辰,哪里不耽误了?
“那李管事打算给我什么价格呢?”宋菽又问。
李管事的气终于顺了点儿,这小子总算知道让步了,还晓得跟他们谈个优惠价。看他这么识相,他们望海楼派人来取就取吧,反正他们人手多。李管事想着,丝毫没发现,自己已经掉进了宋菽的思路里。
恋耽美
现在背馒头出去卖的人最多是背一百个,因为这是背篓能装下的极限,如果再多就得用驴子运了。可望海楼是有马的呀,他们会不会一口气买上两百个?
宋三娘被自己大胆的猜想吓坏了,但又觉得这样气派的酒楼,一口气买上两百个馒头应该也不算太难吧。
宋菽带李管事进正屋时,五娘也在里面,她一见宋菽和陌生人进来,立刻跑到宋菽身边,双手拉住他的胳膊,半个身子藏都到他身后。宋菽告诉她他与李管事有事要谈,问她想不想留下。
五娘不爱见生人,但又有些好奇,她思考了许久。
宋菽也不催,面带微笑等着她回答。
最后五娘点点头,留下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宋菽对五娘也有了些了解。这是个内秀的女孩,她的话虽然比宋阿南还少,有时因为沟通障碍,甚至显得有些楞,但其实是个聪明孩子。宋菽教她们馒头面团的配比,煮碱水的方法等,就数她领会得最快,干活也最细致。
有了了解后,宋菽有心培养她,这样的孩子得慢慢来,而且最好有自己陪着。今天这个机会倒是正好。
李管事进来打量了一眼屋子,对这家人的生活状态已经有了基本判断。
穷,贫农。
他来前听手下伙计说过,这家原是寡妇当家,最大的两个儿子在成丁前就被征去当了兵。按本朝律例,每家有二十亩永业田世代相传,另外男子十八成丁可分到八十亩口分田,六十以上老男和笃疾、废疾者分四十亩,寡妻妾则只有三十亩。
五十亩田,却要养这么一大家子人,更别说这几年的年景都不大好,在李管事看来,这群小子能活着已是天大的福气了。
而自己今天带来的,则是更大的福气。
昨天,他把从程家村买来的馒头交给大师傅们和东家尝,几人一致说好吃,并决定在望海楼出售。
在大涂县,任何一种吃食,只要能与望海楼沾上边,那就是顶好的。任何一个厨子只要在望海楼谋到差事,那都会变成香饽饽。
“抱歉,但我不能去。”
多少人对望海楼趋之若鹜,这个宋家的小子也不会例外……嗯?
李管事眨眨他的小眼睛,他常年在外奔波,皮肤晒得很黑,人又高又瘦,且总一脸严肃,手下的伙计们都怕他,可今天,他准备好的一番恭喜宋菽的话直接被堵,不知该笑该怒,脸上的表情一时间滑稽无比。
连沉默的五娘都笑了。
宋菽拒绝,这在李管事看来绝不可能,但他的东家却有所预料,给过他另一方案。
此刻,李管事不由在心里狠狠佩服了东家的深谋远虑,并当作没有听到五娘的笑声,重新扳起脸。
“如此,很是可惜。那么,可否向望海楼供应你做的馒头?”
“那当然,任何人想来我这里买馒头,我都不会拒绝。”宋菽笑。
李管事的神情差一点又僵了。采买是个朝南坐的差事,他接触的那些农户,乃至村长和富户,哪个不是对他客客气气、有求必应?那些人但凡听到望海楼的大名,都没有一个不字。
可今天,他却在这乡野小子这儿,连吃了两回闭门羹。
他刚才这话好像是同意,实则还是拒绝,他说任何人来买都不会拒绝,言下之意就是说望海楼和任何人一样,要来买馒头就得乖乖排队,没有特例。
难道让他望海楼也每天一大早派人过来,像其他农户那样排队买馒头吗?
不可能。
望海楼什么时候做过这么掉价的事了。
城里的柳家蒸饼铺也给他们供应蒸饼,人可是按照他们要求的规格,每天准时准点按需送来的。什么时候让他们的人去排过队?
李管事很想立刻转身走人,但东家说了,宋家的馒头必须拿下。
无奈之下,他只好耐着性子,跟这乡野小子仔仔细细说了他们的要求。每个馒头要一般大小,品相要好看,并且在每天卯正前送到。
“你们跟望海楼的合作是长期买卖,初期我们每天要两百个,之后会逐步增加。柳家的蒸饼也在望海楼有售,比本铺卖的更大更好,每天的订购量是五百个,逢年过节能高达两三千。”李管事特意提柳家,就是给宋菽看看实例,让他知道跟望海楼合作有多少好处,免得这个乡野里出来的小子短视。
“这样啊,”宋菽仿佛思考了一会儿,说,“李管事也瞧见了,我家连头驴子也没有,白天还要做馒头,实在没功夫给您送,要么您遣人每天来拿吧,我卯初……啊不,寅正给您备好,您拿回去刚好卯正,一点也不耽误。”
真是一点也不耽误。
李管事要吐血。宋菽他们送,那望海楼馒头这块卯正开工即可,宋菽他们不送,望海楼可得丑正就派出人手,一来一回四个时辰,哪里不耽误了?
“那李管事打算给我什么价格呢?”宋菽又问。
李管事的气终于顺了点儿,这小子总算知道让步了,还晓得跟他们谈个优惠价。看他这么识相,他们望海楼派人来取就取吧,反正他们人手多。李管事想着,丝毫没发现,自己已经掉进了宋菽的思路里。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