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王庭 作者:程剑心
闻的小道消息层出不穷。
十一月二十一日,令人提心吊胆的的那只靴子终于落了地。上午九点整,全国两百多位银行家准时抵达会场,罗兰以寇拉斯王国中央银行行长的名义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其后宣布的两项央行新规标志着远东银行业的野蛮生长时期就此终结,从此全国商业银行都将被纳入央行监管体系。
罗兰首先在会议上确认了一项风传已久的政策——从今往后,全国各地所有商业银行都不得私自铸造金银铜币,寇拉斯王国的铸币权属于且仅属于中央银行,彻底结束当前流通领域多种铸币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导致通货膨胀的混乱局面。此外,罗兰还提出央行将限制私人银行以银行券的方式发放贷款,要求银行券必须有对等的金银储备担保。
与会者大多收到扎哈尔传出来的风声,对废止“私人铸币权”一事早有心理预期,也不觉得吃惊,但是罗兰宣布央行将对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加强监管,当时就在会场中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公然跳起来表示无法接受的反对派不在少数。
这些银行家为什么反对央行监管商业银行发行银行券?是因为罗兰不仅要剥夺他们赖以牟取暴利的秘密武器,而且还在会上当场揭穿了他们“点纸成金”的魔术——准确的说,是骗术。
第1078章 掌控金权【5】
要搞清楚这里面的玄机,得从“银行券”的起源说起。所谓的“银行券”,其实就是金本位时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繁荣而诞生的一种“准纸币”。相比沉重的金属货币,“银行券”能为商业活动带来很大的便利。
举例而言,面包店主约翰先生想收购临街乔治先生的面包店,将之改造成自家的分店,于是来到威尔先生的银行要求贷款1000金币。威尔先生向约翰先生提供了两种贷款方式:第一种贷款方式是直接借给他1000枚响当当的金币,装口袋里由他拎走;第二种方式是威尔先生给他开一张面值1000金币的支票,这张支票就叫银行券,约翰先生随时可以将之兑换成真金白银。
最初约翰先生可能会怀疑那张薄纸片的信用,宁愿选择拿真金白银,然而1000个金币相当沉重,随身携带既累赘又不安全,还有一个问题是金币的质地比较软,容易磨损,从银行贷到的金币往往是新币,而从市场上收回的则是磨损甚至被有意切掉边角的劣币,银行是不肯吃亏的,用劣币归还贷款时要打个折扣,这个损失也得由贷款者承担。
相比之下,直接拿银行券既方便又安全,而且不存在磨损问题,如果约翰先生的交易对手乔治先生也愿意接受银行券,那么直接用银行券交易就是更明智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贷款者的交易对手也要与银行打交道,比如乔治先生将自己的面包店卖给约翰先生所获收入转手就会存进银行吃利息,只要威尔先生的银行接受自家发行的银行券,他也乐得接受这种替代真金白银的“纸币”,于是乎银行券就这样进入了流通领域。
根据上述流通现象不难发现银行券就是一种银行承兑的支票,一种债务凭证,这与纸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银行券在诞生之初就与纸币有相似之处,但是在其最终进化成纸币之前,还是与纸币存在一些差别。比如人们持有纸币并不会获得利息收益,100元面值的钞票放在钱包里一整年仍然是100元,有些种类的银行券则会设定一个利率。既然能够产生利息,银行券在流通中就要考虑贴现之类的技术问题……不过这些都是细枝末节,无关宏旨。
银行券最大的奥秘在于其随时可以兑换成与其面值相等的金银的“承诺”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心理骗局。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只要人们相信这张印刷花纹的纸片可以随时兑换成真金白银,就没有必要真的将之兑换成沉重累赘不易保管的金银,直接用银行券作为支付工具明显更方便。
基于上述共识,银行券就成了一种实际上的信用货币。也就是从这时起,银行券迈出成为纸币的最关键一步。
与地球上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的纸币相比,私人金融机构发行的银行券的信用并非来自政府的担保,也不能以国家权力强制推行,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流通、普遍被人接受,是因为人们相信发行银行券的那家银行足够诚信,相信银行的金库里储藏着至少与其发行的银行券总面值等价的金银以供储户随时兑换,然而这只是人们的想象,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或许的确存在老实本分的银行家,有多少金银储备就发行多少银行券,然而当银行家们忽然发现这样一个秘密——哪怕他印制的银行券已经超出金银储备人们也不会发现,照样信任并且乐于接受超发的银行券。面对这“点纸成金”的巨大诱惑,还会有多少银行家能够坚守诚信?
所有银行家都会赌咒发誓自己绝对诚实守信,然而现实却是市面上流通的银行券总面值比所有银行的金银储备加起来还多出不止十倍。可想而知,银行家的信用就像他们发行的银行券那样含金量微乎其微,一旦这个充满谎言的肥皂泡被戳破,银行券将因遭到挤兑而急剧贬值,银行也难逃破产的厄运,至于那些还没来得及兑换的银行券,在银行宣告破产的同时也就成了一文不值得废纸。
这就完了?
不,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
只要一家银行信用破产,人们就会怀疑其它
恋耽美
闻的小道消息层出不穷。
十一月二十一日,令人提心吊胆的的那只靴子终于落了地。上午九点整,全国两百多位银行家准时抵达会场,罗兰以寇拉斯王国中央银行行长的名义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其后宣布的两项央行新规标志着远东银行业的野蛮生长时期就此终结,从此全国商业银行都将被纳入央行监管体系。
罗兰首先在会议上确认了一项风传已久的政策——从今往后,全国各地所有商业银行都不得私自铸造金银铜币,寇拉斯王国的铸币权属于且仅属于中央银行,彻底结束当前流通领域多种铸币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导致通货膨胀的混乱局面。此外,罗兰还提出央行将限制私人银行以银行券的方式发放贷款,要求银行券必须有对等的金银储备担保。
与会者大多收到扎哈尔传出来的风声,对废止“私人铸币权”一事早有心理预期,也不觉得吃惊,但是罗兰宣布央行将对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加强监管,当时就在会场中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公然跳起来表示无法接受的反对派不在少数。
这些银行家为什么反对央行监管商业银行发行银行券?是因为罗兰不仅要剥夺他们赖以牟取暴利的秘密武器,而且还在会上当场揭穿了他们“点纸成金”的魔术——准确的说,是骗术。
第1078章 掌控金权【5】
要搞清楚这里面的玄机,得从“银行券”的起源说起。所谓的“银行券”,其实就是金本位时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繁荣而诞生的一种“准纸币”。相比沉重的金属货币,“银行券”能为商业活动带来很大的便利。
举例而言,面包店主约翰先生想收购临街乔治先生的面包店,将之改造成自家的分店,于是来到威尔先生的银行要求贷款1000金币。威尔先生向约翰先生提供了两种贷款方式:第一种贷款方式是直接借给他1000枚响当当的金币,装口袋里由他拎走;第二种方式是威尔先生给他开一张面值1000金币的支票,这张支票就叫银行券,约翰先生随时可以将之兑换成真金白银。
最初约翰先生可能会怀疑那张薄纸片的信用,宁愿选择拿真金白银,然而1000个金币相当沉重,随身携带既累赘又不安全,还有一个问题是金币的质地比较软,容易磨损,从银行贷到的金币往往是新币,而从市场上收回的则是磨损甚至被有意切掉边角的劣币,银行是不肯吃亏的,用劣币归还贷款时要打个折扣,这个损失也得由贷款者承担。
相比之下,直接拿银行券既方便又安全,而且不存在磨损问题,如果约翰先生的交易对手乔治先生也愿意接受银行券,那么直接用银行券交易就是更明智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贷款者的交易对手也要与银行打交道,比如乔治先生将自己的面包店卖给约翰先生所获收入转手就会存进银行吃利息,只要威尔先生的银行接受自家发行的银行券,他也乐得接受这种替代真金白银的“纸币”,于是乎银行券就这样进入了流通领域。
根据上述流通现象不难发现银行券就是一种银行承兑的支票,一种债务凭证,这与纸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银行券在诞生之初就与纸币有相似之处,但是在其最终进化成纸币之前,还是与纸币存在一些差别。比如人们持有纸币并不会获得利息收益,100元面值的钞票放在钱包里一整年仍然是100元,有些种类的银行券则会设定一个利率。既然能够产生利息,银行券在流通中就要考虑贴现之类的技术问题……不过这些都是细枝末节,无关宏旨。
银行券最大的奥秘在于其随时可以兑换成与其面值相等的金银的“承诺”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心理骗局。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只要人们相信这张印刷花纹的纸片可以随时兑换成真金白银,就没有必要真的将之兑换成沉重累赘不易保管的金银,直接用银行券作为支付工具明显更方便。
基于上述共识,银行券就成了一种实际上的信用货币。也就是从这时起,银行券迈出成为纸币的最关键一步。
与地球上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的纸币相比,私人金融机构发行的银行券的信用并非来自政府的担保,也不能以国家权力强制推行,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流通、普遍被人接受,是因为人们相信发行银行券的那家银行足够诚信,相信银行的金库里储藏着至少与其发行的银行券总面值等价的金银以供储户随时兑换,然而这只是人们的想象,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或许的确存在老实本分的银行家,有多少金银储备就发行多少银行券,然而当银行家们忽然发现这样一个秘密——哪怕他印制的银行券已经超出金银储备人们也不会发现,照样信任并且乐于接受超发的银行券。面对这“点纸成金”的巨大诱惑,还会有多少银行家能够坚守诚信?
所有银行家都会赌咒发誓自己绝对诚实守信,然而现实却是市面上流通的银行券总面值比所有银行的金银储备加起来还多出不止十倍。可想而知,银行家的信用就像他们发行的银行券那样含金量微乎其微,一旦这个充满谎言的肥皂泡被戳破,银行券将因遭到挤兑而急剧贬值,银行也难逃破产的厄运,至于那些还没来得及兑换的银行券,在银行宣告破产的同时也就成了一文不值得废纸。
这就完了?
不,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
只要一家银行信用破产,人们就会怀疑其它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