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父母的六零年代 作者:为我撩人
不会捣乱课堂秩序(比如上着课就想要上厕所),父母跟老师说一说聊一聊是可以去一年级的。
可摆在江舒瑶面前的是,铁柱九岁树根六岁,两个人之前都没有上过学。原身念书那一届还是五二三学制,现在是五三三(小学五年初中高中三年),如果铁柱跟树根一样从一年级念起的话铁柱年纪又有点大,她有点担心会被人嘲笑,毕竟他弟弟树根六岁也念一年级,但是要是帮他补习让他跳级,不管是念二年级还是三年级,那都会赶上知青下乡**。
江舒瑶对知青下乡的事不算太了解,但是她是上过历史课读过历史书的,记得‘老三届’这个词。所谓的老三届便是指一九六六,一九六七,一九六八年三届学生,无论是初中生和高中生,全部前往农村去。也就是说,在一九六八年,这一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学生,只要不是能快速找到工作或者当兵的,不管你几岁,都要去。
那是大规模把知青放到农村的时候,往后便有转圜余地,能够再读两年,没工作的话再去。
但如果铁柱要跳级念书的话,是绝对躲不过六八年知青下乡那个浪潮的,只有按部就班,从一年级开始念书,才能躲过六八年的浪潮,不至于十三四岁的年纪去下乡。
江舒瑶是舍不得孩子再去下乡的,后世历史告诉她知青没那么好当,尤其他年纪还那么小,下乡劳作怎么养得活自己?万一遇到人品不好的生产队长和村支书怎么办?万一被同寝室的人陷害怎么办?万一感冒发烧了来不及去看医生病……
所以,江舒瑶想了想还是让铁柱按部就班学习,也不是说赶上那浪潮时找不到工作或者当不了兵,只是年纪实在是太小了,当兵工作都不合适,下乡更不合适,她宁愿铁柱被人笑话几次年龄大却跟弟弟念同一年级,也不宁愿他小小年纪去下乡。
做下这个决定江舒瑶心里轻松了两分,也没跟铁柱说的太明白,毕竟未来没发生的事情不好说,就对他道,“学习还是按照系统来,我们一年级一年级地往上学,先把基础打结实了成吗?”
铁柱有些犹豫,“二婶,我能从一年级开始念起不去念学前班吗?”他都听栓子说了学前班是小孩子念的,他都九岁了,再去小孩子堆里玩其实是会不好意思的。至于从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念起跳级,这个铁柱倒是没想过,毕竟他之前没念过书,村里像他那样大把人在,有些十岁才念一年级呢,所以铁柱没觉得九岁年一年级有什么奇怪的。
江舒瑶一听才发觉自己又想左了,她还以为是上辈子,三岁进幼儿园,五六岁念小学,九岁才开始读书的基本都没有(毕竟上辈子那个时候是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已经很普及了),而现在是六十年代,九岁刚开始念书还不算晚,真是,平白让她纠结了很久。
脸上笑容越发舒心了,“行,到时候从一年级念起。树根呢,你想跟驴蛋一起念学前班还是跟大哥一起念一年级?”
好朋友和大哥,树根毫不犹豫选了大哥,嘴还甜,“大哥好,跟大哥一起!”
把铁柱高兴得也笑弯了嘴。
驴蛋…驴蛋知道后怕是得哭,说好一起上学前班呢???
可惜这个时候树根没跟驴蛋心有灵犀,决定跟大哥一起上一年级后就挺乐呵地在一旁念江舒瑶教的字。
江舒瑶确定兄弟俩上学的年级后,也觉得又放下一桩事,一年级一年级往上念也好,到时候初三念完不说学得多好要考中专高考,最起码不用立刻被赶去下乡,能在家多长几年。
当父母的,还真是操心不够。
因着这个感概,江舒瑶在写给江家的家信时又单独拿出两页写给江父江母,仔细说了自己结婚以来的状况,做了那个梦之后,她现在已经能够很坦然地把江家父母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了,又有原主记忆,信纸里字里行间都是温情。
末了,她还让铁柱树根也各自写两句话,不会写的用拼音或者她写在纸上后让他们抄下来,感情都是慢慢培养的,不培养再多的情分都会被消磨。
写完后第二天又把自己放大冲洗的照片挑了几张装进信封里,全家福,她和郝援朝的合照,四个孩子的合照,都洗的跟照相馆拍出来的一样好看。
尤其是那张全家福,拍的挺好,她和郝援朝都是坐在椅子上,铁柱跟树根站在两人中间,都没挡到,其中树根笑得牙齿都露出来,小眼睛眯眯看着很喜庆,而铁柱要拘谨些,笑不露齿,但还是看得出挺高兴的。
大家都穿着江舒瑶做的衣服,看着就像一家人。
江家父母看到这些照片后,多少应该能安心些?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上山下乡内容来自百度百科,六八年就算你是初一也要去下乡。
——那个暗房洗照片的程序我在网上找了很多,有问答也有贴新浪自己洗过相片的故事,不过内容都挺多的所以我在文中就不详细写了,不过在那个年代,玩摄影的人也是有的,至于说便宜的二手机处理机十几块钱是网上找的数据,一个在无六十年代就开始玩相机的人,当时他哥用十六块钱买了个華山牌的处理机给他,拍出来的照片还挺好看,也有自拍功能,还有给照片上色的,那就跟拿画笔在照片上画画一样,有点好笑。但是,我说这么多就是想表达在六十年代自己做暗房真的花不了多少钱,比起八毛一两块拍一张照片,喜欢摄影的人真的自己洗照片更省钱也更有
恋耽美
不会捣乱课堂秩序(比如上着课就想要上厕所),父母跟老师说一说聊一聊是可以去一年级的。
可摆在江舒瑶面前的是,铁柱九岁树根六岁,两个人之前都没有上过学。原身念书那一届还是五二三学制,现在是五三三(小学五年初中高中三年),如果铁柱跟树根一样从一年级念起的话铁柱年纪又有点大,她有点担心会被人嘲笑,毕竟他弟弟树根六岁也念一年级,但是要是帮他补习让他跳级,不管是念二年级还是三年级,那都会赶上知青下乡**。
江舒瑶对知青下乡的事不算太了解,但是她是上过历史课读过历史书的,记得‘老三届’这个词。所谓的老三届便是指一九六六,一九六七,一九六八年三届学生,无论是初中生和高中生,全部前往农村去。也就是说,在一九六八年,这一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学生,只要不是能快速找到工作或者当兵的,不管你几岁,都要去。
那是大规模把知青放到农村的时候,往后便有转圜余地,能够再读两年,没工作的话再去。
但如果铁柱要跳级念书的话,是绝对躲不过六八年知青下乡那个浪潮的,只有按部就班,从一年级开始念书,才能躲过六八年的浪潮,不至于十三四岁的年纪去下乡。
江舒瑶是舍不得孩子再去下乡的,后世历史告诉她知青没那么好当,尤其他年纪还那么小,下乡劳作怎么养得活自己?万一遇到人品不好的生产队长和村支书怎么办?万一被同寝室的人陷害怎么办?万一感冒发烧了来不及去看医生病……
所以,江舒瑶想了想还是让铁柱按部就班学习,也不是说赶上那浪潮时找不到工作或者当不了兵,只是年纪实在是太小了,当兵工作都不合适,下乡更不合适,她宁愿铁柱被人笑话几次年龄大却跟弟弟念同一年级,也不宁愿他小小年纪去下乡。
做下这个决定江舒瑶心里轻松了两分,也没跟铁柱说的太明白,毕竟未来没发生的事情不好说,就对他道,“学习还是按照系统来,我们一年级一年级地往上学,先把基础打结实了成吗?”
铁柱有些犹豫,“二婶,我能从一年级开始念起不去念学前班吗?”他都听栓子说了学前班是小孩子念的,他都九岁了,再去小孩子堆里玩其实是会不好意思的。至于从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念起跳级,这个铁柱倒是没想过,毕竟他之前没念过书,村里像他那样大把人在,有些十岁才念一年级呢,所以铁柱没觉得九岁年一年级有什么奇怪的。
江舒瑶一听才发觉自己又想左了,她还以为是上辈子,三岁进幼儿园,五六岁念小学,九岁才开始读书的基本都没有(毕竟上辈子那个时候是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已经很普及了),而现在是六十年代,九岁刚开始念书还不算晚,真是,平白让她纠结了很久。
脸上笑容越发舒心了,“行,到时候从一年级念起。树根呢,你想跟驴蛋一起念学前班还是跟大哥一起念一年级?”
好朋友和大哥,树根毫不犹豫选了大哥,嘴还甜,“大哥好,跟大哥一起!”
把铁柱高兴得也笑弯了嘴。
驴蛋…驴蛋知道后怕是得哭,说好一起上学前班呢???
可惜这个时候树根没跟驴蛋心有灵犀,决定跟大哥一起上一年级后就挺乐呵地在一旁念江舒瑶教的字。
江舒瑶确定兄弟俩上学的年级后,也觉得又放下一桩事,一年级一年级往上念也好,到时候初三念完不说学得多好要考中专高考,最起码不用立刻被赶去下乡,能在家多长几年。
当父母的,还真是操心不够。
因着这个感概,江舒瑶在写给江家的家信时又单独拿出两页写给江父江母,仔细说了自己结婚以来的状况,做了那个梦之后,她现在已经能够很坦然地把江家父母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了,又有原主记忆,信纸里字里行间都是温情。
末了,她还让铁柱树根也各自写两句话,不会写的用拼音或者她写在纸上后让他们抄下来,感情都是慢慢培养的,不培养再多的情分都会被消磨。
写完后第二天又把自己放大冲洗的照片挑了几张装进信封里,全家福,她和郝援朝的合照,四个孩子的合照,都洗的跟照相馆拍出来的一样好看。
尤其是那张全家福,拍的挺好,她和郝援朝都是坐在椅子上,铁柱跟树根站在两人中间,都没挡到,其中树根笑得牙齿都露出来,小眼睛眯眯看着很喜庆,而铁柱要拘谨些,笑不露齿,但还是看得出挺高兴的。
大家都穿着江舒瑶做的衣服,看着就像一家人。
江家父母看到这些照片后,多少应该能安心些?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上山下乡内容来自百度百科,六八年就算你是初一也要去下乡。
——那个暗房洗照片的程序我在网上找了很多,有问答也有贴新浪自己洗过相片的故事,不过内容都挺多的所以我在文中就不详细写了,不过在那个年代,玩摄影的人也是有的,至于说便宜的二手机处理机十几块钱是网上找的数据,一个在无六十年代就开始玩相机的人,当时他哥用十六块钱买了个華山牌的处理机给他,拍出来的照片还挺好看,也有自拍功能,还有给照片上色的,那就跟拿画笔在照片上画画一样,有点好笑。但是,我说这么多就是想表达在六十年代自己做暗房真的花不了多少钱,比起八毛一两块拍一张照片,喜欢摄影的人真的自己洗照片更省钱也更有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