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西安城城门大开,大顺皇帝李过率文武百官,明使节投降,左懋第代表大明接过大顺皇帝的降表,然后率军开入西安城,西安城中,大顺王朝的旗帜徐徐降下,这支明末最大的义军终于走完了自己的历程,西安重又飘上了大明旗帜。
李过投降的那天为大明弘光五年十二月初六,距离左第和夏完淳两人从太原出时不过二十天,从李自成起兵开始算,这支队伍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谁也没有想到这支队伍短短二十天就已经瓦解,仿佛如冰雪遇到太阳般消融。
当王福接到大顺军全体投降的消息后,也是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哪怕是王福也没有想到自己派出的招降使团会取得如此胜利,在王福想来,凭借着这支招降使团能使大部分大顺军将领动摇就算完成了任务,没想到会如此顺利,竟然让大顺朝整体投降。
西安投降后,紧接着整个河南的大顺军将领不再遮遮掩掩,在刘体纯、冯雄等人率领下。一起向大明投诚,自此,纷乱了二十几年的北方再度全归于大明所有,大明疆土除了四川,云南一部分被张献忠的大西军占据外,重新得予统一。
五天后,李过率着顾君恩、田见秀、郝摇旗等人来到了太原,王福亲自率着大臣在门口迎接,将李过封为顺德侯,顾君恩、郝摇旗等人也各有封赏,期间要对田见秀封赏时,田见秀却拒绝,向皇帝请求出家为僧。
在田见秀拒绝皇帝封赏时,郝摇旗等人都为田见秀捏了一把冷汗,王福思付了一下,答应了下来,大顺军当中有不少杰出的将领,高一功、田见秀都是其中之一,只是他们若不愿为官,王福却不会勉强,眼下大明已经失去了造反的土壤,放任他们离去,这点心胸王福还是可以做到,何况他们只是出家。
想想造反十几年,本来差点成功,最终却一败涂地,许多人接受不了,心灰意冷以至看破红尘出家,这也是情理之中。
安抚好大顺朝的文武官员,在太原耽搁数天后,王福已经迫不及待的下令回京,这场征战前后历时近一年,虽然几乎是势如破竹的胜利,只是离家已久,难免想念,尤其是对于自己的一双儿女,王福更是思念强烈。
虽然王福归心似箭,只是大军凯旋,是何等隆重之事,一路上,各个地方官更是殷勤侍侯,无数的酒肉犒军,大军走走停停,在路上耽搁了数月之久,从十二月初十在太原起程,直到二月初,大军才进入扬州城,弘光六年这个年,也只能在路上过了。
扬州城外,大明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史可法一身红袍,带着扬州城地文臣武将恭迎皇帝,远远的望见皇帝的车驾,史可法和一干文武连忙迎了上去,跪下道:“臣史可法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停。”王福连忙停下御车。从车上跳下。亲手扶起史可法。笑道:“史爱卿。当年你督师扬州。可曾想到今日之盛事?”
“臣惭愧之极。督师扬州五年。末能立下一功。”史可法回到。
“甚好。甚好。”王福笑盈盈地道。
什么意思?自己没有立一功。皇帝说甚好。史可法还以为皇帝故意取笑自己。脸上闪过一丝怒容。想起今日是皇帝凯旋之日。史可法勉强忍住怒容。道:“皇上亲率十万大军。一年之内横扫东虏、顺寇。此仍千古伟业。臣恭贺皇上得胜而归。”
看着史可法瘦小地身躯强忍愤怒地样子。想起历史上。大明文武争先恐后投降满清。这位文弱书生却在扬州独抗满清二十多万大军地情景。王福才觉得这番戏弄有点歉意。解释道:“史爱卿。朕说甚至并无他意。爱卿在扬州督师。仍是应对满人南侵。得天之佑。朕在淮安将满人全歼之。使扬州免于战火。爱卿无功可立。这岂非甚好。”
“是。”史可法这才有一点释怀。只是心中地郁郁却不可消除。他身为兵部尚书。坐拥扬州繁华之地。实际上手中却无兵可调。又不在南京。远离朝堂。等于被边缘化。这对于一腔热血。一心想报国地史可法来讲简直是煎熬。尤其让他大感意外地是。当被他极力反对。认为有七不可立地弘光帝竟然是一代明君。功业可直追本朝太祖。这对于史可法地自信心更是一个极大地打击。
前方每一次胜利的消息传来,史可法即为大明感到高兴,又为自己当初既然会反对立弘光而感到懊恼,圣君贤臣正是读书人最高的理想,别人为遇圣君而不可得,自己却差点成为阻碍圣君之人,若真是如此,自己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史爱卿,如今东虏即灭,爱卿这个扬州都督已经无必要存在,这次爱卿就随朕一起入京吧。
”
皇帝淡淡的话语,史可法却听得一振,几乎不相信自己地耳朵,怀疑的问道:“皇上是要调微臣入朝?”
“不错,眼下大明天下刚刚平定,正所谓百废待新,朝廷需要爱卿这样的胘股之臣为天下百姓请命,朕也可以时常讨教一二。”
“微臣不敢当皇上如此赞誉。”史可法满脸喜色,忍不住道:“若是入京,必不敢辜负皇上。”
大军在扬州停留了二日,由水师调集船只过江,王福站在船上,望着扬州雄伟的城墙渐去渐远,想起这两日所见的扬州城繁华的情景,王福忍不住感觉眼睛一热,“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个时空终于没有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八十万扬州父老得予生还,就凭此,自己没有白穿越一场。
这只是一个,以后的大明将会更加强大,汉人被异族奴役地日子将不会再有,无论是草原民族也好,欧洲的白人也好,以后他们将会知道,大明才是最先进的民族,在做到这一点,自己要做的事还很多。
…………………………………………
第三卷完。
李过投降的那天为大明弘光五年十二月初六,距离左第和夏完淳两人从太原出时不过二十天,从李自成起兵开始算,这支队伍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谁也没有想到这支队伍短短二十天就已经瓦解,仿佛如冰雪遇到太阳般消融。
当王福接到大顺军全体投降的消息后,也是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哪怕是王福也没有想到自己派出的招降使团会取得如此胜利,在王福想来,凭借着这支招降使团能使大部分大顺军将领动摇就算完成了任务,没想到会如此顺利,竟然让大顺朝整体投降。
西安投降后,紧接着整个河南的大顺军将领不再遮遮掩掩,在刘体纯、冯雄等人率领下。一起向大明投诚,自此,纷乱了二十几年的北方再度全归于大明所有,大明疆土除了四川,云南一部分被张献忠的大西军占据外,重新得予统一。
五天后,李过率着顾君恩、田见秀、郝摇旗等人来到了太原,王福亲自率着大臣在门口迎接,将李过封为顺德侯,顾君恩、郝摇旗等人也各有封赏,期间要对田见秀封赏时,田见秀却拒绝,向皇帝请求出家为僧。
在田见秀拒绝皇帝封赏时,郝摇旗等人都为田见秀捏了一把冷汗,王福思付了一下,答应了下来,大顺军当中有不少杰出的将领,高一功、田见秀都是其中之一,只是他们若不愿为官,王福却不会勉强,眼下大明已经失去了造反的土壤,放任他们离去,这点心胸王福还是可以做到,何况他们只是出家。
想想造反十几年,本来差点成功,最终却一败涂地,许多人接受不了,心灰意冷以至看破红尘出家,这也是情理之中。
安抚好大顺朝的文武官员,在太原耽搁数天后,王福已经迫不及待的下令回京,这场征战前后历时近一年,虽然几乎是势如破竹的胜利,只是离家已久,难免想念,尤其是对于自己的一双儿女,王福更是思念强烈。
虽然王福归心似箭,只是大军凯旋,是何等隆重之事,一路上,各个地方官更是殷勤侍侯,无数的酒肉犒军,大军走走停停,在路上耽搁了数月之久,从十二月初十在太原起程,直到二月初,大军才进入扬州城,弘光六年这个年,也只能在路上过了。
扬州城外,大明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史可法一身红袍,带着扬州城地文臣武将恭迎皇帝,远远的望见皇帝的车驾,史可法和一干文武连忙迎了上去,跪下道:“臣史可法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停。”王福连忙停下御车。从车上跳下。亲手扶起史可法。笑道:“史爱卿。当年你督师扬州。可曾想到今日之盛事?”
“臣惭愧之极。督师扬州五年。末能立下一功。”史可法回到。
“甚好。甚好。”王福笑盈盈地道。
什么意思?自己没有立一功。皇帝说甚好。史可法还以为皇帝故意取笑自己。脸上闪过一丝怒容。想起今日是皇帝凯旋之日。史可法勉强忍住怒容。道:“皇上亲率十万大军。一年之内横扫东虏、顺寇。此仍千古伟业。臣恭贺皇上得胜而归。”
看着史可法瘦小地身躯强忍愤怒地样子。想起历史上。大明文武争先恐后投降满清。这位文弱书生却在扬州独抗满清二十多万大军地情景。王福才觉得这番戏弄有点歉意。解释道:“史爱卿。朕说甚至并无他意。爱卿在扬州督师。仍是应对满人南侵。得天之佑。朕在淮安将满人全歼之。使扬州免于战火。爱卿无功可立。这岂非甚好。”
“是。”史可法这才有一点释怀。只是心中地郁郁却不可消除。他身为兵部尚书。坐拥扬州繁华之地。实际上手中却无兵可调。又不在南京。远离朝堂。等于被边缘化。这对于一腔热血。一心想报国地史可法来讲简直是煎熬。尤其让他大感意外地是。当被他极力反对。认为有七不可立地弘光帝竟然是一代明君。功业可直追本朝太祖。这对于史可法地自信心更是一个极大地打击。
前方每一次胜利的消息传来,史可法即为大明感到高兴,又为自己当初既然会反对立弘光而感到懊恼,圣君贤臣正是读书人最高的理想,别人为遇圣君而不可得,自己却差点成为阻碍圣君之人,若真是如此,自己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史爱卿,如今东虏即灭,爱卿这个扬州都督已经无必要存在,这次爱卿就随朕一起入京吧。
”
皇帝淡淡的话语,史可法却听得一振,几乎不相信自己地耳朵,怀疑的问道:“皇上是要调微臣入朝?”
“不错,眼下大明天下刚刚平定,正所谓百废待新,朝廷需要爱卿这样的胘股之臣为天下百姓请命,朕也可以时常讨教一二。”
“微臣不敢当皇上如此赞誉。”史可法满脸喜色,忍不住道:“若是入京,必不敢辜负皇上。”
大军在扬州停留了二日,由水师调集船只过江,王福站在船上,望着扬州雄伟的城墙渐去渐远,想起这两日所见的扬州城繁华的情景,王福忍不住感觉眼睛一热,“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个时空终于没有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八十万扬州父老得予生还,就凭此,自己没有白穿越一场。
这只是一个,以后的大明将会更加强大,汉人被异族奴役地日子将不会再有,无论是草原民族也好,欧洲的白人也好,以后他们将会知道,大明才是最先进的民族,在做到这一点,自己要做的事还很多。
…………………………………………
第三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