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池的主干道上,数十名护卫簇拥着刘封的马车,缓慢的驶过。路上行人纷纷避让。
避让的人,许多都露出了尊敬的神态。
尊敬的是刘封,江夏之主,让江夏富足的人。
马车上,刘封已经镇定了下来,跪姿自然。而旁边的张威,却是显得有些紧张。
与刘封同乘一车,这是荣耀。
张威现在的脑中有一些乱乱的,与刘封同乘一车的人,能有几人?庞统,徐庶,蒋琬,或者是甘宁,黄忠?
这些人在现在的汉南七郡中,无不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而现如今,他也享受到了这种荣耀。对于小人物出身的张威来说,这荣耀,让他无比的欣喜。
直到,马车停下的一刻,张威才清醒了过来。
“走。”刘封道了一声,下了马车。清醒过来的张威,赶紧跟上。
立在刘封眼前的院落看起来一般般,但是占地面积很大,门口还有四个全副武装的士卒守卫。
明明白白的告诉任何不开眼的人,这里是官府重地。
刘封常在外走动,西陵境内,也只有刘封一人能坐着马车的同时,前后数十名护卫相随的。
守门的士卒很开眼,对视了一眼后,立刻对着刘封一拜道:“拜见主公。”
“你等职责在身,无需多礼。”刘封抬手示意了一下。
这时,后边的张威跟上,对着刘封点了点头,带着刘封走了进去。
刘封进门以后,四个士卒,都忍不住说话了。
“我没看错吧主公居然亲至,里边的东西到底有多重要啊。”
“按理说不应该啊,我只知道每天都有木匠在里边捣鼓什么的。”
议论纷纷的同时,士卒们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能为刘封守卫重地,他们觉得浑身干劲十足。
“够了。”领头的人喝了一声,道:“既然主公亲至,那么里边的东西定然是很重要。我等更应该打气精神守卫此地。”
“诺。”士卒们齐齐应了一声,随即,一改刚才的摸样,精神抖擞的张着虎目,神色戒备。
经过二年整治,不知不觉,刘封的威望已经深入了人心,方方面面,不管是普通百姓,或者是普通小吏,官员,守卫,士卒,都已经把刘封记在了心中。
江夏,九江,长沙三郡之地,是铁板一块。其余武陵,零陵,桂阳,五溪,以及不为外人所知的台湾。
都慢慢的被刘封的影响力,渗透。迟早也会如同三郡一样,成为读力,属于刘封的读力一国。
不提外边几个士卒的转变,刘封进了宅院后,立刻被张威带到了一间大的房子内。
房间内,拥有十余个工匠,以及几台小机器,里边放着一张刻好了论语的木板。旁边还有刷子,成山的纸张,以及墨水。
印刷术,在张威的督造下已经成熟了。
“督造,快些督造出来,我要立刻见到一整篇的论语。”刘封见到印刷版的时候,立刻下令道。
“诺。”屋子内的工匠到是不认得刘封,不过见他们的头头张威还落后刘封一步,知道刘封是不得了的大人物。应诺一声,赶紧进行督造。
在刘封的目光下,工匠们把墨水涂到木板上,随即,一张张的纸张敷在上边,形成了一张张的纸张。
刚出来的书页,墨水还是湿的。要在外边晒上一晒,等干了之后,才能印刷另一面。
过程繁琐,枯燥。
但是刘封还是看得的井井有味,几乎入神。
印刷术,这就是印刷术啊。提前了几百年出来的技术,它的出现,取代了昂贵的竹简,以及书的传播只能靠抄,这个低级的传播方式。让书籍融入到了方方面面。
标志着读书再也不是士人,豪强的特权。
只要家境殷实的人,就能看书。这样刘封就满足了,他不会傻到让这个世道的纯农户,也去读什么书。
一个下午,几乎是一个下午的时间,刘封哪里都没去,就等待着书籍出炉。
当天色渐黑的时候。整篇的论语,才被赶制了出来。
因为有四台机器,许多工人。所以,出了两篇,几乎是一摸一样的。
当最后书籍被套上简易的封面,只印有论语二字,没有任何装饰,颜色的封面,继而被装订起来以后。
刘封几乎颤抖的拿起了其中薄薄的一本。
这就是书啊。翻看着书籍,刘封心中激动难以自制,这在后世的时候不算什么,在隋唐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这种书籍,甚至比这个的质量更好。
但是这是在汉代啊,这是在汉代。
刘封在徐庶门下,学了三年的学问,论语一篇,早已经滚瓜烂熟。这本论语握在了手中之后,刘封深呼吸了一口气,轻轻的翻看了起来。
一册,一整篇。刘封花掉了几乎半个时辰的时间,逐一校对。
其中无一字错字,或遗漏。这是一篇非常完美的论语。
苍天之下,无数年来,第一次出现的书籍。
看完之后,刘封轻轻的把书合了起来,深呼吸了一口气。这才转身对着张威道:“曰夜刊印。”
“诺。”张威应声道。
“命庞德公,黄承彦,司马徽,以及楚学中,诸多的学士,以及,蒋琬,刘巴,赵累,司马懿,庞统等人前来书房。”
“诺。”
“找人过来,把这些书籍放上马车,返回将军府。”
“诺。”
刘封一口气下达了命令,当护卫们小心翼翼的把书籍搬上马车以后,刘封这才上了马车。
马车,驶向将军府。
书籍刊印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快要天黑了,校对又花了半个时辰,此刻已经是太阳西下,黑洞洞的一片了。
城中,也早已经没了人影。
但是从作坊附近,却冲出了数个策马的护卫。
其中一人往城东,长史蒋琬的府邸。
蒋府中,蒋琬正用了晚膳,身边夫人带着几个侍女收拾着。
刘封在造楚学的时候,就有意升蒋琬为长史,并且安排了秦风给蒋琬,作为后继。
此刻,蒋琬已经是杨武将军府中长史了。
若把汉南算作一国,长史,形同丞相,乃文官之首。如江东张昭一般的显赫。
但是作为刘封南征北战的功臣,刘封每次出征,蒋琬都足兵足粮,后方稳若泰山,此刻封为长史,乃是名正言顺。
受到了许多同僚的恭贺。
不过,蒋琬姓格严谨,不以升为长史而喜悦。反而越发的沉稳,不怒自威,散发着阵阵威仪。
“老爷,还是如常吗?”蒋夫人收拾好碗筷之后,问道。
蒋夫人已经三十余,豪强门第出身,与蒋琬夫妻数十年,养育有二子。
“嗯,去书房吧。”蒋琬感觉了一下身体,觉得略微有些酸涩,最近北方曹艹蠢蠢欲动,情报不时传来,蒋琬忙的脚不沾地,但是用膳后,去看书。这是多年来的习惯,不是说改能改的。
就在这时,一个家奴闯了进来,报告道:“老爷,主公派了贴身护卫前来,召老爷入将军府。”
“嗯?”现在情况特殊,蒋琬以为是曹艹南下了,不由神色一变,起身道:“备车。”
“诺。”
也是城东,司马懿的府邸。
现在司马懿的职位与长史蒋琬其实没什么分别,从事,也是杨武将军府的编制。
但是地位,以及权势,却远不如蒋琬。
不过,刘封赐给的府邸却是与蒋琬一般的规格,大,精致。家奴,侍女,暖床的美姬,一个不少。
算是恩宠不绝,羡煞旁人。
不过,司马懿到是很理智,学起了贾诩,安分守己。除非刘封发问。否则不出谋划策,不轻易说话。
看起来城府极深,懂隐忍。其实就是学着贾诩,兢兢业业了。
贾诩何人?乃是降臣,非是曹艹嫡系,但却恩宠不衰,最后更是却入主朝政,封太尉。
但是贾诩一身,从来不主动说话。为什么?因为根基薄弱,身份特殊,乃是降臣。
与曹艹的嫡系们打不成一片。只能兢兢业业,守好本份。司马懿学贾诩。
刘封想明白,透彻了。司马懿根本没有造反的根基。因此看的舒心,心中虽然还是警惕不已,但也是恩宠不衰,吃穿用度都是极为出色的。
汉代的文人,在用膳后,都有上书房看书的习惯。
司马懿用膳比蒋琬早,已经在书房看书了。当家奴进书房禀报的时候,司马懿眼中异色一闪而逝,却也是以为曹艹南下了。
于是沉吟了片刻,抬手道:“备车。”
“诺。”
与此同时,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刘巴,赵累等都接到了护卫的传召。
此刻天黑,城门紧闭。护卫出示了刘封的命令,下令开城。快马去了城外,召庞统入内。
除了远在公安的徐庶,五溪的马良,江北的向朗,刘封帐下的重要文官几乎被一网打尽。
书籍出,乃是盛况。在书籍前,因为竹简昂贵,文字传播困难,读书的人少。书籍出世后,便宜,廉价,普及文化。
乃是划时代的发明。刘封要与这些重臣同乐,分享这一喜悦。
(未完待续)
避让的人,许多都露出了尊敬的神态。
尊敬的是刘封,江夏之主,让江夏富足的人。
马车上,刘封已经镇定了下来,跪姿自然。而旁边的张威,却是显得有些紧张。
与刘封同乘一车,这是荣耀。
张威现在的脑中有一些乱乱的,与刘封同乘一车的人,能有几人?庞统,徐庶,蒋琬,或者是甘宁,黄忠?
这些人在现在的汉南七郡中,无不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而现如今,他也享受到了这种荣耀。对于小人物出身的张威来说,这荣耀,让他无比的欣喜。
直到,马车停下的一刻,张威才清醒了过来。
“走。”刘封道了一声,下了马车。清醒过来的张威,赶紧跟上。
立在刘封眼前的院落看起来一般般,但是占地面积很大,门口还有四个全副武装的士卒守卫。
明明白白的告诉任何不开眼的人,这里是官府重地。
刘封常在外走动,西陵境内,也只有刘封一人能坐着马车的同时,前后数十名护卫相随的。
守门的士卒很开眼,对视了一眼后,立刻对着刘封一拜道:“拜见主公。”
“你等职责在身,无需多礼。”刘封抬手示意了一下。
这时,后边的张威跟上,对着刘封点了点头,带着刘封走了进去。
刘封进门以后,四个士卒,都忍不住说话了。
“我没看错吧主公居然亲至,里边的东西到底有多重要啊。”
“按理说不应该啊,我只知道每天都有木匠在里边捣鼓什么的。”
议论纷纷的同时,士卒们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能为刘封守卫重地,他们觉得浑身干劲十足。
“够了。”领头的人喝了一声,道:“既然主公亲至,那么里边的东西定然是很重要。我等更应该打气精神守卫此地。”
“诺。”士卒们齐齐应了一声,随即,一改刚才的摸样,精神抖擞的张着虎目,神色戒备。
经过二年整治,不知不觉,刘封的威望已经深入了人心,方方面面,不管是普通百姓,或者是普通小吏,官员,守卫,士卒,都已经把刘封记在了心中。
江夏,九江,长沙三郡之地,是铁板一块。其余武陵,零陵,桂阳,五溪,以及不为外人所知的台湾。
都慢慢的被刘封的影响力,渗透。迟早也会如同三郡一样,成为读力,属于刘封的读力一国。
不提外边几个士卒的转变,刘封进了宅院后,立刻被张威带到了一间大的房子内。
房间内,拥有十余个工匠,以及几台小机器,里边放着一张刻好了论语的木板。旁边还有刷子,成山的纸张,以及墨水。
印刷术,在张威的督造下已经成熟了。
“督造,快些督造出来,我要立刻见到一整篇的论语。”刘封见到印刷版的时候,立刻下令道。
“诺。”屋子内的工匠到是不认得刘封,不过见他们的头头张威还落后刘封一步,知道刘封是不得了的大人物。应诺一声,赶紧进行督造。
在刘封的目光下,工匠们把墨水涂到木板上,随即,一张张的纸张敷在上边,形成了一张张的纸张。
刚出来的书页,墨水还是湿的。要在外边晒上一晒,等干了之后,才能印刷另一面。
过程繁琐,枯燥。
但是刘封还是看得的井井有味,几乎入神。
印刷术,这就是印刷术啊。提前了几百年出来的技术,它的出现,取代了昂贵的竹简,以及书的传播只能靠抄,这个低级的传播方式。让书籍融入到了方方面面。
标志着读书再也不是士人,豪强的特权。
只要家境殷实的人,就能看书。这样刘封就满足了,他不会傻到让这个世道的纯农户,也去读什么书。
一个下午,几乎是一个下午的时间,刘封哪里都没去,就等待着书籍出炉。
当天色渐黑的时候。整篇的论语,才被赶制了出来。
因为有四台机器,许多工人。所以,出了两篇,几乎是一摸一样的。
当最后书籍被套上简易的封面,只印有论语二字,没有任何装饰,颜色的封面,继而被装订起来以后。
刘封几乎颤抖的拿起了其中薄薄的一本。
这就是书啊。翻看着书籍,刘封心中激动难以自制,这在后世的时候不算什么,在隋唐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这种书籍,甚至比这个的质量更好。
但是这是在汉代啊,这是在汉代。
刘封在徐庶门下,学了三年的学问,论语一篇,早已经滚瓜烂熟。这本论语握在了手中之后,刘封深呼吸了一口气,轻轻的翻看了起来。
一册,一整篇。刘封花掉了几乎半个时辰的时间,逐一校对。
其中无一字错字,或遗漏。这是一篇非常完美的论语。
苍天之下,无数年来,第一次出现的书籍。
看完之后,刘封轻轻的把书合了起来,深呼吸了一口气。这才转身对着张威道:“曰夜刊印。”
“诺。”张威应声道。
“命庞德公,黄承彦,司马徽,以及楚学中,诸多的学士,以及,蒋琬,刘巴,赵累,司马懿,庞统等人前来书房。”
“诺。”
“找人过来,把这些书籍放上马车,返回将军府。”
“诺。”
刘封一口气下达了命令,当护卫们小心翼翼的把书籍搬上马车以后,刘封这才上了马车。
马车,驶向将军府。
书籍刊印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快要天黑了,校对又花了半个时辰,此刻已经是太阳西下,黑洞洞的一片了。
城中,也早已经没了人影。
但是从作坊附近,却冲出了数个策马的护卫。
其中一人往城东,长史蒋琬的府邸。
蒋府中,蒋琬正用了晚膳,身边夫人带着几个侍女收拾着。
刘封在造楚学的时候,就有意升蒋琬为长史,并且安排了秦风给蒋琬,作为后继。
此刻,蒋琬已经是杨武将军府中长史了。
若把汉南算作一国,长史,形同丞相,乃文官之首。如江东张昭一般的显赫。
但是作为刘封南征北战的功臣,刘封每次出征,蒋琬都足兵足粮,后方稳若泰山,此刻封为长史,乃是名正言顺。
受到了许多同僚的恭贺。
不过,蒋琬姓格严谨,不以升为长史而喜悦。反而越发的沉稳,不怒自威,散发着阵阵威仪。
“老爷,还是如常吗?”蒋夫人收拾好碗筷之后,问道。
蒋夫人已经三十余,豪强门第出身,与蒋琬夫妻数十年,养育有二子。
“嗯,去书房吧。”蒋琬感觉了一下身体,觉得略微有些酸涩,最近北方曹艹蠢蠢欲动,情报不时传来,蒋琬忙的脚不沾地,但是用膳后,去看书。这是多年来的习惯,不是说改能改的。
就在这时,一个家奴闯了进来,报告道:“老爷,主公派了贴身护卫前来,召老爷入将军府。”
“嗯?”现在情况特殊,蒋琬以为是曹艹南下了,不由神色一变,起身道:“备车。”
“诺。”
也是城东,司马懿的府邸。
现在司马懿的职位与长史蒋琬其实没什么分别,从事,也是杨武将军府的编制。
但是地位,以及权势,却远不如蒋琬。
不过,刘封赐给的府邸却是与蒋琬一般的规格,大,精致。家奴,侍女,暖床的美姬,一个不少。
算是恩宠不绝,羡煞旁人。
不过,司马懿到是很理智,学起了贾诩,安分守己。除非刘封发问。否则不出谋划策,不轻易说话。
看起来城府极深,懂隐忍。其实就是学着贾诩,兢兢业业了。
贾诩何人?乃是降臣,非是曹艹嫡系,但却恩宠不衰,最后更是却入主朝政,封太尉。
但是贾诩一身,从来不主动说话。为什么?因为根基薄弱,身份特殊,乃是降臣。
与曹艹的嫡系们打不成一片。只能兢兢业业,守好本份。司马懿学贾诩。
刘封想明白,透彻了。司马懿根本没有造反的根基。因此看的舒心,心中虽然还是警惕不已,但也是恩宠不衰,吃穿用度都是极为出色的。
汉代的文人,在用膳后,都有上书房看书的习惯。
司马懿用膳比蒋琬早,已经在书房看书了。当家奴进书房禀报的时候,司马懿眼中异色一闪而逝,却也是以为曹艹南下了。
于是沉吟了片刻,抬手道:“备车。”
“诺。”
与此同时,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刘巴,赵累等都接到了护卫的传召。
此刻天黑,城门紧闭。护卫出示了刘封的命令,下令开城。快马去了城外,召庞统入内。
除了远在公安的徐庶,五溪的马良,江北的向朗,刘封帐下的重要文官几乎被一网打尽。
书籍出,乃是盛况。在书籍前,因为竹简昂贵,文字传播困难,读书的人少。书籍出世后,便宜,廉价,普及文化。
乃是划时代的发明。刘封要与这些重臣同乐,分享这一喜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