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派系 作者:陈贤庆
第 23 章
1941年4月,日军集中四个师团又两个独立旅团约十二万的兵力第二次进攻长沙。而102师驻守之新墙河阵地为首战要冲。日军先集中炮火对防御新墙河的102师猛烈轰击,并在飞机的掩护下,抢修新墙河上的军桥,使用坦克掩护步兵强渡新墙河,建立桥头堡。 第102师组织部队连续打退日军数次强渡,并集中该师所有迫击炮封锁河桥通道,使日军攻势稍减。前线三个团在日军连日进攻下奋战抵抗,师长柏辉章则日夜坐守电话机旁,严令各团不得后退一步。306团在遭受日军骑兵穿插袭击后,伤亡颇重,该团团长陈希周数次以电话向师长柏辉章告急,皆被柏辉章以“采取近战肉搏,你如后退,就提头来见”顶回。
随着战况加剧,师部开始前移严令各团抵抗,而各团兵力所剩无几,第305团2营更是全营殉国。作为预备队的补充团也因逐次增补前线的三个团而损失殆尽。此时柏辉章改以各团所剩兵力各成据点互相支援的方针,以机动防御方式,采取灵活行动,阻击日军,坚守原来的战线。后终因侧翼友军59师的溃退,战线被日军突破。 此次102师遭受日军第40师团天谷直次郎所部主力强袭,经过二十一个昼夜的浴血奋战,最后各营、连所余士兵都形成大小不同的独立据点,坚持战斗直至全部殉国。但是102师的这些牺牲为而后反击日军、保卫长沙,打下了胜利的基础。新墙河防御战结束后该师残部撤退至黄花市集中待命。后因日军骑兵部队进击黄花,该师又后撤至浏阳田新镇集结。此时全师仅存官兵五百余人,武器装备所剩无几。 值得一提的是该师工兵营营长杨炯在102师撤离后因后路被段,乃率领该营所剩的三十一名士兵转移至岳阳大云山地区收容败兵后,组成一个九百余人的加强营在当地打游击。坚持到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方才归队,并被晋升为中校。
9月底,日军终因后援不继,再次后撤。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命令部队全线反击,102师残部随第4军主力追击日军败兵至新墙河,第二次担任新墙河防务。而此次奉令防守之前,102师并未获得任何补充,因此奉命接收由湖南茶陵师管区组织的两团新兵补充。102师的黔籍成分再次被削落。 由于新补充的士兵人数不能满足原102师四个团的建制,便撤消了补充团,改为三团制。由于武器也未能获得补充,只能将一些存放在衡阳的旧炮废枪交兵工厂修理后配发使用。 第102师由出黔参加抗战起,原有黔籍官兵九千余人,从淞沪、徐州、武汉、南昌、第一、二次长沙会战后黔籍官兵多已阵亡,后补充的贵州、湖南、江西新兵皆未获得足够的训练,因而该师的战斗力与出黔时的战斗力已今非昔比了。
1942年6月102师随第4军从湘北出发至曲江马场准备参与支援友军抗击日军登陆,并待机接收香港,但未及抵达香港沦陷,又因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第4军奉命回湘支援。 10月30日102师抵达湘潭后,受命攻击进抵长沙南郊的日军。102师以步兵指挥官杜肇华率领304团为右路,306团为左路向南郊日军发动进攻。师部与305团则在后跟进。304团在进抵大塘以北地区、306团进抵新开店附近的猴塘塅后分别与日军发生战斗。战至11月7日,日军全线溃退,102师官兵再次追击日军至新墙河,第三次奉命防守该地。一个月后第4军后调浏阳休整,102师驻田新镇整补。此次整补,工兵营、通信营被缩编为连建制,迫击炮营因全部损失,被撤消建制。此时全师官兵约四千余人。
1943年5月第4军军长欧震调升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论资历、战绩,理应由副军长柏辉章升充,但是因为柏是贵州人,而第4军出自粤军,又是薛岳的嫡系,遂以广东人张德能升任军长(此人是张发奎的侄子,而张发奎又是薛岳的至交,故用张德能来当军长,薛岳是放心的)。为使张德能便于指挥所属的几个师,尤其是102师,乃将第4军副军长兼102师师长柏辉章调任赣南师管区司令,仍挂第4军副军长的头衔。其实柏辉章想当军长也只是他一相情愿。试问,一个以广东为主的部队会由一个黔人来接掌吗?。 柏辉章对于调任师管区司令一职可以说是十分不满的,102师自从参加抗战以来屡立战功,但却要时刻面临被吞并的危险,先是胡宗南、黄杰,后又不幸被薛岳“看中”。而柏辉章自己从1936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以来始终未获晋升中将的荣誉(中将师长这个军衔并没有正式授予)。这次不但没升任军长,反而被降任级别低于副军长的师管区司令,这到头来为的什么呢?后来柏辉章在师管区司令任内与专员蒋经国发生矛盾,被调任江西军管区当参议、第88军副军长等职,未几辞职闲居于上海。1946年通过何应钦的关系被授予国防部中将部员的虚职。1950年1月在第2绥靖区副司令官任内率部起义。1952年因镇反丧命。
柏辉章的调职表示着102师已逐渐落入薛岳粤系势力的掌握之中。柏辉章走了,那么102师师长该由谁接任呢?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为加快吞并102师的目的,原拟以广东人唐云山接任师长(第4军属第9战区序列,而身为司令长官的薛岳有第4军的人事调动权),但是请调报告到了军政部后当即被驳回,也是薛岳活该被驳,时任军政部的部长是何应钦,怎么会允许薛岳吞并到黔军头上来呢?起码也该让何应钦自己来收编啊,只好改以102师副师长陈伟光升任师长。陈伟光,号文炳,贵州六枝人。出身行伍。从连长开始就跟随柏辉章连年征战。后柏部改编为102师,任团长,1939年7月升任副师长至今。陈伟光上任后,许多营连级干部都被张德能外任,改以粤人补充(何应钦管的了大的,小的就不行了)。 是时该师序列为:
师长陈伟光,副师长兼参谋长熊钦垣; 第304团,团长许世俊; 第305团,团长杨仁瑞; 第306团,团长陈希周(曹文奎代理)。
1943年4月下旬,第4军抵达宜黄,102师在师长陈伟光率领下阻敌于宜黄河上游,与日军血战五昼夜,双方不分胜负。此时日军又以一部约千余人由102师右侧包抄,师长陈伟光以306团第1营、305团第2营迎击。激战至5月2日始将该股来犯日军顶住。此后102师全线战况时紧时弛,一直与日军对峙至7月中旬。 第4军接防长沙后,102师负责长沙市区北半部。1944年日军北调关东军一部南下支援武汉日军,准备第四次进攻长沙。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在得知日军此举后决定沿袭第二、三次长沙会战取胜的经验对抗日军。
1944年5月日军由湘北南下,突破新墙河阵地,向纵深插入。此时因军长张德能抽调102师老兵补充第59、90师,以新兵补充102师,使得该师战斗力大幅下降。幸而102师因正面之日军只以一部佯攻,未发生激烈战事,而友军第90师却与日军激战两天了。 日军此次围攻长沙的战术出乎薛岳和第4军军长张德能的预料,使得第4军孤军作战,防御阵地又无制高点,战况万分危急。 6月17日下午,第4军因岳麓山告急,遂调整部署,102师除以304团固守小吴门、经武门核心阵地外,主力渡江,于荣湾市、白泥塘一线展开,并向望城坡攻击之日军展开攻击。但由于渡江时间紧迫准备不足,加之日军火力拦阻,直至天明还未完全渡完。
6月18日长沙陷落,102师奉命退守岳麓山,因该师战斗力低下,战至第二天后即失守,全师向湘乡、邵阳溃退。留守小吴门的304团也经过苦战突围而出。 第4军撤至邵阳后军长张德能被枪决,所辖三个师的师长皆被撤职法办。第4军所辖之第59、90师两师是因战败被撤职是无可非议的,而102师师长陈光伟被撤职却是薛岳为正式吞并该部的开始。 陈光伟被撤职,送交军事法庭审判后,查明该师战败实因军长张德能从中作梗,被宣布无罪释放,回任原职。而师长陈伟光却因此次变故,明白了薛岳对102师的吞并是迟早的事,而自己又显的力不从心,便辞职还乡,过起寓公生活了(逃避责任)。此后陈伟光再无出任任何军职,直至病逝。
陈伟光辞职后由副师长熊钦垣代理。直到军政部长何应钦调职后,薛岳始于45年1月改派其亲信梁勃接任师长。梁勃接任102师后,将原任副师长兼参谋长的熊钦垣降任为参谋长,以长沙警察局局长陈阵接任副师长,并撤消该师304团番号,使该师成为一个两团制师。
此时序列为:师长梁勃,副师长陈阵,参谋长熊钦垣; 第305团,团长杨仁瑞; 第306团,团长陈希周。
整编后该师开赴酃县接受整训,从此脱离了抗日前线,该师也因被薛岳改编为粤军而结束了其身为黔军的历史。但是第102师官兵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精神,使得该师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1942年,该师在贵阳大南门外新华路口与南厂路口交叉处,建立了一座“陆军一百零二师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以表彰殉国将士。
抗日战争胜利后102师开赴江西吉安、泰和驻防。1946年被整编为第102旅,编余军官由原305团团长杨仁瑞率领松往南昌军官总队受训。该旅整编完后担任庐山警备任务。是时序列为:
旅长梁勃,副旅长陈阵,参谋长熊钦垣; 第305团,团长陈朝章; 第306团,团长陈希周 。
1947年内战全面爆发,整编102旅由九江调赴苏北与解放军作战,旅长梁勃采用部队临时出发、临时赋予作战任务的办法,使泰州、泰兴两地的游击队遭到厄运,从而破坏了部分人民基层武装。 1948年秋该旅恢复原来的102师番号后被支解。该师305团编入90师建制,改番号为268团。306团编入59师建制,改番号为176团。102师番号授予在南京新成立的45军,原102师部分官兵也被调至新成立的102师。至此,从贵州出发参加抗日的102师正式结束。而在45军序列下新建的102师最后也在解放军发起的渡江战役中于安徽广德被歼灭。乘隙逃脱的部分黔籍官兵逃往贵州,最后参加了贵州部队的起义。
第二章 国民革命军第一百零三师
第103师原为第25军第1师,1935年5月奉令改编为第103师,首任师长何知重。何知重,字良权,贵州桐梓人,贵州讲武堂第二期毕业。军校毕业后服务于黔军,毛光祥主政贵州时任25军军部副官长。王家烈主政后升任25军第1师师长。是逼王下台的高级将领之一。王家烈下台后何知重改投何应钦,所部被改编为103师后出任该师的首任师长。 该师原为两旅四团制,6月调湖北黄陂、礼山、麻城、黄安等地驻防。1937年2月奉令调赴四川整训为三团制师。同时将该师原来的旧武器换装“汉阳造”步枪和捷克造的重机枪。是时该师序列为:
师长何知重,副师长戴之奇,参谋长王雨膏; 第613团,团长罗熠斌; 第615团,团长周相魁; 第618团,团长万式炯。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后,该师先是抽调官兵一千人调赴淞沪战场增援88师作战。至8月下旬,全部由武穴经南京抵达上海后,又奉令开赴江阴,归江防军总司令部指挥。9月5日,该师抵达江阴后沿长江布防,阻止日军登陆,掩护上海友军左侧翼的安全。大场失陷后,103师已无掩护友军之必要,乃向江阴要塞转移,奉命与东北军112师协同守备要塞。
11月29日,要塞遭日舰炮击,103师阵地与日军开始激战。其中618团阵地以集束手榴弹击毁日军战车七辆,挫败了日军的攻势。12月1日,103师阵地遭受日机轰炸后损失惨重,被迫撤出阵地。当103师撤至江阴城后得知无锡方向已有日军向江阴方向夹击,618团团长万式炯当即命令该团第3营组织敢死队向日军实施突击,103师始得顺利突围至申港。 此战103师计阵亡团长罗熠斌一员、团附一员、营长两员,受伤团长周相魁一员、团附一员、营长三员,连以下军官损失过半。而师长何知重、参谋长王雨膏、团长周相魁已向汉口转移,于103师失去联系(明显的临阵脱逃),所剩残部由副师长戴之奇率领向南京集结待命。第613团团长罗熠斌是贵州台江人,在何知重部下征战多年,为何之亲信。在突围至江阴县城以西约十华里的一个公路桥时,遭到日军一个中队的袭击,罗熠斌在率部反击时不幸阵亡。罗是103师在抗战期间阵亡的最高级军官。他的死不仅引起了103师师部的混乱,师长何知重甚至为此动摇了防守的决心,带着参谋长等数十人北逃汉口,罗死后,该团团长由师部参谋主任王恕怀暂代。
1937年12月10日103师残部由副师长戴之奇率领抵达南京,被编入南京卫戍部队的序列,归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指挥。 103师官兵在中央军校操场稍事休息后,即奉令就近守备中山门,师部设成贤街。该师代理师长戴之奇对全师官兵训话道:“南京是中国的首都,绝不能让它失守,我们要和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与南京共存亡。” 该师刚进入城防阵地后,就见孝陵卫方向日军蜂拥而至。所幸该师官兵依赖城墙高、厚的优势将日军击退。入夜,日军又以敢死队攀爬云梯攻城,皆被守军用刺刀戮下。 12日中午日军以炮兵集中轰击城墙一端,致使该处城墙坍塌,日军坦克趁势突入城内。副师长戴之奇在得知卫戍长官部人员已经撤离的消息后决定全师撤离南京。该师残部退往下关时却见下关渡口混乱万分,103师官兵也被迅急冲散,只得各自突围。当该师残部于湖南黄陂收容集中后只剩官兵五百余人。
1938年1月中旬该师残部开赴平江整补,副师长戴之奇调三青团工作。全师缩编为一个教导大队,由618团团长万式炯任大队长。下辖王景渊军官队和陈永思军士队。4月上旬,该师接受第一批贵州新兵二千余人后便结束了教导大队,恢复了原建制。其中团以上干部除613团因团长罗熠斌在江阴阵亡改由王景渊担任外,余皆未动。6月,该师开赴麻城后,又第二次得到贵州新兵二千余人的补充,同时全师补充捷克式步枪和轻、重机枪等装备。
1938年7月上旬,该师于另一支黔军121师在麻城合编为第86军,军长由何知重担任。103师师长改由何绍周接任。何绍周,贵州兴义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五期炮兵科毕业。是何应钦的侄子,参加过淞沪会战。对于这次调职,不难看出,何应钦正逐渐将103师改编为他的嫡系部队。而何知重的调升也是老牌黔军将领在抗战爆发后至解放战争结束前的唯一一位军长。 何绍周上任后就开始对103师进行改组,首先将618团团长万式炯调升为副师长,以副团长陈永思升任。后又拟将师部副官主任王光玮调任613团团长,但因该师被调赴鄂东参加广济战役,而终止调换。旋又因613团团长王景渊在田家湾作战有功,得到何绍周的赏识,便没有更换团长。而王景渊也从此成为何的亲信。 是时该师序列为:
师长何绍周,副师长万式炯,参谋长王伯勋; 第613团,团长王景渊; 第615团,团长周相魁; 第618团,团长陈永思。
第103师改组后先是调赴黄梅地区与日军对峙,继而因田家镇友军遭受日军侧击,改为增援田家镇友军侧翼的任务。 9月6日日军执行迂回任务的今村支队遭103师迎头痛击,被迫撤退。7日夜,103师从右侧背偷袭,迫使日军再次退却,呈防御状态。 9月18日今村支队所属之13联队开始进攻松山口南侧高地,因连日暴雨,使日军炮兵、飞机无法支援,再次为103师击退。入夜,103师突遭日军侧袭,陷入苦战。19日103师得到121师两个团增援才又重新稳住阵脚。20日121师向日军侧袭、田家镇要塞也同时向日军炮击,对今村支队形成三面夹击之势,使其伤亡惨重。日军第6师团先后于20日、21日派遣混成大队、23联队增援今村支队。但分别为103师、121师截击。 9月22日天气转晴,今村支队经日机空投补给后开始反击。到26日和日军增援部队会合,始脱离包围圈。据战后缴获的日方电文显示,日军今村支队伤亡680人。 今村支队在得到增援后再次向田家镇猛扑,但遭到103师和121师协同反击。战至28日因田家镇最高峰玉屏山失守,103师与友军相继撤退,田家镇陷落。 是役共击毙日军284人(内将校7人),伤860人。而103师也因减员过多奉调湖南辰溪整补。86军军部在不久之后召开的南岳军事会议中被裁撤,103师从此脱离老黔军的系统。 第86军军长何知重在军部被裁撤后调任军委会中将高参。何知重在脱离王家烈投靠何应钦后,希望在巩固地位后进一步发展,而何应钦也确实将两个黔军改编的师合编为一个军,委任何知重为军长,这着实让何知重高兴了一阵子,但是这个军长的位子未及一年就丢了。而且中央也乘此时将何的实权削去,虚委一个军委会高参的职务给何。因此何知重愤而辞职,回家“养老”去了。建国后何知重被捕入狱,释放后被聘为贵州政协资料室的顾问,攥写过“围剿”红军的回忆。1976年病逝于贵阳。
1939年103师奉令南调四川,在四川的酉阳、秀山等地清剿地方势力,以便仰制地方势力的扩大而威胁到陪都重庆,同时副师长万式炯调陆军大学学习,以熊授春接任副师长。 1940年夏103师调属第8军序列,加入江防军防务。6月11日宜昌失陷后该师配合友军多次实施反击,但均未获成功,部队再次后调整补,后转枝江布防。部队布防后师长何绍周常以小分队远赴日军后方打游击,扰乱日军,颇为成功。 1941年1月日军发动豫南会战,103师于3月奉命接防穆家垱、应子山、朝山观阵地。3月9日晨,103师进占土地岭、狮子岭一线,分路袭击当面日军。10日,克复下五龙口、天子坡以北高地。后又配合友军第32、40、44师进攻日军,迫使日军于14日拂晓开始撤回会战发起时原阵地。 1941年9月日军以四个师团的兵力第二次进攻长沙。为配合第9战区拱卫长沙,隶属第6战区的第8军奉令进击沙洋、后港地区策应9战区主力作战。 第103师奉命从浩子口以北地区切断汉宜公路。该师先是攻占后港,继而以一部佯攻沙洋,主力部队乘虚将汉宜公路切断破坏。后来由于第9战区主力包围日军失败,第8军留在江北已无意义,乃主动撤回南岸。 1942年4月103师师长何绍周专任第8军副军长,师长由熊授春接任。熊授春,江西新建人,字林森。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日本步兵专门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长期担任参谋职务,1939年春调任103师副师长。及至接任师长后,才开始其真正的领军生涯。何绍周后来历任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兵团司令官等职。在第8军军长任内因松山战役获得青天白日勋章。1949年逃亡香港。1980年死于美国。
1942年夏,第6战区司令长官部考虑第8军长期驻防前线,部队十分疲惫,特令该军后调整。103师也随军部后调,但日军乘第8军换防时大举进袭,换防部队立足未稳,阵地被突破。第6战区司令长官部急令后调的第8军回援。103师抵达宜都附近之长江南岸时,友军正与日军混战中,103师官兵未及休息就立刻投入战斗,经激战数日,始击退来犯日军,恢复原来阵地。同时6战区长官部也撤消了第8军的休整令,103师也回驻原防。 1943年春,103师回调辰溪整训,补充兵员。是年秋该师进驻云南河口,防止日军从越南方向进攻。1944年春又调回贵州接替新编28师防务。9月加入远征军序列,入缅参战。同时,部队改换美式装备。 此时该师序列为:
师长熊授春,副师长郭惠苍; 第307团,团长程 鹏; 第308团,团长周相魁; 第309团,团长陈永思。
1944年6月下旬,由于进攻松山的71军28师伤亡较大,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将攻克松山的任务转交第8军。 固守松山的是日军113加强联队,该部拥有兵员三千,有独立作战能力。他们凭借着坚固的防御攻势和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决定与阵地共存亡,并发狂言道:支那军队不阵亡十万人,休想夺取松山。 第103师负责主攻左翼之滚龙坡、大垭口。以307团为先头部队,于7月10日拂晓开始进攻。由于松山阵地的构造特殊,工事表面又加以伪装,故飞机、大炮的轰炸并未造成日军多大损失。首次攻击失利。 7月23日,103师开始对滚龙坡第二攻击。这次攻击103师使用了火焰喷射器,接连摧毁日军地堡。而307团的副团长陈一匡更是手持手枪身先士卒的率领官兵奋勇冲杀(此举颇得军长何绍周赏识)。终因后劲不足,返回原阵地。
7月25日远征军对松山发动总攻,这也是103师第三次对滚龙坡进攻。该师所属之307、308团同时发动攻势,不分昼夜,接连摧毁日军地堡。战至8月2日终于占领滚龙坡阵地。 对滚龙坡第三次进攻的同时该师309团与荣誉第3团、第2团一个营协攻大垭口,由于大垭口处于松山腰部,左得松山子高地控制,右以滚龙坡为犄角,进攻部队损失惨重,该团营长以下军官阵亡数人,三个营长全部负伤,被迫后撤。 远征军司令官卫立煌得知该团进攻失利竟以电话下令第8军军长何绍周枪毙该团团长陈永思,并斥责第8军指挥官作战不利。但是何绍周并没有枪毙陈永思,而是以军部高参王光炜代理团长,原团长留团部协助代理团长指挥。 该团战至8月2日后得到307、308团、82师245团的夹攻,终于在8月10日攻克该处。 8月20日上午松山子高地为友军第82师以十吨TNT炸药实行爆破攻占后由103师接防。并数度击退企图夜袭之日军,巩固了现有阵地。
9月2日103师与友军开始对盘踞峰顶的日军进攻。该师先以309团攻击黄土坡三个高地,再以307团攻击黄家水井。309团经两昼夜攻击,团长陈永思负重伤,代理团长王光炜不久后又负伤。309团只能以所剩数十官兵归荣誉3团指挥,确保既得阵地。三天后,得到82师245团增援,攻克了三个高地。 307团方面在进攻的第二天就因伤亡过大而无法继续攻击,后得到师部工兵连、搜索连、82师246团一个加强连的增援,始攻占黄家水井。 9月5日拂晓该师308团与82师245团协同攻击,于7日攻进日军最后的阵地马鹿塘。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最后与友军全歼113联队,日军联队长切腹自尽。 战后309团代理团长王光炜调任第8军军部荣誉附员,且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一枚。原团长陈永思恢复职务。 是役,103师伤亡千余,毙敌亦千余。103师在经过两个月的激战后甚至将勤杂人员也编入部队参与作战。而日本天皇也下了哀悼松山阵地皇军将士“全员玉碎”的诏书。
松山克复后,龙陵、腾冲相继收复。103师继续西进,连克芒市、遮放等地。1944年12月底师长熊授春调升,103师师长改以第8军参谋长粱筱斋接任师长。熊授春后来历任副军长、整编师师长、军长。1948年12月在14军军长任内于淮海战场阵亡。
1945年1月20日第103师与友军攻克畹町。27日与驻印军胜利会师,打通了滇缅公路与由印度北进中国的国际交通线。此后103师在云南驻地接受美国军事顾问的训练和管制。随着日本的投降,103师也结束了他在抗日战场上的使命。 103师在抗战爆发后始终在何应钦的掌握之下,并且逐渐成为何的嫡系。后来何绍周赴贵州任19兵团司令官的时候对时任39军(103师属39军序列)军长的王伯勋说:“现在贵州军队新兵多,装备差,战斗力不强。很希望39军能来黔布防,哪怕只给103师也好啊!”
1945年8月,第103师随第8军由云南出发,经香港开赴青岛与8路军领导的部队发生战斗。以后在山东战场更是引起了解放军注意。 1948年9月,103师被调出第8军序列,并以此为基干扩编为第39军。103师师长易为曾元三。10月,该师由烟台出发增援锦州友军。11月又南调蚌埠参加淮海战役。最后于1949年10月16日在三水向解放军投诚。至此,103师结束了在国民党军队里的历史。
第三章 国民革命军第一百二十一师
这个师原来是属于25军建制的,由于在1932年至1933年的“王犹之战”中犹国材战败,他便率领该师退往盘江一带与主政贵州的王家烈对峙。后来由于国民政府改编贵州部队,这个师被编入了25军,名义上属25军指挥。实际上这个师与王家烈只有一个上下级的关系,双方谁也管不了谁,各自为政。而且这个师也没有获得中央的正式的番号,其性质等同于边防保安部队。到了1935年5月,王家烈在所部两个师长的压力下下台后,这个师就被国民政府改编为第121师了。 由于蒋介石和何应钦对犹国材不像柏辉章、何知重、蒋在珍那样放心,便将犹国材调任军政部驻西安办事处的主任,以贵州人吴剑平接任的方式接管了这个师。 吴剑平,贵州绥阳人,号吴谟。毕业于贵州讲武堂。是犹国材的部属,但是他在思想上较靠拢中央,由他接掌121师的师长,实在是因为中央对于直接派嫡系将领接任会引发部队士兵的不满,所以就用吴剑平作为过度。准备稍后以黄埔出身、亲近何应钦的副师长牟庭芳升任。
第121师这个师不同于先前所介绍的102师和103师,它的建制从一开始就是三团制。而且这个师也不象25军改编的其它四个师一样与何应钦有联系,它所面临被支解的危险明显大于其余四个师。直到牟廷芳接任师长将该师中央化后才得到较好的待遇,这是后话。 第121师在装备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补充,仍旧使用原先贵州土造的“赤造枪”,在重武器方面几乎全无。所以这支部队在25军的五个师里是战斗力最差的,这在以后的淞沪会战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是时序列为:师长吴剑平,副师长魏金荣/牟庭芳 第659团,团长常和笙 第660团,团长周文斌 第661团,团长魏锡龄 1936年,121师被调赴湖南、江西等地整训。1937年春调赴安徽芜湖驻防后所辖三个团的番号依次改为第361、362、363团。 是时序列为:
师长吴剑平,副师长牟庭芳; 第361团,团长郭惠苍; 第362团,团长王定一;第363团,团长魏锡龄。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9月第121师调赴上海参战,因该师装备奇差,等开到上海后连3战区的司令长官冯玉祥也看了直摇头(看来是作为消耗日军弹药的炮灰用的),只能把这个师作为兵站仓库的守卫部队使用。不久由于前线吃紧,121师被派往前线作战,但是不到三天即因伤亡过大退下前沿,到湖南芷江整补去了。 第121师被编入86军序列后,何应钦认为师长吴剑平的过度使命已经完成,便将吴调往陆军大学学习,由副师长牟廷芳升充。牟廷芳,贵州绥阳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后又留学日本步兵学校。回国后即被委任为团长,接任121师副师长之前任贵州保安处副处长。 牟廷芳上任后加紧了对部队的中央化。他将部队的中上级军官陆续保送中央军校高教班学习,下级军官陆续保送兵种学校补训。随后将黄埔生陆续补充121师,几年后这个出自黔军的部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属于黄埔系了。 吴剑平在陆军大学毕业后被调任贵州的几个地区任师管区的司令。1949年12月于黔北绥靖区司令官任内率部起义。此后他担任过贵州省的民政厅副厅长、省政协常委等职。1962年病逝于贵阳。 牟庭芳接任师长后的序列为:
师长牟庭芳、副师长郑仲坚; 第361团,团长熊智昌; 第362团,团长陶 心; 第363团,团长魏锡龄。
由于军长何知重的偏心,将拨给86军的装备择优补充103师。使得121师在没有得到完全整补的情况下便开赴武汉东北的外围阵线,参加武汉会战了。此时的武汉外围战事逐渐接近。守卫武汉的部队多是从上海、南京、徐州后撤的,部队士气低落,疲惫不堪,又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整,所以武汉会战的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121师奉命开赴广济、黄梅,守卫2625高地。而日军以飞机大炮向121师阵地轮番轰击,既而又以步兵攻击,使121师本已疲惫之师伤亡更加惨重。不久两翼友军阵地被突破,121师也随着开始撤退。此战之后,121师已基本丧失战斗能力。而武汉也在1938年10月25日陷落。 武汉会战后,121师调往湖南辰溪整补。不久86军军部被撤消,121师改隶94军序列,担任江防任务。86军的番号被撤消,使得在以后的抗日战争中再也没有一个由贵州人组成的军级建制了。 是时序列为:
师长牟庭芳、副师长朱敬民; 第361团,团长韩 迪; 第362团,团长陶 心; 第363团,团长魏锡龄(不久由谢世钦接任)。
由于94军属于中央军,所以该军的装备相对较好,自从121师调隶94军后,该师的整补情况也渐入佳境。这个师在牟廷芳接任师长后是属于何应钦系统的部队,调赴宜昌后改归第9战区陈诚的序列,由于师长牟廷芳出色的人际关系,不久这个师又和陈诚拉上了关系,此后更是以这种关系而获得了美式装备。
第121师在宜昌小溪整训近一年后于1939年底开赴孝感、应城、钟祥等地与日军对峙。不久日军进犯宜昌,121师奉令急速回援宜昌。在后援途中与日军遭遇。 师长牟廷芳以保卫宜昌为重,命令师部直属补充营主动出击,掩护全师向宜昌转移。该营在向日军发起攻击时,营长张续被日军机枪射中颈部,伤势严重,但仍坚持战斗,不肯脱离战场,最后伤重而亡。 1940年4月日军在随枣地区集中兵力开始进犯襄樊地区,第94军奉令过河由侧面支援友军进攻。121师由沙洋、马良等地分别渡河,以夜间行军、白天休息的策略绕过日军哨岗。行至萧家店时与日军交战,师长牟廷芳以361、362团在正面作战,以363团绕行包抄日军,将该股日军击溃。 不久又得报,说军部被围,急需救兵。于是牟廷芳命令363团副团长霍世才率领一个营救援。该团副团长霍世才带头冲锋,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当日军溃退,霍世才部与军部会合时,军长李及兰当即下令:如团长有缺,先以霍世才升充。
1940年6月宜昌失守,该师后调襄江南岸,在茅坪以东、南津关以西构筑防线。121师驻防的这一地带山峦起伏、连绵不绝。中日双方部队都在此处利用地形构筑工事。由于贵州多山,出自贵州的部队多以山地战见长,所以日军的每次攻击都被121师利用地形击退。 121师在击退日军的同时也发动过几次反击。曾经有一次,甚至是全线反击,企图收复宜昌,但是由于日军占有火炮、飞机的优势,反击受挫。
1942年,121师移驻宜昌至宜都的长江南岸一线,与日军隔江对峙,并时常派遣二百至三百不等的突击队到日军后方游击,扰乱日军运输线。 同年12月牟廷芳升任第94军副军长,调湘鄂边游击挺进纵队的参谋长戴之奇接任师长。戴之奇,贵州兴义人,又名子奇。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二期步兵科毕业。由戴接任121师的师长,固然是因为他既是黄埔生又是贵州人,容易掌握贵州的部队。另一个方面却是在1937年底,103师师长何知重抛下部队逃往汉口的情况下,副师长戴之奇勇于挑起师长的重任,率领103师残部继续参加南京保卫战(详见103师南京作战一段),得到了黔军官兵的尊重。 原师长牟廷芳后来升任至94军军长,曾指挥该军收复桂林。抗日战争胜利后因为贪污被撤职查办。1947年奉令退役。1953年病逝于香港。 是时序列为:
师长戴之奇,副师长朱敬民; 第361团,团长韩 迪; 第362团,团长陶 心; 第363团,团长饶启尧。
1943年夏,日军兵分三路开始渡江,首先突破友军55师江防阵地,既而攻击121师363团阵地。激战一日后363团不支后撤。两天后,121师发现渔洋关地形有利,于是重新布阵,对付正面日军。不久94军军部发现有日军回撤迹象,于是命令121师362、363团分两路尾随追击。两个团合力挺进,逐步将日军压迫至清江三角平原,既而把日军赶回了出发地。 此后,121师常驻鄂西与日军对峙,直至1944年7月戴之奇调升18军副军长为止。戴之奇调升后,由副师长朱敬民升充。朱敬民,贵州平坝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原先服役于中央嫡系的第3师,牟廷芳接任121师师长后,将散布各处的贵州籍黄埔生调到该师任职。朱敬民在该师任参谋长和副师长期间,协助师长戴之奇与日军在山区周旋,出力颇多。戴之奇后来又调任蒋经国的嫡系部队青年军任师长、副军长。1946年12月在整编69师师长任内与解放军作战身亡。国民政府特追赠戴为中将。
1944年冬,日军由广西向贵州进犯,121师奉命调防黔、湘边境堵截日军。但是部队开到后得知,日军已经开始撤退,于是全师就地驻防。 是时序列为:
第 23 章
恋耽美
第 23 章
1941年4月,日军集中四个师团又两个独立旅团约十二万的兵力第二次进攻长沙。而102师驻守之新墙河阵地为首战要冲。日军先集中炮火对防御新墙河的102师猛烈轰击,并在飞机的掩护下,抢修新墙河上的军桥,使用坦克掩护步兵强渡新墙河,建立桥头堡。 第102师组织部队连续打退日军数次强渡,并集中该师所有迫击炮封锁河桥通道,使日军攻势稍减。前线三个团在日军连日进攻下奋战抵抗,师长柏辉章则日夜坐守电话机旁,严令各团不得后退一步。306团在遭受日军骑兵穿插袭击后,伤亡颇重,该团团长陈希周数次以电话向师长柏辉章告急,皆被柏辉章以“采取近战肉搏,你如后退,就提头来见”顶回。
随着战况加剧,师部开始前移严令各团抵抗,而各团兵力所剩无几,第305团2营更是全营殉国。作为预备队的补充团也因逐次增补前线的三个团而损失殆尽。此时柏辉章改以各团所剩兵力各成据点互相支援的方针,以机动防御方式,采取灵活行动,阻击日军,坚守原来的战线。后终因侧翼友军59师的溃退,战线被日军突破。 此次102师遭受日军第40师团天谷直次郎所部主力强袭,经过二十一个昼夜的浴血奋战,最后各营、连所余士兵都形成大小不同的独立据点,坚持战斗直至全部殉国。但是102师的这些牺牲为而后反击日军、保卫长沙,打下了胜利的基础。新墙河防御战结束后该师残部撤退至黄花市集中待命。后因日军骑兵部队进击黄花,该师又后撤至浏阳田新镇集结。此时全师仅存官兵五百余人,武器装备所剩无几。 值得一提的是该师工兵营营长杨炯在102师撤离后因后路被段,乃率领该营所剩的三十一名士兵转移至岳阳大云山地区收容败兵后,组成一个九百余人的加强营在当地打游击。坚持到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方才归队,并被晋升为中校。
9月底,日军终因后援不继,再次后撤。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命令部队全线反击,102师残部随第4军主力追击日军败兵至新墙河,第二次担任新墙河防务。而此次奉令防守之前,102师并未获得任何补充,因此奉命接收由湖南茶陵师管区组织的两团新兵补充。102师的黔籍成分再次被削落。 由于新补充的士兵人数不能满足原102师四个团的建制,便撤消了补充团,改为三团制。由于武器也未能获得补充,只能将一些存放在衡阳的旧炮废枪交兵工厂修理后配发使用。 第102师由出黔参加抗战起,原有黔籍官兵九千余人,从淞沪、徐州、武汉、南昌、第一、二次长沙会战后黔籍官兵多已阵亡,后补充的贵州、湖南、江西新兵皆未获得足够的训练,因而该师的战斗力与出黔时的战斗力已今非昔比了。
1942年6月102师随第4军从湘北出发至曲江马场准备参与支援友军抗击日军登陆,并待机接收香港,但未及抵达香港沦陷,又因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第4军奉命回湘支援。 10月30日102师抵达湘潭后,受命攻击进抵长沙南郊的日军。102师以步兵指挥官杜肇华率领304团为右路,306团为左路向南郊日军发动进攻。师部与305团则在后跟进。304团在进抵大塘以北地区、306团进抵新开店附近的猴塘塅后分别与日军发生战斗。战至11月7日,日军全线溃退,102师官兵再次追击日军至新墙河,第三次奉命防守该地。一个月后第4军后调浏阳休整,102师驻田新镇整补。此次整补,工兵营、通信营被缩编为连建制,迫击炮营因全部损失,被撤消建制。此时全师官兵约四千余人。
1943年5月第4军军长欧震调升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论资历、战绩,理应由副军长柏辉章升充,但是因为柏是贵州人,而第4军出自粤军,又是薛岳的嫡系,遂以广东人张德能升任军长(此人是张发奎的侄子,而张发奎又是薛岳的至交,故用张德能来当军长,薛岳是放心的)。为使张德能便于指挥所属的几个师,尤其是102师,乃将第4军副军长兼102师师长柏辉章调任赣南师管区司令,仍挂第4军副军长的头衔。其实柏辉章想当军长也只是他一相情愿。试问,一个以广东为主的部队会由一个黔人来接掌吗?。 柏辉章对于调任师管区司令一职可以说是十分不满的,102师自从参加抗战以来屡立战功,但却要时刻面临被吞并的危险,先是胡宗南、黄杰,后又不幸被薛岳“看中”。而柏辉章自己从1936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以来始终未获晋升中将的荣誉(中将师长这个军衔并没有正式授予)。这次不但没升任军长,反而被降任级别低于副军长的师管区司令,这到头来为的什么呢?后来柏辉章在师管区司令任内与专员蒋经国发生矛盾,被调任江西军管区当参议、第88军副军长等职,未几辞职闲居于上海。1946年通过何应钦的关系被授予国防部中将部员的虚职。1950年1月在第2绥靖区副司令官任内率部起义。1952年因镇反丧命。
柏辉章的调职表示着102师已逐渐落入薛岳粤系势力的掌握之中。柏辉章走了,那么102师师长该由谁接任呢?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为加快吞并102师的目的,原拟以广东人唐云山接任师长(第4军属第9战区序列,而身为司令长官的薛岳有第4军的人事调动权),但是请调报告到了军政部后当即被驳回,也是薛岳活该被驳,时任军政部的部长是何应钦,怎么会允许薛岳吞并到黔军头上来呢?起码也该让何应钦自己来收编啊,只好改以102师副师长陈伟光升任师长。陈伟光,号文炳,贵州六枝人。出身行伍。从连长开始就跟随柏辉章连年征战。后柏部改编为102师,任团长,1939年7月升任副师长至今。陈伟光上任后,许多营连级干部都被张德能外任,改以粤人补充(何应钦管的了大的,小的就不行了)。 是时该师序列为:
师长陈伟光,副师长兼参谋长熊钦垣; 第304团,团长许世俊; 第305团,团长杨仁瑞; 第306团,团长陈希周(曹文奎代理)。
1943年4月下旬,第4军抵达宜黄,102师在师长陈伟光率领下阻敌于宜黄河上游,与日军血战五昼夜,双方不分胜负。此时日军又以一部约千余人由102师右侧包抄,师长陈伟光以306团第1营、305团第2营迎击。激战至5月2日始将该股来犯日军顶住。此后102师全线战况时紧时弛,一直与日军对峙至7月中旬。 第4军接防长沙后,102师负责长沙市区北半部。1944年日军北调关东军一部南下支援武汉日军,准备第四次进攻长沙。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在得知日军此举后决定沿袭第二、三次长沙会战取胜的经验对抗日军。
1944年5月日军由湘北南下,突破新墙河阵地,向纵深插入。此时因军长张德能抽调102师老兵补充第59、90师,以新兵补充102师,使得该师战斗力大幅下降。幸而102师因正面之日军只以一部佯攻,未发生激烈战事,而友军第90师却与日军激战两天了。 日军此次围攻长沙的战术出乎薛岳和第4军军长张德能的预料,使得第4军孤军作战,防御阵地又无制高点,战况万分危急。 6月17日下午,第4军因岳麓山告急,遂调整部署,102师除以304团固守小吴门、经武门核心阵地外,主力渡江,于荣湾市、白泥塘一线展开,并向望城坡攻击之日军展开攻击。但由于渡江时间紧迫准备不足,加之日军火力拦阻,直至天明还未完全渡完。
6月18日长沙陷落,102师奉命退守岳麓山,因该师战斗力低下,战至第二天后即失守,全师向湘乡、邵阳溃退。留守小吴门的304团也经过苦战突围而出。 第4军撤至邵阳后军长张德能被枪决,所辖三个师的师长皆被撤职法办。第4军所辖之第59、90师两师是因战败被撤职是无可非议的,而102师师长陈光伟被撤职却是薛岳为正式吞并该部的开始。 陈光伟被撤职,送交军事法庭审判后,查明该师战败实因军长张德能从中作梗,被宣布无罪释放,回任原职。而师长陈伟光却因此次变故,明白了薛岳对102师的吞并是迟早的事,而自己又显的力不从心,便辞职还乡,过起寓公生活了(逃避责任)。此后陈伟光再无出任任何军职,直至病逝。
陈伟光辞职后由副师长熊钦垣代理。直到军政部长何应钦调职后,薛岳始于45年1月改派其亲信梁勃接任师长。梁勃接任102师后,将原任副师长兼参谋长的熊钦垣降任为参谋长,以长沙警察局局长陈阵接任副师长,并撤消该师304团番号,使该师成为一个两团制师。
此时序列为:师长梁勃,副师长陈阵,参谋长熊钦垣; 第305团,团长杨仁瑞; 第306团,团长陈希周。
整编后该师开赴酃县接受整训,从此脱离了抗日前线,该师也因被薛岳改编为粤军而结束了其身为黔军的历史。但是第102师官兵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精神,使得该师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1942年,该师在贵阳大南门外新华路口与南厂路口交叉处,建立了一座“陆军一百零二师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以表彰殉国将士。
抗日战争胜利后102师开赴江西吉安、泰和驻防。1946年被整编为第102旅,编余军官由原305团团长杨仁瑞率领松往南昌军官总队受训。该旅整编完后担任庐山警备任务。是时序列为:
旅长梁勃,副旅长陈阵,参谋长熊钦垣; 第305团,团长陈朝章; 第306团,团长陈希周 。
1947年内战全面爆发,整编102旅由九江调赴苏北与解放军作战,旅长梁勃采用部队临时出发、临时赋予作战任务的办法,使泰州、泰兴两地的游击队遭到厄运,从而破坏了部分人民基层武装。 1948年秋该旅恢复原来的102师番号后被支解。该师305团编入90师建制,改番号为268团。306团编入59师建制,改番号为176团。102师番号授予在南京新成立的45军,原102师部分官兵也被调至新成立的102师。至此,从贵州出发参加抗日的102师正式结束。而在45军序列下新建的102师最后也在解放军发起的渡江战役中于安徽广德被歼灭。乘隙逃脱的部分黔籍官兵逃往贵州,最后参加了贵州部队的起义。
第二章 国民革命军第一百零三师
第103师原为第25军第1师,1935年5月奉令改编为第103师,首任师长何知重。何知重,字良权,贵州桐梓人,贵州讲武堂第二期毕业。军校毕业后服务于黔军,毛光祥主政贵州时任25军军部副官长。王家烈主政后升任25军第1师师长。是逼王下台的高级将领之一。王家烈下台后何知重改投何应钦,所部被改编为103师后出任该师的首任师长。 该师原为两旅四团制,6月调湖北黄陂、礼山、麻城、黄安等地驻防。1937年2月奉令调赴四川整训为三团制师。同时将该师原来的旧武器换装“汉阳造”步枪和捷克造的重机枪。是时该师序列为:
师长何知重,副师长戴之奇,参谋长王雨膏; 第613团,团长罗熠斌; 第615团,团长周相魁; 第618团,团长万式炯。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后,该师先是抽调官兵一千人调赴淞沪战场增援88师作战。至8月下旬,全部由武穴经南京抵达上海后,又奉令开赴江阴,归江防军总司令部指挥。9月5日,该师抵达江阴后沿长江布防,阻止日军登陆,掩护上海友军左侧翼的安全。大场失陷后,103师已无掩护友军之必要,乃向江阴要塞转移,奉命与东北军112师协同守备要塞。
11月29日,要塞遭日舰炮击,103师阵地与日军开始激战。其中618团阵地以集束手榴弹击毁日军战车七辆,挫败了日军的攻势。12月1日,103师阵地遭受日机轰炸后损失惨重,被迫撤出阵地。当103师撤至江阴城后得知无锡方向已有日军向江阴方向夹击,618团团长万式炯当即命令该团第3营组织敢死队向日军实施突击,103师始得顺利突围至申港。 此战103师计阵亡团长罗熠斌一员、团附一员、营长两员,受伤团长周相魁一员、团附一员、营长三员,连以下军官损失过半。而师长何知重、参谋长王雨膏、团长周相魁已向汉口转移,于103师失去联系(明显的临阵脱逃),所剩残部由副师长戴之奇率领向南京集结待命。第613团团长罗熠斌是贵州台江人,在何知重部下征战多年,为何之亲信。在突围至江阴县城以西约十华里的一个公路桥时,遭到日军一个中队的袭击,罗熠斌在率部反击时不幸阵亡。罗是103师在抗战期间阵亡的最高级军官。他的死不仅引起了103师师部的混乱,师长何知重甚至为此动摇了防守的决心,带着参谋长等数十人北逃汉口,罗死后,该团团长由师部参谋主任王恕怀暂代。
1937年12月10日103师残部由副师长戴之奇率领抵达南京,被编入南京卫戍部队的序列,归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指挥。 103师官兵在中央军校操场稍事休息后,即奉令就近守备中山门,师部设成贤街。该师代理师长戴之奇对全师官兵训话道:“南京是中国的首都,绝不能让它失守,我们要和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与南京共存亡。” 该师刚进入城防阵地后,就见孝陵卫方向日军蜂拥而至。所幸该师官兵依赖城墙高、厚的优势将日军击退。入夜,日军又以敢死队攀爬云梯攻城,皆被守军用刺刀戮下。 12日中午日军以炮兵集中轰击城墙一端,致使该处城墙坍塌,日军坦克趁势突入城内。副师长戴之奇在得知卫戍长官部人员已经撤离的消息后决定全师撤离南京。该师残部退往下关时却见下关渡口混乱万分,103师官兵也被迅急冲散,只得各自突围。当该师残部于湖南黄陂收容集中后只剩官兵五百余人。
1938年1月中旬该师残部开赴平江整补,副师长戴之奇调三青团工作。全师缩编为一个教导大队,由618团团长万式炯任大队长。下辖王景渊军官队和陈永思军士队。4月上旬,该师接受第一批贵州新兵二千余人后便结束了教导大队,恢复了原建制。其中团以上干部除613团因团长罗熠斌在江阴阵亡改由王景渊担任外,余皆未动。6月,该师开赴麻城后,又第二次得到贵州新兵二千余人的补充,同时全师补充捷克式步枪和轻、重机枪等装备。
1938年7月上旬,该师于另一支黔军121师在麻城合编为第86军,军长由何知重担任。103师师长改由何绍周接任。何绍周,贵州兴义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五期炮兵科毕业。是何应钦的侄子,参加过淞沪会战。对于这次调职,不难看出,何应钦正逐渐将103师改编为他的嫡系部队。而何知重的调升也是老牌黔军将领在抗战爆发后至解放战争结束前的唯一一位军长。 何绍周上任后就开始对103师进行改组,首先将618团团长万式炯调升为副师长,以副团长陈永思升任。后又拟将师部副官主任王光玮调任613团团长,但因该师被调赴鄂东参加广济战役,而终止调换。旋又因613团团长王景渊在田家湾作战有功,得到何绍周的赏识,便没有更换团长。而王景渊也从此成为何的亲信。 是时该师序列为:
师长何绍周,副师长万式炯,参谋长王伯勋; 第613团,团长王景渊; 第615团,团长周相魁; 第618团,团长陈永思。
第103师改组后先是调赴黄梅地区与日军对峙,继而因田家镇友军遭受日军侧击,改为增援田家镇友军侧翼的任务。 9月6日日军执行迂回任务的今村支队遭103师迎头痛击,被迫撤退。7日夜,103师从右侧背偷袭,迫使日军再次退却,呈防御状态。 9月18日今村支队所属之13联队开始进攻松山口南侧高地,因连日暴雨,使日军炮兵、飞机无法支援,再次为103师击退。入夜,103师突遭日军侧袭,陷入苦战。19日103师得到121师两个团增援才又重新稳住阵脚。20日121师向日军侧袭、田家镇要塞也同时向日军炮击,对今村支队形成三面夹击之势,使其伤亡惨重。日军第6师团先后于20日、21日派遣混成大队、23联队增援今村支队。但分别为103师、121师截击。 9月22日天气转晴,今村支队经日机空投补给后开始反击。到26日和日军增援部队会合,始脱离包围圈。据战后缴获的日方电文显示,日军今村支队伤亡680人。 今村支队在得到增援后再次向田家镇猛扑,但遭到103师和121师协同反击。战至28日因田家镇最高峰玉屏山失守,103师与友军相继撤退,田家镇陷落。 是役共击毙日军284人(内将校7人),伤860人。而103师也因减员过多奉调湖南辰溪整补。86军军部在不久之后召开的南岳军事会议中被裁撤,103师从此脱离老黔军的系统。 第86军军长何知重在军部被裁撤后调任军委会中将高参。何知重在脱离王家烈投靠何应钦后,希望在巩固地位后进一步发展,而何应钦也确实将两个黔军改编的师合编为一个军,委任何知重为军长,这着实让何知重高兴了一阵子,但是这个军长的位子未及一年就丢了。而且中央也乘此时将何的实权削去,虚委一个军委会高参的职务给何。因此何知重愤而辞职,回家“养老”去了。建国后何知重被捕入狱,释放后被聘为贵州政协资料室的顾问,攥写过“围剿”红军的回忆。1976年病逝于贵阳。
1939年103师奉令南调四川,在四川的酉阳、秀山等地清剿地方势力,以便仰制地方势力的扩大而威胁到陪都重庆,同时副师长万式炯调陆军大学学习,以熊授春接任副师长。 1940年夏103师调属第8军序列,加入江防军防务。6月11日宜昌失陷后该师配合友军多次实施反击,但均未获成功,部队再次后调整补,后转枝江布防。部队布防后师长何绍周常以小分队远赴日军后方打游击,扰乱日军,颇为成功。 1941年1月日军发动豫南会战,103师于3月奉命接防穆家垱、应子山、朝山观阵地。3月9日晨,103师进占土地岭、狮子岭一线,分路袭击当面日军。10日,克复下五龙口、天子坡以北高地。后又配合友军第32、40、44师进攻日军,迫使日军于14日拂晓开始撤回会战发起时原阵地。 1941年9月日军以四个师团的兵力第二次进攻长沙。为配合第9战区拱卫长沙,隶属第6战区的第8军奉令进击沙洋、后港地区策应9战区主力作战。 第103师奉命从浩子口以北地区切断汉宜公路。该师先是攻占后港,继而以一部佯攻沙洋,主力部队乘虚将汉宜公路切断破坏。后来由于第9战区主力包围日军失败,第8军留在江北已无意义,乃主动撤回南岸。 1942年4月103师师长何绍周专任第8军副军长,师长由熊授春接任。熊授春,江西新建人,字林森。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日本步兵专门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长期担任参谋职务,1939年春调任103师副师长。及至接任师长后,才开始其真正的领军生涯。何绍周后来历任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兵团司令官等职。在第8军军长任内因松山战役获得青天白日勋章。1949年逃亡香港。1980年死于美国。
1942年夏,第6战区司令长官部考虑第8军长期驻防前线,部队十分疲惫,特令该军后调整。103师也随军部后调,但日军乘第8军换防时大举进袭,换防部队立足未稳,阵地被突破。第6战区司令长官部急令后调的第8军回援。103师抵达宜都附近之长江南岸时,友军正与日军混战中,103师官兵未及休息就立刻投入战斗,经激战数日,始击退来犯日军,恢复原来阵地。同时6战区长官部也撤消了第8军的休整令,103师也回驻原防。 1943年春,103师回调辰溪整训,补充兵员。是年秋该师进驻云南河口,防止日军从越南方向进攻。1944年春又调回贵州接替新编28师防务。9月加入远征军序列,入缅参战。同时,部队改换美式装备。 此时该师序列为:
师长熊授春,副师长郭惠苍; 第307团,团长程 鹏; 第308团,团长周相魁; 第309团,团长陈永思。
1944年6月下旬,由于进攻松山的71军28师伤亡较大,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将攻克松山的任务转交第8军。 固守松山的是日军113加强联队,该部拥有兵员三千,有独立作战能力。他们凭借着坚固的防御攻势和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决定与阵地共存亡,并发狂言道:支那军队不阵亡十万人,休想夺取松山。 第103师负责主攻左翼之滚龙坡、大垭口。以307团为先头部队,于7月10日拂晓开始进攻。由于松山阵地的构造特殊,工事表面又加以伪装,故飞机、大炮的轰炸并未造成日军多大损失。首次攻击失利。 7月23日,103师开始对滚龙坡第二攻击。这次攻击103师使用了火焰喷射器,接连摧毁日军地堡。而307团的副团长陈一匡更是手持手枪身先士卒的率领官兵奋勇冲杀(此举颇得军长何绍周赏识)。终因后劲不足,返回原阵地。
7月25日远征军对松山发动总攻,这也是103师第三次对滚龙坡进攻。该师所属之307、308团同时发动攻势,不分昼夜,接连摧毁日军地堡。战至8月2日终于占领滚龙坡阵地。 对滚龙坡第三次进攻的同时该师309团与荣誉第3团、第2团一个营协攻大垭口,由于大垭口处于松山腰部,左得松山子高地控制,右以滚龙坡为犄角,进攻部队损失惨重,该团营长以下军官阵亡数人,三个营长全部负伤,被迫后撤。 远征军司令官卫立煌得知该团进攻失利竟以电话下令第8军军长何绍周枪毙该团团长陈永思,并斥责第8军指挥官作战不利。但是何绍周并没有枪毙陈永思,而是以军部高参王光炜代理团长,原团长留团部协助代理团长指挥。 该团战至8月2日后得到307、308团、82师245团的夹攻,终于在8月10日攻克该处。 8月20日上午松山子高地为友军第82师以十吨TNT炸药实行爆破攻占后由103师接防。并数度击退企图夜袭之日军,巩固了现有阵地。
9月2日103师与友军开始对盘踞峰顶的日军进攻。该师先以309团攻击黄土坡三个高地,再以307团攻击黄家水井。309团经两昼夜攻击,团长陈永思负重伤,代理团长王光炜不久后又负伤。309团只能以所剩数十官兵归荣誉3团指挥,确保既得阵地。三天后,得到82师245团增援,攻克了三个高地。 307团方面在进攻的第二天就因伤亡过大而无法继续攻击,后得到师部工兵连、搜索连、82师246团一个加强连的增援,始攻占黄家水井。 9月5日拂晓该师308团与82师245团协同攻击,于7日攻进日军最后的阵地马鹿塘。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最后与友军全歼113联队,日军联队长切腹自尽。 战后309团代理团长王光炜调任第8军军部荣誉附员,且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一枚。原团长陈永思恢复职务。 是役,103师伤亡千余,毙敌亦千余。103师在经过两个月的激战后甚至将勤杂人员也编入部队参与作战。而日本天皇也下了哀悼松山阵地皇军将士“全员玉碎”的诏书。
松山克复后,龙陵、腾冲相继收复。103师继续西进,连克芒市、遮放等地。1944年12月底师长熊授春调升,103师师长改以第8军参谋长粱筱斋接任师长。熊授春后来历任副军长、整编师师长、军长。1948年12月在14军军长任内于淮海战场阵亡。
1945年1月20日第103师与友军攻克畹町。27日与驻印军胜利会师,打通了滇缅公路与由印度北进中国的国际交通线。此后103师在云南驻地接受美国军事顾问的训练和管制。随着日本的投降,103师也结束了他在抗日战场上的使命。 103师在抗战爆发后始终在何应钦的掌握之下,并且逐渐成为何的嫡系。后来何绍周赴贵州任19兵团司令官的时候对时任39军(103师属39军序列)军长的王伯勋说:“现在贵州军队新兵多,装备差,战斗力不强。很希望39军能来黔布防,哪怕只给103师也好啊!”
1945年8月,第103师随第8军由云南出发,经香港开赴青岛与8路军领导的部队发生战斗。以后在山东战场更是引起了解放军注意。 1948年9月,103师被调出第8军序列,并以此为基干扩编为第39军。103师师长易为曾元三。10月,该师由烟台出发增援锦州友军。11月又南调蚌埠参加淮海战役。最后于1949年10月16日在三水向解放军投诚。至此,103师结束了在国民党军队里的历史。
第三章 国民革命军第一百二十一师
这个师原来是属于25军建制的,由于在1932年至1933年的“王犹之战”中犹国材战败,他便率领该师退往盘江一带与主政贵州的王家烈对峙。后来由于国民政府改编贵州部队,这个师被编入了25军,名义上属25军指挥。实际上这个师与王家烈只有一个上下级的关系,双方谁也管不了谁,各自为政。而且这个师也没有获得中央的正式的番号,其性质等同于边防保安部队。到了1935年5月,王家烈在所部两个师长的压力下下台后,这个师就被国民政府改编为第121师了。 由于蒋介石和何应钦对犹国材不像柏辉章、何知重、蒋在珍那样放心,便将犹国材调任军政部驻西安办事处的主任,以贵州人吴剑平接任的方式接管了这个师。 吴剑平,贵州绥阳人,号吴谟。毕业于贵州讲武堂。是犹国材的部属,但是他在思想上较靠拢中央,由他接掌121师的师长,实在是因为中央对于直接派嫡系将领接任会引发部队士兵的不满,所以就用吴剑平作为过度。准备稍后以黄埔出身、亲近何应钦的副师长牟庭芳升任。
第121师这个师不同于先前所介绍的102师和103师,它的建制从一开始就是三团制。而且这个师也不象25军改编的其它四个师一样与何应钦有联系,它所面临被支解的危险明显大于其余四个师。直到牟廷芳接任师长将该师中央化后才得到较好的待遇,这是后话。 第121师在装备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补充,仍旧使用原先贵州土造的“赤造枪”,在重武器方面几乎全无。所以这支部队在25军的五个师里是战斗力最差的,这在以后的淞沪会战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是时序列为:师长吴剑平,副师长魏金荣/牟庭芳 第659团,团长常和笙 第660团,团长周文斌 第661团,团长魏锡龄 1936年,121师被调赴湖南、江西等地整训。1937年春调赴安徽芜湖驻防后所辖三个团的番号依次改为第361、362、363团。 是时序列为:
师长吴剑平,副师长牟庭芳; 第361团,团长郭惠苍; 第362团,团长王定一;第363团,团长魏锡龄。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9月第121师调赴上海参战,因该师装备奇差,等开到上海后连3战区的司令长官冯玉祥也看了直摇头(看来是作为消耗日军弹药的炮灰用的),只能把这个师作为兵站仓库的守卫部队使用。不久由于前线吃紧,121师被派往前线作战,但是不到三天即因伤亡过大退下前沿,到湖南芷江整补去了。 第121师被编入86军序列后,何应钦认为师长吴剑平的过度使命已经完成,便将吴调往陆军大学学习,由副师长牟廷芳升充。牟廷芳,贵州绥阳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后又留学日本步兵学校。回国后即被委任为团长,接任121师副师长之前任贵州保安处副处长。 牟廷芳上任后加紧了对部队的中央化。他将部队的中上级军官陆续保送中央军校高教班学习,下级军官陆续保送兵种学校补训。随后将黄埔生陆续补充121师,几年后这个出自黔军的部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属于黄埔系了。 吴剑平在陆军大学毕业后被调任贵州的几个地区任师管区的司令。1949年12月于黔北绥靖区司令官任内率部起义。此后他担任过贵州省的民政厅副厅长、省政协常委等职。1962年病逝于贵阳。 牟庭芳接任师长后的序列为:
师长牟庭芳、副师长郑仲坚; 第361团,团长熊智昌; 第362团,团长陶 心; 第363团,团长魏锡龄。
由于军长何知重的偏心,将拨给86军的装备择优补充103师。使得121师在没有得到完全整补的情况下便开赴武汉东北的外围阵线,参加武汉会战了。此时的武汉外围战事逐渐接近。守卫武汉的部队多是从上海、南京、徐州后撤的,部队士气低落,疲惫不堪,又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整,所以武汉会战的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121师奉命开赴广济、黄梅,守卫2625高地。而日军以飞机大炮向121师阵地轮番轰击,既而又以步兵攻击,使121师本已疲惫之师伤亡更加惨重。不久两翼友军阵地被突破,121师也随着开始撤退。此战之后,121师已基本丧失战斗能力。而武汉也在1938年10月25日陷落。 武汉会战后,121师调往湖南辰溪整补。不久86军军部被撤消,121师改隶94军序列,担任江防任务。86军的番号被撤消,使得在以后的抗日战争中再也没有一个由贵州人组成的军级建制了。 是时序列为:
师长牟庭芳、副师长朱敬民; 第361团,团长韩 迪; 第362团,团长陶 心; 第363团,团长魏锡龄(不久由谢世钦接任)。
由于94军属于中央军,所以该军的装备相对较好,自从121师调隶94军后,该师的整补情况也渐入佳境。这个师在牟廷芳接任师长后是属于何应钦系统的部队,调赴宜昌后改归第9战区陈诚的序列,由于师长牟廷芳出色的人际关系,不久这个师又和陈诚拉上了关系,此后更是以这种关系而获得了美式装备。
第121师在宜昌小溪整训近一年后于1939年底开赴孝感、应城、钟祥等地与日军对峙。不久日军进犯宜昌,121师奉令急速回援宜昌。在后援途中与日军遭遇。 师长牟廷芳以保卫宜昌为重,命令师部直属补充营主动出击,掩护全师向宜昌转移。该营在向日军发起攻击时,营长张续被日军机枪射中颈部,伤势严重,但仍坚持战斗,不肯脱离战场,最后伤重而亡。 1940年4月日军在随枣地区集中兵力开始进犯襄樊地区,第94军奉令过河由侧面支援友军进攻。121师由沙洋、马良等地分别渡河,以夜间行军、白天休息的策略绕过日军哨岗。行至萧家店时与日军交战,师长牟廷芳以361、362团在正面作战,以363团绕行包抄日军,将该股日军击溃。 不久又得报,说军部被围,急需救兵。于是牟廷芳命令363团副团长霍世才率领一个营救援。该团副团长霍世才带头冲锋,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当日军溃退,霍世才部与军部会合时,军长李及兰当即下令:如团长有缺,先以霍世才升充。
1940年6月宜昌失守,该师后调襄江南岸,在茅坪以东、南津关以西构筑防线。121师驻防的这一地带山峦起伏、连绵不绝。中日双方部队都在此处利用地形构筑工事。由于贵州多山,出自贵州的部队多以山地战见长,所以日军的每次攻击都被121师利用地形击退。 121师在击退日军的同时也发动过几次反击。曾经有一次,甚至是全线反击,企图收复宜昌,但是由于日军占有火炮、飞机的优势,反击受挫。
1942年,121师移驻宜昌至宜都的长江南岸一线,与日军隔江对峙,并时常派遣二百至三百不等的突击队到日军后方游击,扰乱日军运输线。 同年12月牟廷芳升任第94军副军长,调湘鄂边游击挺进纵队的参谋长戴之奇接任师长。戴之奇,贵州兴义人,又名子奇。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二期步兵科毕业。由戴接任121师的师长,固然是因为他既是黄埔生又是贵州人,容易掌握贵州的部队。另一个方面却是在1937年底,103师师长何知重抛下部队逃往汉口的情况下,副师长戴之奇勇于挑起师长的重任,率领103师残部继续参加南京保卫战(详见103师南京作战一段),得到了黔军官兵的尊重。 原师长牟廷芳后来升任至94军军长,曾指挥该军收复桂林。抗日战争胜利后因为贪污被撤职查办。1947年奉令退役。1953年病逝于香港。 是时序列为:
师长戴之奇,副师长朱敬民; 第361团,团长韩 迪; 第362团,团长陶 心; 第363团,团长饶启尧。
1943年夏,日军兵分三路开始渡江,首先突破友军55师江防阵地,既而攻击121师363团阵地。激战一日后363团不支后撤。两天后,121师发现渔洋关地形有利,于是重新布阵,对付正面日军。不久94军军部发现有日军回撤迹象,于是命令121师362、363团分两路尾随追击。两个团合力挺进,逐步将日军压迫至清江三角平原,既而把日军赶回了出发地。 此后,121师常驻鄂西与日军对峙,直至1944年7月戴之奇调升18军副军长为止。戴之奇调升后,由副师长朱敬民升充。朱敬民,贵州平坝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原先服役于中央嫡系的第3师,牟廷芳接任121师师长后,将散布各处的贵州籍黄埔生调到该师任职。朱敬民在该师任参谋长和副师长期间,协助师长戴之奇与日军在山区周旋,出力颇多。戴之奇后来又调任蒋经国的嫡系部队青年军任师长、副军长。1946年12月在整编69师师长任内与解放军作战身亡。国民政府特追赠戴为中将。
1944年冬,日军由广西向贵州进犯,121师奉命调防黔、湘边境堵截日军。但是部队开到后得知,日军已经开始撤退,于是全师就地驻防。 是时序列为:
第 23 章
恋耽美